------[转贴]------
如何帮助小孩子适应国外的幼儿园?
(一)如何选园
由 Fiona 于 星期二, 2011-07-19 17:51 发表
其实很早就想写这个话题,因为看到亲亲宝贝里有好多小朋友都面临或将面临这个在国外上幼儿园的问题。但我之前一来懒,二来总觉得自己应该再多积累些经验,这样说出来的话,才显得正经八百一点。不好意思,碰到严肃的话题,我一般就想逃走。。。。。但这几天在感性世界扛了几天大象河马笨熊小白猪的,突然心态有点变了,觉得,写写也无妨,即使自己未必能写得很周全,但至少也可以先作为个参考。而且,在那边收了那么多花,心中惭愧,无以为报,所以,就算觉得这个话题再难写再琐碎,我还是愿意站在老师的角度,尽力试着写写看,写到哪里算哪里,也希望能对大家有些不同方面的参考和帮助。
那,我们就开始了?!。。。。
(一)
如何选择幼儿园?
在准备送孩子去幼儿园之前,为孩子和父母同时选择合适的幼儿园是很重要的。家长的考虑可能多数跟地理位置,收费,开园时间相关,这些我就没什么说的,因为各家的考虑肯定不一样,我就不瞎掺合了。。。在一定范围内开始搜索幼儿园,锁定几个目标,做了基本的硬件比较之后,我觉得可以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再着重去对比一下。
首先是卫生状况。(清洁卫生的重要性就不多说了。)
一定要去看看洗手间的条件如何,可供使用的厕所是否干净,洗手的池子是否方便。如果是两岁以下,还没有完成toilet training的,就更需要对换尿片的工作台多留点心,也要问清楚一般多长时间给小孩子检查一次尿片。这些是一个幼儿园最容易出现卫生死角的地方,如果一个幼儿园的洗手间干干净净的,那么通常来说整个园的卫生条件就不会很差。
如果小孩子是要在幼儿园就餐的,还需要去参观一下厨房。看看餐具消毒的情况,食物准备的情况,一般来说,只要家长得体的要求,在国外,这些地方应该都是被允许参观的。否则,就有问题了。
其次是老师和孩子的比例。
我比较建议家长选择不那么拥挤的幼儿园。老师和小孩的比例,最好不要超过1:10。比例越大的,越好。道理很简单,一个老师在有十个小朋友的时候和有七个小朋友的时候,所投入的精力是不一样的,注意力也是不一样的。小朋友在拥挤的环境里和宽松的环境里所表现出来的适应力,情绪反应,学习能力,也非常的不同。
如果因为客观条件,无法避免拥挤的状况,那么,家长就需要给予小朋友更多的入园前的帮助,因为拥挤的状况下,小孩子容易焦躁和感到不安,情绪容易出问题。(如何配合老师安抚小朋友,下个主题说)
再其次就是老师的态度。
很多时候,硬件好的幼儿园不见得就是好幼儿园,硬件一般的幼儿园也不见得就是差幼儿园。因为玩具是死的,而人是活的。对小朋友影响最大的是老师。尤其是刚入园的时候,老师是否体现出温暖友善的态度,对安定小朋友有着很巨大的作用。但家长对老师的了解,也不可能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尤其在为小朋友挑幼儿园的时候,更无法知道对方好歹。这个时候,就或许需要留心一下这样几个细节:你打电话询问的时候,对方的语气是否友善?是否先建议你来幼儿园先看看,而不是着急的让你注册?去了之后,除了园长和主管,老师是否自然的冲你微笑,甚至主动打招呼?语言不好的家长,即使语言不很通,老师们是否有耐心聆听,帮助你?(这个老师的耐心能到什么程度,下篇谈老师面对英语非第一语言的家长的心态时候我会再跟大家分享。)这些细节,看似简单,但往往会显示出一个幼儿园的基本风貌。
在你参观幼儿园的时候,一定要多长一只眼睛观察一下教师里其他老师是如何与小朋友交谈,互动的。主管告诉你的信息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需要自己去观察一下最自然的状态下,老师们是主动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讲故事呢,还是就站/坐在那里看着小朋友玩,彼此聊天?这些细节,最能体现老师的工作态度,甚至为人。
在这几方面你都留意过了,觉得满意了,或者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还是需要送到你选的这家幼儿园后,那么下一步,就是你需要带些什么去幼儿园了,又如何与老师配合了。相信我,接下去要写的一些事情,可能是很多家长都不曾想到或了解到的、其实又非常简单的一些东西。
上篇写了几个在挑幼儿园时需要关注的方面,有一条我今天想想,觉得还是有必要补充进来,以帮助比较粗心的家长,细心的家长就不用看了。。。。。
那就是“安全”,这个安全主要指的是硬件,比如看看教室里的摆设,有没有让你特别不放心的坚硬物,柜角如何之类的,一般来说,一个幼儿园在报批的时候,安全因素是第一位的,但建成之后的小细节,就要看园长如何管理了,这个比较难逐一说明,但我想基本上家长是不用太担心幼儿园范围内的安全问题,因为这是立园之本。上篇我并没有太强调,但今天想起件事,觉得也和安全相关的,就是幼儿园的停车场问题。国外大部分幼儿园,在位置上不应该设在繁忙路段,这也是安全因素考虑的。如果不同城市的客观条件不同,导致一些幼儿园的进出口面临过往车辆比较多的情况,那么家长就需要特别小心了,无论是你自己开车接送小朋友,还是老人家步行接送,都需要注意交通安全。在这里特别提醒一下。
好,现在接着说
(二) 该带些什么去幼儿园,做什么准备?
