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标题: 请问一下专业人士这次土地液化的问题--关于土地液化,参考回复见4层 [打印本页]

作者: 明月朱砂    时间: 2011-3-1 19:24:08     标题: 请问一下专业人士这次土地液化的问题--关于土地液化,参考回复见4层

本帖最后由 MaxPower 于 2011-3-1 22:11 编辑

现在大量冒出的泥沙是不是就意味着这个区域的土地液化呢?

记得上次地震有说过液化过的土地地基就不会牢固了,房子就算修好了,其实也是危险的.忘记他们具体说法是什么了

有没有专业人士来扫盲一下, 像这种大面积的冒出泥沙的地区, 是不是就算房子没有太大损失也是不安全的呢????

谢谢啦~
作者: 江云飞    时间: 2011-3-1 19:34:37

土地液化,会导致房子发生沉降。只要房子没有出现大的损失,还是安全的,但是下一次地震的时候又会液化
作者: oldid    时间: 2011-3-1 19:41:1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greentree    时间: 2011-3-1 19:41:29

土壤液化是因为水土压力的不平衡,水压力迫使土壤饱和,尤其是基督城大部分河床淤泥沙土湿陷行土质,很容易发生这种现象。沙子被压迫喷出表层后,地表层的土壤会沉淀填充,随着水压力的减少,土壤自行修护恢复到之前的凝固状态,而且会更密实。在液化的过程中,会土壤失稳,失去原有的承载力,在恢复以后又会重新恢复承载和稳定,但是不能保证恢复到原先的承载力大小。所以要进行土壤评估,来判断恢复后的土壤承载力大小做出判断,是否还适合工程施工的要求。如果不满足的情况下,就必须进行加固,进行分层回填,夯实,添加工程土回填,逐层密室,改变土壤本身的特质,以达到所需要的承载力,和减轻下次发生液化的可能性。
发生液化现象以后,建议进行土壤液化分析和深层探测,然后做出相应的处理方案,尽可能的恢复基础的工程要求。
这些仅是个人观点,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大家拍砖的时候下手轻点。
作者: 茵    时间: 2011-3-1 20:01:44

土壤液化是因为水土压力的不平衡,水压力迫使土壤饱和,尤其是基督城大部分河床淤泥沙土湿陷行土质,很容易发生这种现象。沙子被压迫喷出表层后,地表层的土壤会沉淀填充,随着水压力的减少,土壤自行修护恢复到之前 ...
greentree 发表于 2011-3-1 19:41


专家就是专家。呵呵我们家这次没什么事。你觉得你回去前有必要再给我们检查一下吗?走之前记住说一声啊。大家一起吃饭啊
作者: MaxPower    时间: 2011-3-1 20:04:35

土壤液化是因为水土压力的不平衡,水压力迫使土壤饱和,尤其是基督城大部分河床淤泥沙土湿陷行土质,很容易发生这种现象。沙子被压迫喷出表层后,地表层的土壤会沉淀填充,随着水压力的减少,土壤自行修护恢复到之前 ...
greentree 发表于 2011-3-1 07:41 PM



专业 啊
作者: greentree    时间: 2011-3-1 20:11:53

专家就是专家。呵呵我们家这次没什么事。你觉得你回去前有必要再给我们检查一下吗?走之前记住说一声啊。大家一起吃饭啊
茵 发表于 2011-3-1 20:01


恩,好的啊,我暂时不会回去,因为我要给手头上的几个朋友的活又个交代。你家,我周末抽空给你看下,这次你家不会有什么问题的。放心吧
作者: 茵    时间: 2011-3-1 20:17:37

恩,好的啊,我暂时不会回去,因为我要给手头上的几个朋友的活又个交代。你家,我周末抽空给你看下,这次你家不会有什么问题的。放心吧
greentree 发表于 2011-3-1 20:11


你朋友都还好吧?你先忙吧。这个时候你最忙了。我家你先别管,这次装满水的花瓶都没有倒。有更多别的人现在需要你的帮忙。我家等几个月后再说吧。等该震的震完再说啦 :)而且我最近也加班。
作者: nz1080    时间: 2011-3-1 21:32: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姚小盒    时间: 2011-3-1 21:37:12

虽然看不懂。但是看得出来很专业。
作者: greentree    时间: 2011-3-1 21:50:02

请问专家 那有过 liquefaction 的新房子 还适合长时间居住吗
nz1080 发表于 2011-3-1 21:32


不敢称专家,就是提些我所知道的信息给大家分享。如果你的房子周围发生了液化现象,要根据土壤的测试结果来做判断。如果是新房子,抗震设计肯定是符合现行标准的,如果放弃是非常可惜的,如果土壤破坏不严重,建议加固土壤基础,是可以考虑继续居住的,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作者: nz1080    时间: 2011-3-1 21:58:5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137    时间: 2011-3-1 22:00:27

