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找回密码
登录  注册
搜索
热搜: 移民 留学
查看: 5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工作] 转载天涯帖子-关于杭州诺西的 [复制链接]

Rank: 5Rank: 5

升级  8%

UID
192753
热情
102
人气
1
主题
0
帖子
112
精华
0
积分
108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09-7-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19:18:1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微信分享
我曾服务于一个知名国外通信公司,该公司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还会是华为的正面对手。在杭州有研发中心。称之为N公司吧。
  N公司在杭州租用了一大楼的大部分楼层,办公室装修要比华为好(大部分外企很喜欢做面子工作的),但也好不到什么特别的地方去,深圳很多效益好一点的小公司或者港资企业也能装修到这么好,无非就是铺了个地毯什么的,或者花点钱搞点灯光效果。但N公司的椅子却不如华为,刚开始去的时候还真不适应,N公司会议室的家具品质不如华为,大部分都是胶合板的,好像华为的是实木的(最恶心的是,这么一个所谓的知名大公司,厕所居然没有防菌纸,我所见过的外资公司还真是第一家这个样子的,华为都有,为什么N公司没有?害的我每天都要在坐便器上别扭地蹲上半个小时)。N公司工作电脑配笔记本电脑,有的配联想的笔记本电脑,这点很重要,用CRT的显示器是不舒服的。
  至于入职待遇,经常听到N公司招聘人员的电话(无意听的,座位太近了)。一般的,如果在华为工作三五年的,会给一个SPECIALIST基本,待遇好像一般不超过18万/年(以前西门子有的会在合同里签年收入的上限的条款,不知道原因?)。考虑到N公司附加的住房公积金,以及年底大约有不到一个月的额外红利,所以一般来讲,基本工资能到14k就是很不错了。不过我觉的,打工能打到年薪18万也不错了。
  外企的研发中心在中国虽然叫研发中心,实际上还是为大中华区的销售做技术支持和本土化技术支撑。主体技术都已经在国外设计好了,在中国的工作更多的是对中国客户提出的功能做一些修修补补得工作,然后模块,集成等测试。所以我个人觉得不太爽,感觉与其说是研发,还不如说是以测试为主的研发支持性工作。很少有华为的那种主体性研发工作。估计也是这个原因吧,个人感觉,N公司杭州研发中心的研发人员层次明显比华为的工程师业务素养要低。但华为的工程师和国外的那些技术大咖比,从总体上来讲,可能还没有那么炉火纯青。
  N公司在滨江,用杭州同学的话说,就是在乡下,比较偏(我到不觉得特别偏)。杭州房价比较高,而且实体经济远不如上海,深圳。在杭州工作的感觉就是,会比较稳定,比较清闲一些。上海、深圳发展比较快,机会比较多一些,所以人的工作稳定性较差,比较浮躁。当然,在杭州不浮躁是因为大家知道好公司比较少,换工作不容易,当时在杭州工作的最大担心就是如果万一离开N公司有什么地方可去??再回上海找?那样麻烦就大了。(打个岔,杭州市政府真是厉害,居然靠一个湖就每年能赚这么多钱,还把杭州西湖区搞得干净整洁)。
  N公司的很大一部分人是从华为过去的。而且N公司的高层领导也很正视华为文化。我感觉他们有模仿华为的一些做法(已经排除华为人自然的习惯延续性以后,我个人认为,N公司也是很强调华为文化的价值,换句话说,从公司凝聚和融合的角度来看,N公司目前还是一个比较凌乱的组织,特别是经过整合以后,迫切需要一个看得见得模板参照着来把大家一起融化到一体,不管华为文化是否合理,从RMB的角度和实践的意义上来说,华为的文化和管理能够支撑它的快速发展,也让华为运转了这么多年,就算没有证据证明华为文化的先进性,也没有证据证明华为文化是不符合现实的,于是N公司很自然地借鉴(个人感觉更像是抄搬)华为的管理理念、风格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当然N公司还是靠国外人控制的,核心的项目组织还是国外那个模式(我并没有说这个模式就比华为的好这个意思,我也不知道谁好谁坏)。做个类比吧,N公司的文化可能和鼎桥的文化非常接近,即没有华为那么强势,也不像其他外企一样那么欧美化。在N公司工作,有时候就像在华为工作一样。