写到这里,想起一些华人家长经常感到不解的问题:为什么小朋友去了幼儿园后总是感冒生病呢?我给他/她穿了那么多衣服保暖,但仍然总是着凉。
每个家长的孩子不一样,生病的状态也会有不同,但是,说到幼儿园的感冒,在我这几年集中取样分析后,最终得出的一个很有趣的结论:你的孩子衣服穿太多了!!!
你可能又会不解,怎么会呢?不多啊,你看,现在是深秋了,不过是给他穿了一件长袖,一件毛衣,一件背心,两条长裤,外加一件外套。。。。
在国外生活的家长们,应该会看到你们身边的本地西方人,似乎总是显得很健壮,大冷天的,可能还只是穿着短袖T-shirt,短裤,再冷了,不过再加件套头衫或者外套,下面可能还是穿着短裤。总之,感觉上比我们亚洲人耐寒就是了。很多人可能会把原因归结于什么饮食结构不同啦,习惯不同啦什么的,当然,这也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我觉得可能与从小的训练也有很大关系。
在幼儿园里,我过去和现在的同事们则经常奇怪的问我:为什么亚洲人总给自己的小孩子穿那么多衣服???(同事们一概以Asian总括,以下为方便起见,我主要谈中国小朋友。)
结果就是,前脚家长一走,后面老师就开始给小朋友脱衣服。事实上也是,小朋友在幼儿园很忙,体温也容易升高,玩激动了也容易出汗,一出汗,经常闷在厚重的衣服里不发散,小朋友热了,有的就会自己动手把衣服脱掉,而且总是一脱很多,如果碰上季节交替的时候,本身就容易感冒。现在老师觉得这些小朋友穿那么多玩起来不方便,(确实不方便),往往一开始好意就给顺手脱掉了,而且一脱通常就是按照她们的本地小孩子一样,可能只穿单件,而把最厚的那件,也是家长认为最应该穿着保暖的那件给脱掉。(你们放心,在家长来之前,大部分老师还是会帮小朋友穿回整整齐齐的。。。) 很多本地老师,因为文化习惯的差异,所以并不了解中国家长传统的养育方式-----小朋友经常就是被穿多多的,也习惯了天冷就穿多多的。正是在这样不断的一穿一脱之间,一热一冷,一冷一热,体质弱的小朋友不马上中招才怪。所以,我曾经有段时间跟笨熊捡麦穗似的,别的老师前面脱,我后面就默不作声的给小朋友穿上,然后再跟同事解释一下中国家长的习惯,回头再给家长一些建议。我觉得我做的还是不错的,至少在尽力避免我班上的小朋友因为这种盲目的穿脱而引起感冒。但我遇到的很多老师,在这些方面,比我要大大咧咧多了。至于所接触的中国家长这方面,每家情况虽然都不一样,但衣服穿的都很多很结实的情形倒是惊人的相似,尤其是两代人照顾一个小朋友的,这样的小朋友我发现往往是衣服穿的最多的。。。。
好,有人要说了,你刚才讲的都是天气冷的时候,季节交替的时候,可为什么夏天的时候我的孩子也一样感冒生病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的有三点。第一,小孩子的先天体质我们撇开不谈,我可以建议的是,适当检讨一下你平时起居中对孩子的照料是否有失当之处?第二,关心一下当地的报道,以及问问幼儿园的老师,最近幼儿园是否有流行性感冒?第三,幼儿园的活动中,玩水(water play)是课程布置里很重要的一项,你家小朋友感冒前是否在幼儿园玩水玩湿了衣服,而小朋友自己或者老师没有及时帮助更换?
所以,关于带什么去幼儿园,第一样我要谈的,就是衣服穿着方面的。
在说这个之前,又要先说一下幼儿园的不同。(这可是我一个必修paper的内容,这里就简单说了。)基本上,国外的幼儿园有几种按照所属性质的分类,比如公立,私立,半公立,收费的,不收费的等等。但就家长来说,其实可能也就是两类,一类是full day service,全天的。一类是sessional time service,半日或几小时的。无论是全天的还是半日的,小孩子都最好能带备换衣服。在幼儿园时间全日的,最好能多带两套。为了方便,我会用小班baby,中班toddler,大班preschooler 的形式来叙述我的一些建议。
(这里还要说个前提,如果您是经济条件特别好的,让穿着名牌羊毛线织衣服的小朋友去玩泥巴都不在乎的,那以下文字可以忽略不看。)
基本上,小班的孩子都是靠老师才来行动的,还不会走路,备换衣服所需很少。而鉴于对小班我不是很有经验,所以这里也要说声抱歉,我的经验,可能大部分都将更多针对已经会走路到学龄前这部分的小朋友。
中班的小朋友,多数年龄在两岁到三岁半的,所需要备换衣服最多。即使是半日的小朋友,都最好有至少两套以上的备换衣服,just in case。这个又需要你根据你家小朋友的个性去准备,对于非常活泼好动的小朋友,又很爱玩水以及画画的小朋友,三套很有必要,just in case.我说的套,是指上衣加下衣包括内衣。我觉得给孩子多准备一套衣服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可以令孩子清洁干爽,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家长应该不嫌麻烦才是。
大班的小朋友,基本在三岁半以上四岁以上的,相对能够遵守老师的一些指令,也相对知道玩水的时候主动自己挽起袖子,画画的时候戴上围裙,accident的次数也较少。(这个词是老师的常用词之一,通常会在给家长解释今天小孩子有状况了,其中也包括尿裤子了。)所以,大班的小朋友,所需要的备换衣服,一般来说,两套应该是够了。
鞋袜也是需要多备一套的,以防小朋友玩水后弄湿了正穿着的那套。鞋子最好是易穿脱的,有助于锻炼小朋友的自理能力。
