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标题: 奥克兰博物馆的“咖啡节” [打印本页]

作者: 丹里    时间: 2010-9-19 14:22:44     标题: 奥克兰博物馆的“咖啡节”

本帖最后由 丹里 于 2010-9-20 08:45 编辑

  9月19日,奥克兰博物馆举办及具知识性、趣味性和体验性的“咖啡节”。看新西兰咖啡文化的演变过程,也折射新西兰作为英国殖民地,欧洲文化与饮食习惯也成为新西兰美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奥克兰博物馆的“咖啡节”,你可以边看、边听、边尝,尽享咖啡的烂漫与美妙。










这里是我最近学习到关于咖啡的一些知识:
咖啡的种类与特性


蓝山咖啡
蓝山咖啡是咖啡中的极品,产于牙买加的蓝山。受到加勒比海环抱的蓝山,每当太阳直射蔚蓝海水时,便反射到山上而发出璀璨的蓝色光芒,故而得名。此种咖啡拥有所有好咖啡的特点,不仅口味浓郁香醇,而且由于咖啡的甘、酸、苦三味搭配完美,所以完全不具苦味,仅有适度而完美的酸味。一般都单品饮用,但是因产量极少,价格昂贵无比,所以市面上一般都以味道近似的咖啡调制。
哥伦比亚咖啡
产地为哥伦比亚,烘焙后的咖啡豆,会释放出甘甜的香味,具有酸中带甘、苦味中平的良质特性,因为浓度合宜的缘故,常被应用于高级的混合咖啡之中。
圣多斯咖啡
主要产于巴西的圣保罗。此种咖啡酸、甘、苦三味属中性,浓度适中,带着适度的酸味,口味高雅而特殊,是最好的调配用豆。被誉为咖啡之中坚,单品饮用风味亦佳。
摩卡咖啡
产于埃塞俄比亚。豆小而香浓,其酸醇味强,甘味适中,风味特殊。经水洗处理后的咖啡豆,是颇负盛名的优质咖啡,普通皆单品饮用,但若能调配混合咖啡,更是一种理想风味的综合咖啡。
曼特宁咖啡
产于印尼苏门答腊。酸味适度,带有极重的浓香味,口味较苦,但有种浓郁的醇度。一般咖啡的爱好者大都单品饮用,但也是调配混合咖啡时不可或缺的品种。
爪哇咖啡
产于印尼的爪哇岛,属于阿拉比卡种咖啡。烘焙后苦味极强而香味极为清淡,但感觉不到任何酸味,这种口味深受荷兰人的喜爱。此种咖啡豆最常使用于混合咖啡与即溶式冲泡咖啡。
危地马拉咖啡
产于危地马拉。此豆属于波旁种的咖啡豆,是酸味较强的品种之一,味道香醇而略具野性,最适合用来调配成混合咖啡。
康娜咖啡
这是由夏威夷的康娜地区火山熔岩所培育出来的咖啡豆,味道香浓、甘醇,且略带一种葡萄酒香,风味极为特殊。上选的康娜咖啡有适度的酸味和温顺丰润的口感,以及一股独特的香醇风味,令咖啡爱好者难以忘怀。
咖啡饮料的种类

·     拿铁咖啡
咖啡店供应的许多品种咖啡有各种各样的添加调味剂,如巧克力、酒、薄荷、丁香、柠檬汁、奶油、奶精等,各民族的人喝咖啡的口味也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咖啡种类:
·
黑咖啡(black coffee):又称清咖啡,香港俗称斋啡--直接用咖啡豆烧制的咖啡,不加奶等会影响咖啡原味的饮用方式。速溶咖啡是不属于黑咖啡的范围的。

·
白咖啡(white coffee):马来西亚特产,颜色较黑咖啡淡得多,故以白咖啡命名,咖啡豆并不加焦糖,经低温烘培加工后大量去除咖啡碱,焦苦与酸涩味较高温碳烤所产生的咖啡少,咖啡因含量亦较低,不加入任何添加剂来加强味道,保留原始的咖啡香味,对肠胃道的刺激较一般咖啡小。
·
加味咖啡(flavored-coffee):依据各地口味的不同,在咖啡中加入巧克力、糖浆、果汁、肉桂、肉豆蔻、橘子花等不同调料。
·
意式浓缩咖啡(Espresso):以热水借由高压冲过研磨成很细的咖啡末末冲煮出咖啡。

·
卡布奇诺(Cappuccino):蒸汽加压煮出的浓缩咖啡加上搅出泡沫(或蒸汽打发)的牛奶,有时还依需求加上肉桂或香料或巧克力粉。通常咖啡、牛奶和牛奶沫的比例各占1/3。另也可依需求加上两份浓缩咖啡,称为“Double”

·
拿铁咖啡(Caffè latte):“Caffè latte”为意大利文音译;拿铁咖啡又称欧蕾咖啡Cafe au lait)法文音译咖啡加上大量的热牛奶和糖。又称咖啡牛奶”—中文释意,由一份浓缩咖啡加上两份以上的热牛奶。另也可依需求加上两份浓缩咖啡,称为“Double”

·
焦糖玛奇朵(Caramel Macchiato):在香浓热牛奶上加入浓缩咖啡、香草,最后淋上纯正焦糖。

·
摩卡咖啡(Caffè Mocha):咖啡中加入巧克力、牛奶和搅拌奶油,有时加入冰块。
·
美式咖啡(American Coffee / Americano):浓缩咖啡加上大量热水。比普通的浓缩咖啡柔和。

