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标题:
一个吃货的顿悟
[打印本页]
作者:
shinening
时间:
2020-8-23 12:42:31
标题:
一个吃货的顿悟
一个吃货的顿悟
把自己比作吃货,是我们这代人特引以为傲的事情。把自己比作货,本身就有点自甘堕落的意思,又是堕落在吃里,是多么幸福的自嘲。
我和好多国人一样,爱吃,出国多少年仍是中国胃。出国二十年唯一不能习惯的就是新西兰当地的饮食。这里因为大部分是英国农民的后裔,饮食文化也继承了他们的祖先。普通家庭吃的非常简单。刚来新西兰留学的时候,我曾经住过两个当地人的寄宿家庭,都对我非常的好,东西随便让我吃。可是口味儿那个淡,种类花样也少,基本上大部分时候是土豆泥,烤肉,加上水煮青菜,再浇上芡汁。周末或忙了就去买些披萨或炸鱼薯条外卖,我那时候年轻,倒是挺喜欢吃些这个所谓垃圾食品。这还是说的一天中最重要的晚餐,早餐午餐就更别提了,基本上早餐麦片午餐三明治雷打不动。
有位麻醉师,五十来岁,人精瘦。有次午饭的时候大家坐在餐厅,他打开饭盒,里面一个果酱三明治,一个花生酱三明治,一个苹果。看我露出鄙夷的眼神,告诉我说,他每天都带同样的午餐,已经有二十多年。我惊讶的问,为什么?他说这样他再也不用去想午餐要带什么。我当时反应就是老外太不会生活,吃可是人生一大乐趣,怎么可以这么应付,真是不懂生活且不利于身体健康。
这就是为什么我不喜欢去洋人同事组织的聚餐,基本上没啥好吃的。我先生倒是不介意,有一次朋友聚会喝的有点多,让我去接他,我到了一看,桌上就是薯片和啤酒。路上我问他,这是什么人家?这样叫聚会?太寒碜了吧?他满不在乎的说,大家就是聚聚。在我看来,不准备丰盛的食物就请人家来聚会,是特别不真诚的表现,你都不给我好吃好喝,能对我好到哪去?要是我的朋友,干脆绝交了。
我们华人的聚餐,那可是争奇斗艳,流光溢彩,看微信朋友圈就知道,那是个个使出看家的本领,南北中西各地特色,互相慰藉着漂流在海外的思乡之情。我也曾热衷于参加和举办此类聚会,大家一起吃吃喝喝,相聚甚欢。从小到大,母亲总嫌我吃的少,整天催我吃这个,恨不得塞我嘴里去。到华人朋友家也是个个热情,催我吃这让我吃那,让人心里温暖,很有回到家的感觉。
我们中国人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为什么这么在乎吃呢?听舌尖导演陈晓卿说,可能是因为饥饿基因。由于历史上屡屡发生的饥荒,活下来的人身体和意识都被深深的留下了饥饿的烙印。
那天网上看一个视频,一个哲学教授上课的时候给学生拿来一个罐子,里面放满了高尔夫球,问学生,满了吗?学生们点头。教授又拿出一包石子,倒进去再问,满了吗?学生们又点头。教授又拿出一包沙子,这时候学生都开始笑了,教授倒进去再问,满了吗?学生们频频点头。然后教授又从包里拿出两瓶啤酒,学生们笑着看教授又把啤酒倒进了罐子,满了。教授告诉学生们说,人生就像这个罐子,高尔夫球是最重要的事情,比如亲人,石子次之重要,然后是沙子,水。一定要把最重要的东西最先放进生命里,因为如果顺序反了,比如先放沙子,高尔夫球就放不下了。学生们觉着很有道理,我也觉着很有道理。于是我有意识的把吃根其他不相关的分别开来。吃就是为了补充身体营养所需。不必去追求极致的舌尖上的体验。
不那么在乎吃了以后,才发现原来吃这件事占据了我生命里如此大的空间。我出去聚会,社交,没有思想负担了。人家有没有准备啥吃的,花样种类多不多,好不好吃,我都不会在意了。以前的我还真是个吃货。
吃饭是人类正常的欲望,正常的欲望不会产生罪,贪欲才是罪。
我们华人的饮食已经被味精和各种化学香精调味料污染太久了,这些增加口感的材料,本身的存在就是问题。西方饮食就讲究吃食物本身的味道,希望大家吃中餐也要尽量,去伪存真。
作者:
还是回国吧
时间:
2020-8-23 12:53:08
哇,长篇大论的,好帖
作者:
fszt
时间:
2020-8-23 13:11:20
巨婴层次太低,只能追求口腹之欲。
作者:
qwertyy
时间:
2020-8-23 13:29:1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rzrljb
时间:
2020-8-23 14:56:53
本帖最后由 rzrljb 于 2020-8-23 13:59 编辑
吃就是要吃爽,洋人没去中国之前都是这样的,去了后就变吃货了,他们这种极为落后的饮食生态和文化没什么意思。你吃遍了天下美味后,你可以返璞归真,可以粗茶淡饭,但是什么都没吃过坚持说粗茶淡饭最好,就是井底之蛙。
作者:
shinening
时间:
2020-8-23 16:04:43
封城期间太无聊,开发了一下自己的写作潜力,希望多多指教
作者:
Agence
时间:
2020-8-28 09:37:15
堕落在吃里,是多么幸福的自嘲。
作者:
NodeCursor
时间:
2020-8-31 13:06:20
居然耐心的看完了~
欢迎光临 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http://bbs.skytrade.co.nz/)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