小朋友穿的衣服,我比较建议穿这种,应该叫什么质地呢?就是很多年轻人和国外小孩子常穿的那种绒的套头衫,fleece?不知道是不是该称为抓绒?反正很普遍,很多小孩子衣服店里都能看到那种质地的衣服,各种设计的都有。因为它具备这样几个要素:轻便,保暖,容易清洁,价钱也合理,小孩子穿着摸爬滚打也没有心理负担。我班上曾经有个中国小女孩的家长,每天把她打扮得很漂亮,家里经济条件也不错,穿的小裙子都很贵,还特别爱给她穿白裙子白裤袜,后来我就觉得这小女孩总畏手畏脚的,她本来就文静,穿得特别漂亮那天就更不敢动了,动一动就怕弄脏-----好几次,我都听到这位家长批评她女儿“怎么又弄脏了?”。。。。。其实小孩子,尤其是中班的小孩子玩起来,弄个花脸,满手颜料,沙子满脚是经常的,这些,有的是自己还不会掌握用具,有的是无意中蹭上的,无论如何,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下的那种“脏”。可能我有点咬文嚼字了吧,我个人觉得有些时候,这类所谓的“脏”,并不代表“不健康”,充其量是不整洁罢了。而有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爱干净的时候,稍微有点过了,以至于小朋友到幼儿园之后,非常在意手上碰上点什么颜料,衣服被粘上一点什么东西,因此对有些兴趣点就相对丧失了探究的能力。我觉得满可惜的。当然,这只是个别现象,但既然存在,我就免不了唠叨两句。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您可以不接受的。(有关幼儿园设置的活动和中国家长对小孩子一些活动的限制下次再讲,以前有写过一篇不太成熟的玩就玩个一塌糊涂 (幼儿园零碎)
如果要小朋友以后少感冒,我个人觉得从小不要去把小朋友捂着,少穿点衣服,多增强些自然免疫力,优于让小朋友在过于舒服的温度下长大。而且,在小朋友长大些开始上学的时候,必然要穿校服。而国外的校服,以英联邦国家为例子,你经常可以在大冷天的,看到那些小学生就算上面穿件外套,下面却还穿着短裤或裙子,膝盖通常露在外面。不要跟我说他们长大后都会得关节炎哈。我也并不赞成全盘将中国人的体质和西方人的体质视为一样,毕竟从整体来看还是有人种差异。我只是建议,在现在的基础上,去留心一下,你觉得很舒服适当的温度,对小朋友来说,可能就过热了。
写完(二),在和采薇的讨论中,我意识到前面我没有把这篇文章的主旨在开篇说清楚,因此,或许会有一些家长,按照他们的经验提出, 他们的孩子没生病而外国小孩生病啊,他们的小孩没这样,别的孩子这样啊之类的质疑。我所想说的是,每个小孩都是特别的,都需要个体分析。作为家长,你看到的是你的孩子,再多不大会超过四个,但作为幼儿园老师,我看到的是普遍现象,以hundreds 记,同时,我的特殊位置,个人经历和受教育的背景,让我可以同时看到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家长parenting skill的不同,并有自己的理解。鉴于我是在西西河亲亲宝贝发贴,我在这个帮助小孩子适应幼儿园系列里所呈述的,都将是偏重于是这些年在幼儿园里观察到的华人家长和小朋友的现实状况,以及和同事们交流的她们对华人家长小朋友的看法,(我的同事们老师们也是来自欧美不同国家)。我所在的幼儿园都是以本地孩子为主,比如之前写过的幼儿园零碎的工作记录,但这个不属于我现在写的这篇里的范畴。这次写的主要是讨论一下华人小孩子的某些普遍性,(有的还可能是包括本地小孩在内的普遍性),以及提供一些小tips帮助一些没有幼儿园经验的人。其实也包括亚裔的韩国人日本人,因为有些东西有相似之处。
这篇不象从前那些记录一样可以写着好玩,本身就不是有计划写的,占用的又是工作外的时间,而写字本身对我来说,连业余爱好都算不上,所以也很有可能无疾而终。在这里,也请大家多给些鼓励,让我可以尽力多写一些。如果能对大家有小小帮助,我就很开心了。只一定请记住,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我的建议只作为参考,您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好,接着说。
前面讲到穿着。现在需要讲的是食品和玩具。
一些全日制幼儿园,多半提供上午茶(morning tea),午餐(lunch),下午茶(afternoon tea)。国外一个正规的幼儿园,通常在上午茶下午茶时间,会提供不同类型的水果和点心。午餐则以西餐为主,视各幼儿园的philosophy,policy而定,或者有荤有素,或者全素。味道嘛,我所看到的,大部分华人小孩吃不惯。这个,就需要家长们自己想办法了,至少鼓励小朋友多吃些蔬菜都好。也有些小朋友吃的不错,比如曾有小朋友在家吃过pasta,还有种螺蛳粉,结果他就很高兴的把自己的吃完了。大部分吃不惯的,一些可能是因为这午餐和家里的太不象了,另一些可能就是真的不喜欢那些cheese味道。所以,如果想小孩子在幼儿园吃的多些,我有个想法,但没有机会实践过,呵呵,所以只是作个参考,是否可以打听一下学校的餐单,然后在家尝试做些类似西餐口味的东西给小朋友吃吃看?至少可以减少陌生口感,多一种尝试可能。
另外要提醒的是,全日制的幼儿园,多数不希望小朋友家长再另外给小孩子带食品。有些家长担心小孩子在幼儿园吃不好吃不饱,会给孩子准备小零食。事实上,我们做老师的,多数不会给小孩子再吃额外的东西。有的老师甚至看到了就给收起来放在一边,等小朋友回家了再还给他.一来是规定,二来是会影响其他没有带食品来的小朋友。有些幼儿园会接受没有吃过早餐的小朋友,允许他们把早餐带来吃,这样的就没有问题。家长可以跟老师们沟通一下,如果早餐没有吃完的希望在上午茶的时间把它吃完的,我们老师一般也会配合。这个应该没有问题。饮水方面,幼儿园一般在吃东西的时候提供饮水。一些大点的孩子可以自己说要喝水,往往能得到回应。但对于一些年级小的孩子,话还说不全的孩子,在饮水方面,可能就差一些,除了在一些固定时间有水喝以外,就只能看老师的敬业精神和细致程度了。所以,比较建议家长在教小朋友学说话的时候,加强英语或别的语言里“water”“drink”的单个词语的说法,这样有些口渴意识但话说不全只能蹦词的小朋友,至少可以表达给老师听他要喝水了。