确实没看懂,但确实感觉到专业了。
作者: MaxPower    时间: 2011-3-1 22:11:48

谢谢  不知道这为朋友是不是EQC的Jerry Wong?
nz1080 发表于 2011-3-1 09:58 PM



她是个女的
作者: 小猪姚姚    时间: 2011-3-1 22:14:27

她是个女的
MaxPower 发表于 2011-3-1 22:11

作者: greentree    时间: 2011-3-1 22:19:47

她是个女的
MaxPower 发表于 2011-3-1 22:11


{:8_395:} 麦版 不能搞性别区分啊。
作者: MaxPower    时间: 2011-3-1 22:42:52

{:8_395:} 麦版 不能搞性别区分啊。
greentree 发表于 2011-3-1 10:19 PM


不是啊。。。。我是说你能干啊
作者: nz1080    时间: 2011-3-1 22:49: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nz1080    时间: 2011-3-1 22:50:3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xli422    时间: 2011-3-2 00:10:44

支持很能干的女楼主
作者: MaxPower    时间: 2011-3-2 00:13:34

支持很能干的女楼主
xli422 发表于 2011-3-2 12:10 AM



。。。。你看哪去了
作者: BaconHam    时间: 2011-3-2 09:30:02

4# greentree


请教一下专业人士,

之前Bob Parker 讲过液化过后的土地将更加结实-- 是否在忽悠灾区居民?

94地震后东区土壤地基加固过后的房子222后表现如何?
作者: 苏新    时间: 2011-3-2 09:32:44

。。。。你看哪去了
MaxPower 发表于 2011-3-2 00:13


忘带眼镜了
作者: 明月朱砂    时间: 2011-3-2 09:33:46

昨天刚发完就断网了,一直没能来.

多谢几位朋友的回答!!! 大家都辛苦啦.
作者: cherries    时间: 2011-3-2 09:38:26

请问这次的土地液化是涌出海水吗?那结果是否更严重?
作者: songinator    时间: 2011-3-2 12:10:12

4# greentree  


请教一下专业人士,

之前Bob Parker 讲过液化过后的土地将更加结实-- 是否在忽悠灾区居民?

94地震后东区土壤地基加固过后的房子222后表现如何?
BaconHam 发表于 2011-3-2 09:30


I agree. For pre-liquefaction treatment, one mothod is to trigger liquefaction using dynamic conpaction. I agree on that one.
作者: songinator    时间: 2011-3-2 12:11:52

请问这次的土地液化是涌出海水吗?那结果是否更严重?
cherries 发表于 2011-3-2 09:38


No. Just groundwater. Liquefaction only happens to a loose sand layer below groundwater level.
作者: BaconHam    时间: 2011-3-2 12:21:39

I agree. For pre-liquefaction treatment, one mothod is to trigger liquefaction using dynamic conpaction. I agree on that one.
songinator 发表于 2011-3-2 12:10



可以用通俗易懂, 老少皆宜的话再描述一下么?
作者: songinator    时间: 2011-3-2 12:37:02

可以用通俗易懂, 老少皆宜的话再描述一下么?
BaconHam 发表于 2011-3-2 12:21


不好意思 刚才在公司 只能打英文

就是液化以后的土壤会有残余的strength 这个strength可以算出来 肯定会比原有的低 液化发生的地层越深 残余strength就越高因为上面压的土多

如果发生过液化 下次地震强度如果没有上次高 就不会再发生新的液化 因为可能会发生液化的土壤可能不止一层
作者: BaconHam    时间: 2011-3-2 12:46:17

29# songinator

Civil Engineer?   还有几个问题请教一下。。


液化发生的地层深度是由什么决定的?

怎么理解发生液化的土壤不止一层和是否产生新的液化之间的因果关系?- 发生液化的层数越多, 液化后的土壤越结实?

222地震强度明显比94高,原先加固过的土壤是否会因为其所在区的关系而再次液化?
作者: songinator    时间: 2011-3-2 13:03:47

29# songinator  

Civil Engineer?   还有几个问题请教一下。。


液化发生的地层深度是由什么决定的?

