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beck@ 于 2011-3-23 22:28 编辑
太监,也称宦官,就是割去了生殖器的男人,是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又称寺人、阉(奄)人、阉官、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等。那么,当太监要经过哪些步骤呢?是如何净身的呢?
据甲骨文记载,中国最早的太监出现在殷商时期,也就是在公元前1300年左右。甲骨文上记录的是殷朝的武丁王将把抓来的羌人阉割后变成宦者用来祭祀神灵,这便是至今世界上有关太监的最早记录了。
在古代中国,阉割术有着很久远的历史。有证据表明,殷商时期的阉割术可能是将阴茎与睾丸一并割除的,到秦汉时期的技术已经较为完备,并开始注意到阉割手术后的防风、保暖、静养等护理措施。当时施行阉割的场所称为“蚕室”,《汉书·张安世传》颜师古注曰:“凡养蚕者,欲其温而早成,故为密室蓄火以置之。新腐刑亦有中风之患,需入密室乃得以全,因呼为蚕室耳。”
净身是需要选好季节的,春末夏初为最佳时期,因为气温不高不低,适于调养。净身者在手术前必须要履行一定的手续,最关键的就是要订立生死文书,并需请上三老四少作为证明人,写明是自愿净身,生死不论的,免得将来有麻烦再吃官司。而且是要收取费用的,不过净身者多来自贫苦之家,暂时或许拿不出那些银子,因而可以进宫发迹后再逐年交纳,这些都需要在文书上写明白。但有两样东西是必须带着的,一是送给刀子匠的礼物,一般是一个猪头或一只鸡,外加一瓶酒。二是手术所用的物品,包括三十斤米、几篓玉米棒、几担芝麻秸及半刀窗户纸。其中,米是净身者一个月的口粮,玉米棒烧炕保暖用,芝麻秸烧成灰后用来垫炕,窗户纸则用来糊窗子,以免手术后受风。刀子匠要准备两个新鲜的猪苦胆、臭大麻汤和麦秆。猪苦胆有消肿止痛的作用,手术后敷在伤口处;臭大麻汤的功用很多,手术前喝一碗让人迷糊,起麻醉作用,手术后再喝,让手术者泻肚,以减轻小便的排泄量,保证手术成功;麦秆的功用不言自明,即手术后插入尿道。
在手术过程中,除了主刀者外,还需要三四名助手。被阉割者需是半卧姿势仰倒在床位上,几位助手将他的下腹及双股上部用白布扎紧、固定,然后有人负责按住其腰腹部,另外的人则用“热胡椒汤”清洗阉割部位,用来消毒。用于阉割的手术刀是一种呈镰状弯曲的利刃,在火上烤一下,也就是消毒了。这一切完成后,主刀人即用镰状弯曲的利刃,对被阉割者的阴茎连同阴囊进行切除,这个过程通常分两步:第一步是割睾丸。在球囊左右各横割开一个深口子,把筋络割断以便把睾丸挤出来。这需要阉割者身子打挺,小肚子使劲往外鼓。待用全身的力气把睾丸挤出来,主刀者会把准备好的猪苦胆贴到球囊左右两边。
第二步是割阴茎。这需要相当高的技术,割浅割深都不行。割浅了会留有余势,将来里面的脆骨会往外鼓出,就必须再挨第二刀;如果割深了,将来痊愈后会往里塌陷,形成坑状,解小便时呈扇面状,一辈子不方便。宫里的太监十个有九个都有尿裆的毛病,这就是阉割的后遗症。阴茎割除后,要插上一根大麦秆,然后把另一个猪苦胆劈开,呈蝴蝶状地敷在创口上。
被阉割者在手术后必须由人架持搀扶着在室内活动两三个小时,然后方可横卧休息。手术之后的三天,是被阉割者最难熬的时光。在这三天里,他们躺在特制的门板上,双手、双腿都被套锁牢牢地捆住,根本不能动,目的主要是避免触摸创口,以免感染。门板中间还留有带活板的小洞口,大小便时用。当时也没有太好的止痛消炎手段,为了避免伤口感染要这三天必须滴水不进,可谓是痛苦异常。待三天后把麦秆拔除,尿液喷涌而出,手术即告成功。然而苦难并没有过去,最重要的是抻腿,每抻一次都痛得心俱胆裂、浑身发颤,但这对阉割者来说是必须的,否则可能导致腰佝偻,一生都不能伸直,所以只能忍受这种剧痛。此后的调养期仍需100天左右。
割下来的东西,净身师会像宝贝一样地给收起来,被净身的人无权要,统一归净身师保留。净身师要事先预备好一个升,升里边盛着少半升的石灰。把两个丸一个势,整齐地摆放好,用石灰吸干水份,避免腐烂。然后把净身契约用油纸包好,放在升里面,再用大红布包好升口并捆紧,小心翼翼地把升送到屋顶下面的房梁之上,这叫红步(布)高升,预祝净身的人将来走红运,会步步高升。有朝一日,净身的人发迹了,再回来赎回自己的身上物,到时候就要量财索讨了。
看来当太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还要遭受到常人无法承受的痛苦,这是作为一个男人的悲哀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