非全日制的幼儿园,食品多数是需要自带的。那么首先,家长要给小朋友准备餐盒,在餐盒上最好想办法标明小朋友的名字,方式有很多种,有用名字不干胶的,有直接写的,有贴上透明胶布再写的。(前面的衣服也是,我忘了说了,最好也标明一下名字,因为经常有小朋友的衣服款式一模一样。而有些小朋友自己换衣服的时候会把所有衣服都拿出来摆在地上,塞回去的时候就忘了,还有些小朋友是身上脱下来后随手就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老师有的时候也不记得那么多到底谁是谁的。如果不想象西方一些家长一样直接写在上面,可以采取线绣的方式,以后衣服送人只要拆线就行了)。至于餐盒的内容,一般几样水果,小点心,fruit bar,branch bar什么的,还有别的孩子喜欢吃的,一样一些,甚至几片就可以了,不需要把一包饼干都放进去。最好是健康食品,呵呵。西方小朋友是从小就吃薯片的。。。饮水方面,可以问问幼儿园方面的准备,有些会提供水杯喝水,小朋友不需要另带水壶。有些幼儿园就需要自带水壶。幼儿园的饮用水一般是凉白开,也有很多是饮用自来水。国外的水源相对比较清洁,所以饮水方面无需担心。自带水壶方面,不建议带果汁,白水最好。
如果需要自带午餐,不需要热的三明治什么,最好也请老师放到冰箱里,需要热的午餐的,最好用微波炉专用餐盒,而且一定交待老师热透。大多数西方老师不会把华人家长带去的中国式饭菜热透,而是按照本地做法二三十秒稍微温一下,因为她们的习惯如此。所以,如果不想每次都说,简易的做法是把需要热多长时间写在餐盒外。当然,这只是建议。
再要说的是玩具。一般幼儿园都会规定最好不要带家里玩具去幼儿园。
只有一种情况下,可以配合老师带玩具去,而且最好是小朋友自己最喜欢的软玩具类的狗啊熊啊,就是在小孩子刚入园经常upset, unsettled,不安定的时期。因为这个时候,这类可以抱着cuddle的玩具是安抚小孩子很好的工具。(这个下个如何安抚的主题讲)
除此之外,非常不建议让小孩子把玩具带去学校。在我们眼里看来,有些小朋友带去的玩具除了会引起小孩子之间的“战争”以外,还非常容易丢失损坏。所以很没必要让小朋友把玩具带去幼儿园。
谢谢大家的表扬鼓励,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所以在此,我也请您把这种表扬鼓励的好作风带回您自己的家里,给自己的家人和小朋友也多一些表扬鼓励,大家都高兴。。。。鉴于一些家长提出的一些问题满有代表性的,如果我没有特地回复的,那可能就是我将要在正贴里讲述的内容,所以请原谅接下去我可能不会逐一回复一些问题。但非常欢迎家长提出一些问题来,这样有助于我看到自己遗漏的方面,也有利于我尝试着综合一下在下篇来回答。
前面简单说了家长在挑选幼儿园和给小朋友准备带什么去幼儿园之后,本来是应该讲讲如何在家里给小朋友介绍新幼儿园,做些心理准备的,但考虑到各家情况不同,我瞎掺和未必有效,而这次我主要是讲幼儿园里的事情,所以,今天我想说的是,如何与老师打交道。
如何与老师打交道,是从小朋友一进幼儿园到离开幼儿园,家长们都避免不了的事情。而鉴于幼儿园的小朋友不同于已经完全会表达自己的学校里的孩子,家长无法从自己的孩子那里获得更丰富的信息,所以,家长和老师如何沟通就更加重要了,因为这切实关系到小朋友身心两方面的健康。对于刚刚去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他们眼里所能看到的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交道,也会影响到他们对幼儿园的感觉。
(这里有个前提,如果您的英语程度达到与本地人交流无畅、什么想法都可以也愿意跟老师交流的程度,那么以下文字您可以忽略不看。。。。)
首先,我建议家长尽量在最短时间里记住老师们的名字,并且每次去接送小朋友的时候,自己,同时也鼓励小朋友大声跟老师道早安和说再见。在跟某个老师交谈自己孩子的一些情况,付费用,填表格的时候,多使用“please”和“thank you!”(这个,在后面如何教孩子一些幼儿园基本用语和规则上,我会再说你的role model的作用)
有人或许要奇怪为什么我要把这么简单的礼貌问题提到最开头来讲了。但不知道您是否反省过自己或者观察过身边的华人,有没有在这方面做的不够?或者以为自己用身体语言“表达”到了,但对方却没什么反应?或者有没有和相熟的本地人聊天时听他们评论过一些华人所谓的“rude”?我相信西西河的家长们都是很好的家长,但我确实看到一些别的家长在与西方老师们打交道的时候,要么是因为害羞,要么是因为语言能力问题,要么是习惯问题,忽略了一些起码的礼貌而导致一些不必要的误会。虽然,对于什么是礼貌,大家见仁见智,(以前在我的9.Yes please 和 Thank you (幼儿园零碎),我曾经提到过西方式的礼貌)。But, however, anyways,然而,但是,总之,记住别人的名字,使用礼貌用语,这是和幼儿园老师建立友好关系的最基本、最简单、也最实用的一项。
包括本地家长,在记老师名字方面,可能也不一定做的很好,但他们对英文名字的敏感程度比华人好,可以在短时间内搞清楚名字认清楚人。其中一位本地家长,来了只两次,就把我们四位老师认得清清楚楚,叫得明明白白,每次微笑的很真诚,之后每次都会热情的逐一和我们老师打招呼。我们四位老师私下就很称赞她,觉得她非常nice,印象很好,对她的孩子自然也很好。。。。。嘿嘿嘿。。。。
您可能觉得这太简单了吧,事实上,很多华人家长人都很好,就是文化习惯的原因以及不好意思沟通。从名字,“please”和“thank you!”开始,也是普通人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技巧。而且,我始终相信,你对人好,对人真诚,别人也会对你好,对你真诚的。
其次,不懂不必要装懂。
说到这里,想起件事情。一次同事非常纳闷的问我,为什么她跟那个谁(一位日本人家长)说了什么什么事,他点头说了“yes“,怎么今天又说不是“yes”,是“No”呢?还没等我开腔了,另一个同事就已经乐了:哈哈,你不懂了吧,他们说“yes”的时候是“no”,“no”的时候就是“yes”。