  N公司加班是不提倡的。这有点像某国家表面上强势禁止色情行业,但实际的操作上却...。官方腔调和实际是有差别的。我不知道N公司有没有加班到天亮的,不过加班到3、4点是经常有的。当然,这可能是自愿的吧:)。华为大家也是自愿加班的嘛,呵呵,有点意思。
  哎,大家总是喜欢比较。比如把华为和其他外企比较。不过就我所知道的,很多人反映N公司整体待遇不华为。不过在N公司倒是有一种阿Q的精神在支撑,就是N公司工作的性价比比较高。收入是少点,不过也没有这么累。合算!(不过我生来就命苦,还是像趁年轻的时候多赚点,不要这么高的性价比)。
  如果已经离开华为,比如被“末尾”了,如果是单身的话,估计去N公司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毕竟嘛,杭州也是个省会城市,如果确实无法在上海,北京,深圳这些一线城市站稳脚,退一步去杭州,也是很不错的。如果能在一线城市找个混得上饭吃的工作,我个人觉得还是没有必要去辞掉工作去N公司。就算职位上有提升也没有必要,因为无论做经理还是做工程师,实际上都是出卖劳动力。
实际上,我和很多年轻而且富有梦想的华为工程师一样,希望通过执着的奋斗改变卑微的命运。我也发现,原来世界上愚笨的并不是我一个。我回过头来看看我以前犯过的错误,却能在很多华为人上看到,他们在一如既往的重复着我以前犯的错误。大约6年以前,我和我公司的一个财务经理住一起。那个时候我就比较热衷于找一个外企工作。他当时跟我说的是现在外企已经没有明显的待遇优势(那是6年以前)。实际上我是很难相信他的话的。因为给我的感觉是,外企总是那么彬彬有礼,谦和豁达。而华为的工程师却以讲脏话位豪爽,风格比较粗野。待遇上也是斤斤计较等。用一流的外企和华为比,华为的待遇是要逊色很多的。不过,我觉得,对于特定的某一个人,他在华为的收入和他能在外企得到的收入是会差不大的。这一点,我基本相信。很多人,包括以前的我,就是觉得外企比较好,似乎要立志于在外企找到一份工作作为人生目标似的。现在才知道有些愚昧,而好像,也不止一个我这样的人:)举个例子,美国人(比如软件工程师)也就4万美金年收入而已(美籍华人),而且经常失业(工作不稳定),按现在的汇率来算,也就25到30万之间。当你别忘了,这是美国,而且是留学美国后能拿到美国绿卡的人。所以想想,美国人到中国办企业,包括灰色开支等等,海外办企业的人力成本一般会是国内的2到3倍(一个外企的人力资源经理的数据)。也就是说,如果给中国工程师20万的年收入,基本上就是外企能提供待遇的上界(纯HR的角度,商务因素会改变这个值)。所以外企给的待遇确实不会有特别吸引人的地方(相比于10年前,美国人给我们200美金,是美国人工资的20份之1,按当时的汇率算是2000块人民币左右,而当时的百姓平均工资也就200到300,10年前的外资待遇是很吸引人的,不过现在中国劳动力成本增加了这么多,外资老板也是心有余力而不足,付不起。所以老外最近几年想把企业迁回去)。绕出另外一个话题:中国的房价真的到顶了,大家不要急,房价乱就让它去乱,迟早要下来的。20年内,中国人比美国人的购买力强是不现实的,上海,北京很多白领的工资收入已经和国际接轨了,他们都还买房有压力,那老白姓呢?政治经济学里说,劳动力价格是劳动力再生的成本的价格。如果你的工资刚好够你供房到退休的话,那么,这个劳动再生的机制就被破坏了。工资不能再涨(用货币而非纸币来衡量,几乎已经触顶了),就算我们这一代熬过去了,下一代呢?就如谢国忠所预测,需要通过社会不稳定因素来纠正么?
  我不知道我的推算是否正确。但至少应该思路还是对的吧。
  不要以为外国工程师就是真的那么“彬彬有礼”,那么高尚。实际上未必如此的。外国人在中国和在他们自己国家是不一样的表现。就如中国人在印度的表现和在中国是不一样的道理一样。就我的印象,外国人还是比中国人残忍的。中国人还是孔孟之道。中国古代的大唐时期是去外面抢过,当和八国联军相比,还是相比温和的。欧洲的法西斯主义,以及角斗士,以及现在还在流行的斗牛,反映的是欧洲主体文化比中国的东方文化更有嗜血性。所以,我觉得我们中国的工程师,目前还是没有完全脱离崇洋媚外的心理,不能合适地评价自身的地位和把握自己的方向。很容易随一些虚假(可能是受媒体,企业的形象宣传性新闻)所蒙蔽。这也确实比较难于把握,信息不对称。