·
爱尔兰咖啡(Irish Coffee):在咖啡中加入威士忌,顶部放上奶油。

·
维也纳咖啡(Viennese):由奥地利马车夫爱因·舒伯纳发明,在咖啡中加入巧克力糖浆、鲜奶油,并洒上糖制的七彩米。

·
越南式咖啡(Vietnamese Coffee):将咖啡末盛在金属特殊的炮制过滤器,倒入滚水,让咖啡一滴一滴流到杯子里;等咖啡滴完,随每个人口味加糖或者加点炼奶搅拌好即可饮用,在越南有两种饮法是冷饮和热饮的。热饮的咖啡,人们主要在冬天喝的,泡制的时候将杯子放在另一个有热水的小碗里以保暖。冷饮咖啡则多在炎热的夏季饮用,是咖啡泡制后再加上冰块的。

·
鸳鸯咖啡(奶茶),香港独创。

记得我第一次喝咖啡是雀巢三合一速溶咖啡,我很喜欢闻咖啡的香味,尽管咖啡里含牛奶和很高的糖分,可喝起来还是觉得只不過是一杯苦水,像喝中药一般。之後几乎都是点普洱茶,而对咖啡就敬而遠之。后来由于国际业务需要,我常带外国客人到翠湖边的圣地淘沙喝云南的小粒咖啡,渐渐开始迷恋咖啡的味道。服务员用一套小巧剔透的玻璃煮具,用很多老外闻所未闻的蒸馏法现场烹煮,等到的咖啡四溢的略带神秘感香气吊得你味觉欲望到极限的时候,端过咖啡抿一口下去,哇,那份满足感是难于言表的。
作者: 吸血公主    时间: 2010-9-19 14:57:30

好像之前在别的地方看过您的这个贴啊
作者: qiyuanlove    时间: 2010-9-19 16:00:14

知道的太晚了
作者: toni_ng    时间: 2010-9-19 17:37:37

发太晚了
LZ,下次分享请早些
作者: samsung2006    时间: 2010-9-20 00:45:45

博物馆是不是在搞美食节啊?
作者: 丹里    时间: 2010-9-20 08:39:22

博物馆是不是在搞美食节啊?
samsung2006 发表于 2010-9-20 00:45

奥克兰博物馆正举办一个展览  "Kai to Pai", 通过美食这独特的主题为视角,全面了解、体验、品尝新西兰丰富的历史人文变迁 及现状。每周六有于展览配套美食烹调现场展示,文化表演及美食品尝。全部免费。 我每周都去, 上周六学会做意大利提拉米苏。
更多即时信息请看链接网站: http://www.aucklandmuseum.com/1418/Kai%20to%20Pie
作者: 丹里    时间: 2010-9-20 08:40:23

发太晚了
LZ,下次分享请早些
toni_ng 发表于 2010-9-19 17:37


抱歉,下次一定早点通报大家。
作者: joann1013    时间: 2010-9-20 13:05:57

因为看了楼主的帖子 上上周去看了那个美食展 但是我完全没看到哪里有可以品尝各国美食的 只是进到了一个小展厅 看到了一些餐之类的东西的展览而已 不知道我是不是走错地方了。。。
作者: 画中人    时间: 2010-9-21 00:04:50

楼主。。。推荐几家很赞的咖啡店吧!理论。。。要结合实际:)
作者: 丹里    时间: 2010-9-22 18:49:08

因为看了楼主的帖子 上上周去看了那个美食展 但是我完全没看到哪里有可以品尝各国美食的 只是进到了一个小展厅 看到了一些餐之类的东西的展览而已 不知道我是不是走错地方了。。。
joann1013 发表于 2010-9-20 13:05

对不起,没有详细解释,使你没看到最多的内容。 美食烹饪现场演示通常在周六有两场,11点一场,2点一场,1点是文化表演,每周美食主题国家不一样,文化表演内容也不同。毕竟只是博物馆内的一个展览内容,其规模和热闹程度只是一般。但对美食多样性非常着迷的我,还是非常享受整个过程。 如果既想看文化表演又观看美食的时间最好是1点以前赶到博物馆。不过最好还是查看博物馆网站,以防有什么临时变动。
作者: 云中漫步    时间: 2010-9-22 22:03:15

不错。。。。。。。。。。。。
作者: 7-11之恋爱    时间: 2010-9-22 22:19:07

知道的太晚了
作者: 丹里    时间: 2010-9-23 10:24:41

楼主。。。推荐几家很赞的咖啡店吧!理论。。。要结合实际:)
画中人 发表于 2010-9-21 00:04

谢谢你的提醒,理论联系实际。
City的大街小巷,高级写字楼大厅CafePonsonby,
北岸Brown Bay, Kumeu的葡萄园咖啡店我都曾品过非常非常棒的咖啡。因为喜欢咖啡,曾去学了一个证书。因此更了解做一杯口味绝佳的咖啡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即使同一个Barista咖啡师,用同一种咖啡,或因为专著不同,情绪不一,一天下来做几百杯的咖啡,其口感都会各异。我有这样的经验,曾到过几家咖啡店,很喜欢那里的咖啡,但下次去的时候,Barista已更换,咖啡口味已大打折扣。如果说非要推荐的话, 我会推荐Kingsland
Atomic Coffee 那是一家口味最棒,我最钟爱的,更重要的是,质量最稳定一家咖啡店。

作者: best    时间: 2010-9-23 12:29:31

不错,喜欢咖啡




欢迎光临 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http://bbs.skytrade.co.nz/)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