其实,这类笑话,不仅仅发生在日本人身上,英语是第二语言的很多家长,都因为语言问题,尤其是口语,闹过笑话,有的甚至还是博士级别的。(西西河的博士们,请别对号入座。。。。)
我说过,幼儿园有它的特殊性,很多事情,都需要家长跟老师沟通才能搞得清楚。如果老师跟你说的你不明白,那么beg their pardon. 请她们再说一遍。如果遇到一些涉及小朋友身体健康的词语,请她们写下来!大多数老师,不会拒绝你。如果填写表格的时候有些词语看不懂,那么请她们解释一下。如果你有些什么想交待的但又说不清楚的,把它写下来给老师们看!
总之,有很多种方式你可以和老师沟通,不必为自己的语言害羞,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理解能力之外,诚实面对自己的不足。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另外,有些华人家长因为工作忙碌和时间关系,会请自己的长辈去接送小朋友。这里也要提醒一下,大部分老人家的英文程度不好,如果没有办法交流,也就无法得知小朋友当天在幼儿园的情况,那么这时候,我觉得,做家长的,能否尽量在有时间的时候去接小朋友,顺便和老师们谈谈?又或者,至少每天看看幼儿园的记录本记录册记录纸(如果有的话)?再次,幼儿园有什么口头通知的,老人家听不懂的,你事先写好一张纸条让老人家带着,上书老师们有什么通知交待请写下来让老人家带回来???
小朋友绝对不是交给幼儿园,做家长的就可以万事大吉了,我常常认为,一个小孩子的成长可以是多方面的,但父母在其中的作用是相当相当重要的。
最后,想提醒家长们积极参加幼儿园的活动。
海外的幼儿园和学校一样,经常有些活动需要家长配合的,比如dress up day,类似pajama day,比如 parent night,比如 birthday party,比如Xmas concert, party等等,虽然每个幼儿园的活动会有不同,但都是很好的与老师,与其他家长交流的机会。不要因为觉得无话可说就不参加了,或者不准备了。
哦对了,忘了说一点,只也是提醒一下,交流要适当,尤其是接送孩子的时候,选择与老师说话的时机比较重要,如果老师当时比较忙,有很多事情,甚至还有别的家长也在等待的时候,就需要长话短说了。所以,如果有与老师交流的愿望的时候,建议比平时早到十分钟,当然,也要在老师们正式工作时间里,如果是还没有正式开园,或者是规定该离开的时间,就该注意了。这些都是些小细节,老师们也未必都介意你占用那些工作外的时间,我只做个提醒,也是对老师的尊重吧。
另一方面,在你对老师有意见的时候,我不建议和老师正面起冲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呵呵,这在古今中外都是一样。而因为大人的冲突,结果影响到小孩子是很不值得的。我并不是要把事情想得极端,而是,我们不能预防这世界上很多极端的事情的发生,所以,把危险,risk降到你可能控制的程度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Be brave的同时,记住Be smart。
在有意见的时候,去向园长director,主管manager, superviser口头反映。如果你所投诉的事情没有起色,或者你非常生气,那就进行书面反映。国外的幼儿园,名声非常重要,在社区内没有好的名声,那么幼儿园也开不长的。如果实在呆着不高兴,那我的建议就是:转园。
一个地方呆的不开心,继续呆下去也没有意义。
好了,前面已经说过一些如何与幼儿园老师打交道的小方法,现在就要谈到老师一般如何安抚刚进幼儿园的小朋友,您又需要如何配合了。
新小朋友在幼儿园的表现各有不同,如今在我脑海里出现的各色小朋友,他们新进园里班里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号啕大哭啊。。。。。。。。。(真想把他们的哭声都录下来给西西河家长们听听是不是很凄惨----不过我又突然想到如果把他们的哭声真都录下来了,是不是有点不人道啊?。。。。。。)
能够进了陌生幼儿园就非常适应settle的小朋友不多见。多见的是上来就哭的,也有头几天不哭,新鲜劲一过就哭的,还有从来也不哭,但就是不吭声,表情非常严肃,甚至是虎视眈眈的。。。。(呵呵,我最喜欢和刚进园的小朋友玩,觉得他们有趣极了。。。所以我是我们幼儿园settle小朋友的高手。。。。。)
当小朋友死命拉扯着家长号啕大哭不让走的时候,做家长的反应则都差不多,说的夸张点,那是担心倍至,面露尴尬,心如刀绞,眼泪汪汪,还有啥词来着?。。。。。
那感觉,幼儿园简直就是个hell。。。。。呵呵。
其实呢,在正式进入幼儿园常规时间之前,我是建议家长能够带小朋友去visit几次。visit的次数和时间长短各个幼儿园不同,可以讯问清楚。这种有家长陪伴的visit,有助于小朋友对幼儿园有个大致的概念,家长也大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观察一下幼儿园教室内外的活动设置,以及老师的情况。与国内的老师不同,海外幼儿园老师多数分为全职permanent和兼职 part time的。二者里又都有qualified的, in training 的 和 一般的reliever .这种reliever通常不是固定的老师,属于因为老师生病休假或者法律规定要cover ratio的时候请来的,怎么说呢,相当于国内的“临时工”,不一定是有专业培训过的。
前面曾经说过家长和老师的关系很重要,如果能够当着小朋友的面,微笑着和老师说说话,会给小朋友一种印象,----自己的爸爸妈妈和老师在说话,他们在笑,老师是安全的。。。。(我不是大灰狼啊。。。。哇呜。。。。)小孩子是很敏感的,虽然他们不大听得懂大人们的谈话,但他们的敏感足以让他们通过面部表情,音调高低,音速快慢等等了解面前的这个人,对他们而言是友善的,还是危险的。但每个小孩子都还是会有自己更倾向接近的老师,这个,就纯粹是天性了,这就象我在另一篇老师们为甚么会偏爱?(幼儿园零碎)里提到的一样。