  要客观地评估自己拥有的这份工作是否适合自己,然后客观地评估自己这份工作是否适合自己长期持有。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为那些“不公平”的年终将或者领导的那么几次冤枉就无法保持清醒,经常给自己强化离职情绪来得到心理平衡的做法是不合适的。因为你长期强化你的离职欲望会让你在工作中保持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处理工作和人的关系,从而最后真的会如你所愿,不想辞职也得辞了。这就是我碰到的很多工程师长说的话:“如果当时我不这样....那样的话....可能就会另外一个样。”是的,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如果你有这样的经历,也不用当心,这说明你的智商和大家差不多,哈哈...:)
前面简单地写了些博客,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如何理清自己的职业发展思路,找到自己客观的合适位置。如果有人能够从中得到启示,那就是欣慰了。  
  我并不认为是华为的优秀管理和市场策略造就了华为当前的辉煌。华为的管理和策略,我更倾向认为,这两者让华为把握着了时代的机会。无论华为人怎么把通信产品和白菜比较,通信产品还依然是一个高科技的产品(但每个工程师所做的,好像还依然是很无聊的体力活?但从系统角度来看,就不只是体力活了)。但国外研发通信产品却是不合时代了,通信产品的研发生产,转移到已经有了一定研发基础的中国大陆,这是时代和经济发展的必然。从爱立信这些国外厂商看来,华为激进市场策略让这个转移来的比他们想象的要快。任正非当年预测世界通信行业三分天下的格局,但到目前来看,视乎并不如他所预测的那样。我就在此写下我的看法,看看是否和大家的一样。
  未来通信设备行业,中国应该占世界市场的60%以上。实际上如果不是华为这种排他式的战略,中国会占到75%以上的市场。比如,港湾如果能够得到有效地保护不受华为的市场打压,中国应该有三家或三家以上的通信设备商,这样的话,在国际招标上,运营商会有更多的选择名单.很多人会认为,通信设备是基础设施,受到国家安全,大量采购中国设备是不合适的。我并不这样认为,通信设备的基建地位应该是可以逐步降低的。在无线通信设备上讨论国家安全的战略意义耗无必要。通信设备的作用总不比CPU的作用大吧?哪个国家不是用美国的CPU呢?386时代,中国就以国家安全为由要INTEL公开CPU的内部细节,争论了几个月以后,事情不了了之。通信设备也应该会有相同的结局。我个人认为,通信设备会像现在的钢材一样,重要但提升不到国家战略上。由于运营商的集采因素,通信设备又有不同的地方。
  我个人认为未来电信市场的主导因素是爱立信和华为。爱立信发展了一百多年,他为运营商提供的方案让他们赚足了钱,这几十年里爱立信和运营商建立起来的合作关系,华为在短时期内是无法超越的。实际上很少看到华为和运营商有捆绑一起的合资股份企业,交叉持股也没有。在技术创新上,华为也很难在短时期来超越爱立信,取代就更难。所以未来通信行业的开拓性工作还是要靠爱立信打头阵,运营商无论如何,是需要和爱立信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的。爱立信实际上也是通信产品打价格战的主导者,爱立信的产品品质和产品的持续性是其他公司无法超越的。
  华为产品的技术有很大的进步,华为运作成本的低让华为有很大的研发投入,华为的技术积累非常快,新技术的创新也今非昔比(这个可以从3GPP提案里可以看到,这些提案是公开的,有兴趣的可以去检索),从长期来看,华为在无线领域,是可以排在爱立信后面的。但华为在长期来,受爱立信地牵制,还会处于提供价廉质优的产品地位。爱立信和华为中兴的产品互补将是未来运营商采购的基本策略。
  阿尔卡特朗讯在以前固定电信以及光传输上还有建树,但随着CDMA2000的没落,它在无线领域的地位变得非常模糊。阿尔卡特朗讯收购了北电的WCDMA,但市场收益非常有限。
  摩托罗拉将会逐步推出主流供应商的地位。摩托的Wimax做得好,可是市场不明,GSM市场可能是摩托维持运营的主要动力,由于摩托在数字无线通信时代建树太少,LTE很难为摩托带来什么生机。
  诺西目前运营艰难,虽然亏损,但基本面商好。归因于西门子以前建立的历史市场,以及北电的没落,诺西将不会落到北电这个境地。应该来说,诺西可以在很多地方做到有特色,比如GSM-RAIL,好像爱立信不做这个东西,华为和诺西为主。但个人认为,诺西未来还是一个陪衬角色,销售额还是可以保持一定得大,但无法和华为,爱立信必,长远地市场来看,中兴会比诺西做得大。
  中兴和华为一样,是一个很有杀伤力的企业。中兴目前没有华为做得大,但华为在外面开拓的市场,建立的信誉,中兴可以撘个便车。当然,华为也会搭中兴的便车。长远地看,中兴华为应该建立一个互信互谅机制,有利于中国总体的市场份额。
  未来的通信市场格局将是爱立信,华为逐鹿,其他公司苟且支撑的局面。不会有公司再倒闭了。
  