友情提醒: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我的建议只作为参考,您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一般新小朋友的家长走后,如果新小朋友哼唧两下就好了,或者哭都不哭就已经玩的不亦乐乎了,对老师来说,那是再好不过了。但如果小朋友哭的昏天黑地的怎么办呢?我就曾经在幼儿园见过别的班有个小孩子,异常倔强,足足哭了四周才停息。同学们,想想看,四周,一周来五天,每天从上午一来哭到下午父母来接,中间除了实在累了歇一会,无聊了歇一会,饿了歇一会以外,坚持不懈的哭,而且歇归歇,只要老师靠近马上又声嘶力竭排山倒海。这是个什么概念???反正当时我每每从旁边走过时对她那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比我小时候强多了。。。。。。。结果呢,四周一过,第五周一来,她就跟没事人似的,该玩什么玩什么,仿佛前面那四周都不存在似的,all of a sudden, all tears gone!可想而知当时老师们的反应。
事实上,对于这样已经哭到极致的小朋友,在后期,老师们基本是统一采取“忽视”的态度和行为。当然,也不会是真的忽视,而是在保证她的安全的前提下,把她希望通过哭声引起注意力的行为化解于无形中。。。。。(这在武侠里叫哪招来着?。。。。)而最终,是她放弃“眼泪”这个要求独立的武器,自觉加入到集体中来。
对于新的环境感到紧张,对陌生的人群感到不安,这是大部分小朋友在头次进幼儿园的时候,所必然会有的感觉。这也是为什么前面我说过,选择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对小朋友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后面小朋友的成长,尤其是那些在全日制幼儿园里的小朋友。
所以消除小朋友紧张不安的情绪,我们老师一般会做的是,先从家长填写的家庭信息那里了解该小朋友的基本情况。这里要提到一点,一般幼儿园都会有link with home之类的表格,家长应该配合幼儿园尽量把小朋友的情况填写清楚,包括兴趣爱好,家庭情况,小朋友最经常在一起的人,最喜欢的活动,宠物,书本,故事,音乐等等等等,这些都非常有利于老师和小朋友找话题,设置小朋友喜欢的活动,播放小朋友喜欢的音乐,阅读小朋友喜欢的故事,除了有利于小朋友的settle,也有利于建立小朋友对老师的信任trust,以及建立老师和小朋友之间的联系build a bone (connection)。我观察到的是西方家长一般会兴致勃勃的把关于小朋友的小事情都写的很详细,(这对老师非常有用),最搞笑的一个是一个家长,得意洋洋的写到家里两岁出头的这个小朋友最新学会的句子是:“Mummy is beautiful! Daddy is handsome!”。。。。。。。
这里要提到一个华人家长给孩子取名字的问题。
很感谢柴禾儿妞和大家分享她的经验,这个,可以与我的文字配合起来看,因为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小朋友适应幼儿园的问题,正好互相补充,而且柴妞自己作为家长所写出来的经验,是发生在家里的,身边的,应该对大多数家长来说会更亲切。我所写的,是帮助家长们了解更多发生在幼儿园里面的事情,这些,对于一些家长来说可能是空白,所以A,我的目的是帮助这些家长make sense.也非常欢迎别的家长和大家分享经验,集思广益,让更多小朋友快乐面对新的世界。
前面说到老师们首先应该做的准备工作是掌握了解有关新小朋友的信息,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呵呵。
小朋友来幼儿园,对于他们来说,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和父母的分离,而进入自己同龄人的世界。这第一关,就是面对“分离”。可能有的家长会说,没有啊,以前也有送回国一年半载的,也有drop off给朋友帮忙看顾的。但我个人觉得,那种分离,往往没有和以成人为主的世界分离。小朋友在幼儿园里面对自己的同龄人所学习到的沟通技巧,分享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的能力,自助的能力等等等等,要比在成人世界里学到的,印象来的强烈的多。我是强烈赞成让小朋友在自己的同龄人的世界里去学习去成长的。所以,我才会说,这次的分离,才是真正的分离,因为小朋友,将进入到自己同龄人的世界,都要靠自己了。
基本上,有经验的老师,会主动当着新小朋友的面,和新小朋友的家长微笑交谈,减除小朋友的戒备心。然后,会建议家长正常离开。不管小朋友多么不舍,怎样哭闹,我们都会建议家长给小朋友最后一个拥抱后坚决离开。这样对我们老师有利。如果家长一直不离开,那么小孩子会一直粘住家长,老师们也就没有机会去接近小朋友,帮助小朋友,以及吸引小朋友。有一些家长离开后,会在门外,栅栏外偷偷回看小朋友,一般来说,不被小朋友发现的几率极低,结果往往引起小朋友更大的不安,甚至有的小朋友本来很快就安定下来,不再因为父母的离开而哭泣,已经开始接触新的环境了,一个不小心瞧见父母在外面了,就会重新不安定,开始哭闹了。这一点,确实会给小朋友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一直建议,父母要走的坚决,相信老师能处理好。通常情况下,如果碰到小朋友特别不能适应的,有些家长会和幼儿园说好,提前一些来接小朋友。这样也是不错的循序渐进,让小朋友逐渐适应的方法。
说到这个父母离开后又藏起来偷看的事情,也很有意思。以前我对心有灵犀的事情总是抱有“碰巧”“运气”的想法,但现在在幼儿园工作久了,看到很多起,小朋友神奇的感应能力,实在是只有啧啧的份,却解释不了原因。比如有的小朋友明明在教室里玩的好好的,根本不可能看到外面的情况,突然大叫“mummy,mummy”,扭头就往外跑,不一会,他的妈妈就走进教室来了。这样的事情,看到过很多次啊。那些刚进幼儿园的小朋友,不适应的那些,会比往日更敏感,现在有的时候,如果小朋友的哭声突然大起来,我就会习惯性的四处张望一下,看看是否发现小朋友的家长藏在哪里了。
家长的担心,做老师的应该完全可以理解,所以一般不用担心老师会在这方面生气。一些华人家长偶尔会令老师们有点烦恼的,多半是语言交流的问题,比如已经建议该家长不要在栅栏外偷看了,但家长明明答应了,又忍不住偷看,结果被新小朋友发现,好不容易安定适应下来的新小朋友马上又大哭起来,有些家长就忍不住又进来和孩子安慰一番,告别一番,但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样,其实更增加了小朋友的难适应,也增加了老师们的工作量-----可不是么?刚才的功夫都白做了呀。
对于一些语言不通的小朋友,年纪小的小朋友,适应得时间有长有短,比较常见的是在一天的某个时间段,突然想起父母了,(基本上这时候是觉得有点困了,累了,闷了),本来都没哭了,然后又哼唧哇呜起来。这个,也满正常的,新小朋友一般相对老小朋友来说,情绪会紧张些,紧张一段就会觉得累了,换了大人也会如此。有经验的老师,会建议家长给小朋友带个自己在家喜欢的绒玩具(soft toys)或者小毯子(blanket),术语里叫做“comforter”(安慰物),因为家里的这个小朋友喜欢的玩具或者小毯子,可以让小朋友觉得安全熟悉,有个依靠。有的小朋友喜欢的小毯子小被单都已经破旧的不成形了,但他们就是喜欢自己的那一块。这也是很正常的。Mary Ainsworth有个理论是关于小朋友,尤其是小baby和家人以及照顾他们的人之间的attachment 关系的,很好的解释了小朋友的secure base的问题。简单来说,小朋友开始进行探索父母之外的世界的时候,他是没有安全感的,而safety needs,对刚进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尤为重要。所以,之前希宝所提到的自己儿子特别喜欢的那个小熊,我个人觉得老师的建议是对的。试想一下,是让小朋友有一个自己觉得还有个“陪伴”,令他哭泣的时间减短,伤心的时间减短好呢?还是更看重这个玩具会不会丢呢?丢的可能性只有百分之五十,但安慰小朋友的作用却有百分之百。你会选哪个呢?而且,从希宝的描述里,比如说,“平常就只能他自己碰,偶尔不见了那个不安哪” http://www.cchere.com/article/1094874,这个或可说明小朋友他平时就满敏感可能还有些胆小的。我相信他在刚去幼儿园的时候,恐怕内心是受了很大折磨的。不过,老师应该同时尊重家长的选择,所以,和希宝采取类似行动的家长也不必过于担心老师会担心家长不配合,因为毕竟,孩子是你的,你有这个权利。老师只能建议,不能要求。我们或许有专业经验和理论,但为孩子做的最终选择,还是主要在家长。
但如果我是希宝,我会毫不犹豫的把小熊给他带去。尤其在最初几天,相信我,他一定会把小熊看得紧紧的,片刻不见都会满处寻找,绝不会把它弄丢了的。在这方面,小朋友的保护意识实在比大人强多了。那些搞丢了的例子,多数都是发生在基本适应了之后。而且多数也不是真的丢了,只是放在哪个角落给忘了。等他有忘了的时候,那也是这个玩具的security 的作用对他来说已经大大减弱了,那是好事情。幼儿园的小朋友很有意思,我看到的绝大部分小朋友都非常善良,若看到别的小朋友哭,总是会过去询问一下,或者赶紧去叫老师,不会说话的,还会主动过去拍拍哭泣的小朋友,并且基本都知道是哪个小朋友的玩具的,如果小朋友不小心找不到了,总会有小朋友捡到后跟送宝似的送过去。。。(有关小朋友们的记忆的,这里也要说句很有意思,哪怕是只有两岁的小孩子,大部分都能搞清楚谁是谁的鞋子袜子之类的,有的时候真要叹声神奇。)
小熊唯一面临的问题是可能会弄脏。因为小朋友偶尔跌地上了,或者去洗手间顺手就放地板上了是很有可能的。所以,要么从小就解决这对一样玩具非常热爱的习惯,要么,做家长的可能就需要辛苦些,注意这些带去的玩具的清洁卫生。我们幼儿园曾经有个本地小朋友,有一块破得不成样子的粉红色的小毯子,刚来的时候她就是要天天带着,不带就哭的那个伤心啊,带着呢,就片刻不离的,拖在地上走,带去沙坑,披去洗手间,总之,我时常看得目瞪口呆的。不过,小朋友自己很高兴,她的家长也没办法,只能天天晚上等她睡着后给她洗然后烘干。确实很辛苦。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就采取渐进的方式,先是劝她洗手的时候,吃东西的时候把她放回书包里,然后慢慢建议她玩游戏的时候放回书包里,再然后劝她出去玩的时候放回书包里,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的,也花了不少时间,才慢慢帮她戒掉这个唯blanket是从的习惯。她的妈妈自然对我们感激不尽。因为,老师的话有的时候比家长有权威性,有些在家里不肯做的事情,在幼儿园老师的鼓励和建议下,小朋友反而会去做了。
有关英语是第二语言的小朋友,在学校如何与小朋友沟通,以及家长可以做些什么,实在是个很长的内容。呵呵。曾经在11、幼儿园里的肤色 (幼儿园零碎)简略记录过一些。但今天是看了柴妞所说的如何教她家菜花自卫的文章,觉得很乐,也确实很实用。这里就先把这部分说说,也算是对柴妞的一个补充。
学会say “No”,无疑是华人小朋友成长的第一步。很多本地小朋友,学会说话的时候就学会了说“NO”,我琢磨着,在英文发音里的“NO”要比中文发音里的“不”来得容易的多,所以“NO”就很受小朋友欢迎,而且在小朋友的成长阶段,有段时期自我意识觉醒之后,say “NO”会让他们很有成就感满足感,呵呵。还记得以前国内流行的《美国人可以说不》,《日本人可以说不》,《中国人可以说不》的系列,怎么就没人研究一下这个发音的难易程度呢?