  分析一下国际格局:
  如果说华为,爱立信等的竞争是局部战争的话,通信领域和计算机领域的战争就是世界大战。这是个已经开战了好几年的战争,但没有结束,也不会结束,最后也必定是计算机厂商胜出的局面。微软,英特尔等已经对通信行业发起过好几次冲击,但通信行业坚强的联合抗战都狙击了他们的冲击。三网融合是历史潮流,NOKIA等公司对微软,英特尔他们的狙击只能让他们多赚几年超额利润(NOKIA为了保持其主导权,不得不这么做,开发symbia就是为了打击windows mobie/ce进入通信行业)。我觉得NOKIA以后会变得像联想一样,靠卖裸机,增值服务以及其他智能软件,由其它专职软件公司开发。但这个过程有点慢。

我认为,无线通信设备市场的市场份额“是对不起”中国父老的。
  中国在无线通信市场的份额应该会逐步增大。相比于终端,无线设备占有的份额不多,国际上的大部分手机都是从深圳出货的。大家可能觉得华为很厉害,非常厉害。确实厉害,不过从人均产值来看,实际上华为和那些做得比较有特色的深圳小公司相比,华为并无特别的突出的成绩,甚至华为的人均销售额还不如那些小公司。但无论如何,华为都是不容易的。只有等外资巨头倒闭几家以后,华为的日子才会好过。
  通信企业里,未来比较看好的是三星,三星比较平稳,主要原因是三星自身的产业链条非常完善,电子,精密制造等都做得非常好。三星在wimax里赚足了风头,在LTE里的专利以及核心提案都很多,有人说韩国才是拥有最多4G技术的国家,我觉得确实有这个迹象。但三星缺少核心网的市场,所以三星卖设备是比较难的,但他的终端可以最做得很好,WIMAX和LTE终端芯片,三星都是领头羊。至于NOKIA,我觉得未来的地位会快速下降。
  讨论通信,总是忘记思科。思科的地位没有人能撼动。思科和华为也似乎处于比较友好的共同发展状态下。但未来华为和思科必定还有碰头的地方,就是宽带无线化的时候,思科和华为有得拼。不过那个时候,思科的无线产品应该是拼不过华为的。
  爱立信在无线领域地位是明确的,但爱立信的产品并没有华为的丰富。如果真要走向三网融合,爱立信搞不过华为。在IP网络和光网络上,我觉得爱立信都不是华为的对手。
  这样的话,从综合产品以及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的角度来说,华为的后续力很猛。没有任何一个大公司(思科,爱立信等)能够和华为比综合力。但这个时代还没有到来,爱立信,诺基亚当然会尽量让这个三网融合的过程慢一些,如果不是客户的市场驱动的话。
  所以,华为未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现在都很难描述清楚。但华为未来的市场绝对不是说你爱立信占了多少,华为占了多少这么简单。我个人认为,华为未来会提供一些爱立信,思科都提供不了的解决方案。即华为会走出爱立信和思科的影子,提供有自己特色的主流方案,不过可能需要时日。所以,未来通信市场也并不是各大通信公司的产品同质化,从而也就没有几分天下的说法。爱立信可能最后只有退缩到自己专长的某些领域,比如射频部分是爱立信的强项。而其他公司看不出能有什么特色,可能最后会逐步淡出(但并不会倒闭),规模越来越小,员工越来越少,或者转型。这是很正常的,IBM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设备领域未来如果是思科,爱立信,华为中兴为主导,阿朗等为辅助的格局是完全有可能的。很多人会怀疑华为的实力。我觉得这不是问题。因为通信领域是个很大的领域,还必须包括TI,安捷伦等大量的台后公司。他们的力量一起会决定华为的地位。而不是靠华为和阿朗诺西独拼。PC领域比通信领域的市场还要大,但主要的厂家也就三四家而已(HP,DELL,联想)。所以我觉得这个展望是合乎道理的。
  (无论如何,电信设备还是属于基建设备,少数几家寡头垄断天下的局面是比PC领域要难形成,见者有份,招标方会主动协调的,也就是说,阿朗和诺西,摩托更象靠甲方“悋”过日子,现在有些外企在中国移动和联通中招标的份额,个人感觉认为,都是因为中国企业方面的照顾,否则份额还要小,这种照顾可能是处于民族友好的国家政策需要,也有可能是甲方平衡各厂家地位,防止形成过度垄断的原因)。

[ 本帖最后由 新西兰监管局 于 2009-8-9 11:02 编辑 ]
新西兰监管局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 联系论坛客服| 广告服务| 招贤纳士| 新西兰天维网

GMT+13, 2024-12-2 08:53 , Processed in 0.01444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Copyright 2001- Sky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