在幼儿园里,我们最先教华人小朋友说的,最常用的倒还不是NO,而是 STOP!
记得大声说 STOP!I DON’T LIKE IT! 这是老师们常常在解决矛盾的时候,告诉被欺负被委屈的这一方,直接说出自己的感受,同时单手向前,掌心对外,作出“stop”的手势。一方面,小朋友不需要拐弯抹角的很多大道理,简单明了的表达,更有助于他们的理解。另一方面,很少有小朋友在说stop的时候音量不放大的,我们老师也容易知道状况。
不光是华人小朋友,即使本地小朋友之间有矛盾了,我们老师也都会教小朋友直接表达出自己的情绪,“Stop!I don’t like it( 停下!我不喜欢这样!)”。西方传统教育里,有很尊重自己注重自己情绪表达的一面,无论是高兴的还是愤怒的,无论是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都比东方教育里要来得直抒胸臆,这种坦率和坦白,不仅仅在成人之中很常见,事实上,他们是从小就被这样教导要诚实勇敢表达自己的感受的。
这是在华人小朋友受委屈的时候很有用的词,大声说“STOP”会令对方明白你想要他做什么。单单说“NO”,有些一根筋的小朋友可能还体会不到是让他停止的意思。。。。。。
幼儿园小朋友之间的矛盾,有很多时候是围绕着资源分配引起的。简单来说,多数争端是因为玩具以及空间不够,比如说都想要玩同一辆车,比如说都在同一时间挤进小房子,又比如谁把谁刚挖的沙坑一脚踩扁了等等等等。对于小朋友来说,因为不使用适当语言而引起的玩具争抢,更是常事情。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处理得当,小朋友学到的又是什么呢?轮流的意识turn taking,分享的意识 sharing, 解决问题的能力 problem solving。
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抓起玩具抢了就跑的事情发生,我们经常鼓励小朋友们在要别人正在玩的玩具的时候说:“Excuse me. Can I have a turn?”或者更简单的,“Turn. Please!”加强说“Turn” 和“Please”的语气。 呵呵,怎么着,也得先礼后兵吧。。。
在包括上午茶下午茶用餐时间,需要添加饮水的时候,往往,也是鼓励小朋友说:“Can I have some more water?”,或者“More water. Please!”,或者干脆就是“More, Please!”
我接触的英语不够好的小朋友,不仅仅有华人小朋友,还有过韩国的,日本的,保加利亚的,捷克的,俄罗斯的,阿根廷的,包括印度的一些只说方言Hindi或别的什么的。老师们都是从最简单的这些英语来开始,说stop是教会他们保护自己制止别人。说excuse me,是教会他们礼貌询问,避免直接拿了玩具就走引起小朋友间的争执。说Please,是教会他们通过这种方式达到自己的要求。这些都是在幼儿园里和小朋友的交往中,必然要涉及的最基本的交流。而且对于长大以后,也有着莫大的影响。一个好的分享习惯,礼貌询问,明白次序和机会,也是西方社会基本处世的部分原则。
在这里,又要联系到前面所说的家长的榜样作用。我比较建议家长在家里也多和小朋友说“please”、“thank you”、“excuse me”等等,(也教一教小朋友说 Stop!),这些在幼儿园都能用的上的简单词语。语言是种习惯,学会使用好的语言,或者说,适当的语言,对于将来小朋友的基本教养well-being, 语言能力发展language development,交流技巧 communication skill,包括智力的发展都有好处。
但学习语言,也不是可以一口吃成胖子的。对于还处于适应幼儿园的新小朋友来说,学会一些基本词汇用来保护自己和达到自己的一些要求,还是很有必要的。这里也还包括之前所提到的,象water, toilet, wash hands等等。我基本面对一句英文不会,又非常不适应的华人新小朋友的时候,不管说什么,都会把中英文各说一遍,很快他们就能够match两种语言的意思,(顺便说一句,小孩子学起语言来都是天才,绝对比成人快)。这样,小朋友也能够很快明白其她老师的一些基本指示,减少一些糊里糊涂的折磨。
(未完)
友情提醒: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我的建议只作为参考,您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欢迎光临 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http://bbs.skytrade.co.nz/)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