怎么理解发生液化的土壤不止一层和是否产生新的液化之间的因果关系?- 发生液化的层数越多, 液化后 ...
BaconHam 发表于 2011-3-2 12:46

1.
深度可以通过计算       可以用cone penetration test
看结果 主要有2个 一个是cone tip resistance 一个是friction
然后算cyclic loading以后的力和算的cyclic loading resistance比

比如用0.3个gravity的力和后者比  如果后者大于前者 就说明如果ground acceleration 小于0.3个gravity的话那层就不会发生液化


2.如果算出来例如 3-5米那层沙子在0.3g会发生  8-10米那层在0.5g会发生液化   如果0.3g的地震来了 3-5米会液化 8-10米那层不会

下次0.5g地震来了 8-10米还会发生液化

如果第一次就是0.6g的 两层都会液化 这两层以后就是post liquefaction以后的strength 这两层基本不会下次再液化
作者: songinator    时间: 2011-3-2 13:06:59

加固土壤基本目前会用stone column方法 就是钻下去很多洞 放石头进去 等于下面会发生液化的那层沙子会更紧密,而且很大一部分会被石头替代 就不会再发生液化   如果用dynamic compaction只能让浅层的土壤先液化 stone column一般最多到低下15米
作者: greentree    时间: 2011-3-2 13:22:12

victory hotel的桩是按照液化分布设计的,桩深15米,但是这次的液化在10米,所以只有5米的friction shear和承载,本身还是没有到达clay层,所以在一册发生了下沉,而且桩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扭转破坏,如果说只考虑土壤加固,而不是加深桩基到clay曾并不能解决液化的问题,而且也不能百分之百保证以后没有液化的风险。其次在city接近0.8g和1.8g的加速度移动下,松散的土壤很可能被挤压密室,有很大的可能比之前的状态要好些,但是理论上的结论还需要现场的勘测和计算来证明。
作者: songinator    时间: 2011-3-2 13:24:18

victory hotel的桩是按照液化分布设计的,桩深15米,但是这次的液化在10米,所以只有5米的friction shear和承载,本身还是没有到达clay层,所以在一册发生了下沉,而且桩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扭转破坏,如果说只考虑土 ...
greentree 发表于 2011-3-2 13:22


提醒了我 土壤液化还会引发沉降
作者: songinator    时间: 2011-3-2 13:26:59

victory hotel的桩是按照液化分布设计的,桩深15米,但是这次的液化在10米,所以只有5米的friction shear和承载,本身还是没有到达clay层,所以在一册发生了下沉,而且桩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扭转破坏,如果说只考虑土 ...
greentree 发表于 2011-3-2 13:22


另外我说的stone column不是深桩 liquefaction对深桩的shear strength要求太高 可能要很粗   很难靠深桩顶住 还是提前stone column treament比较好
作者: greentree    时间: 2011-3-2 13:31:34

对一些区域采取这个建议也许是可以的,但是还应该有不同的措施和方案,因地时宜。不过感谢楼上给大家这么详细地说明,受益匪浅
作者: BaconHam    时间: 2011-3-2 13:33:38

1.
深度可以通过计算       可以用cone penetration test
看结果 主要有2个 一个是cone tip resistance 一个是friction
然后算cyclic loading以后的力和算的cyclic loading resistance比

比如用0.3个gravi ...
songinator 发表于 2011-3-2 13:03



多谢,

明白廖。。。
作者: songinator    时间: 2011-3-2 13:41:02

对一些区域采取这个建议也许是可以的,但是还应该有不同的措施和方案,因地时宜。不过感谢楼上给大家这么详细地说明,受益匪浅
greentree 发表于 2011-3-2 13:31


Thank you a lot, too.
作者: songinator    时间: 2011-3-2 13:41:37

多谢,

明白廖。。。
BaconHam 发表于 2011-3-2 13:33


You are welcome. I just want to provide all the things I know to people who have queries.
作者: chunchun    时间: 2011-3-2 20:44:15

中文的解释完全没看懂。。。


这次SHIRLEY的情况不好,我老板家的房子下沉倾斜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在SHIRLEY有河啊,我有朋友在HALSWELL的新区,没有发生这个情况AT ALL,那边的地还行??
作者: songinator    时间: 2011-3-2 22:03:09

中文的解释完全没看懂。。。


这次SHIRLEY的情况不好,我老板家的房子下沉倾斜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在SHIRLEY有河啊,我有朋友在HALSWELL的新区,没有发生这个情况AT ALL,那边的地还行??
chunchun 发表于 2011-3-2 20:44


liquefaction的诱因必须是在地下水位之下 还有沙子比较松散
有河地下水位就高
作者: 小拖泥    时间: 2011-3-2 22:20:09

土壤液化是因为水土压力的不平衡,水压力迫使土壤饱和,尤其是基督城大部分河床淤泥沙土湿陷行土质,很容易发生这种现象。沙子被压迫喷出表层后,地表层的土壤会沉淀填充,随着水压力的减少,土壤自行修护恢复到之前 ...
greentree 发表于 2011-3-1 19:41


真好啊! 知识啊! 人才啊!
支持你!
作者: 小裁缝    时间: 2011-3-2 22:28:08

谢谢  不知道这为朋友是不是EQC的Jerry Wong?
nz1080 发表于 2011-3-1 21:58

她不是。。。
作者: rosy258    时间: 2011-3-2 23:56:27

受教育了~~~~多谢科普~~~~~~~~~~
作者: 莱纳纳    时间: 2011-3-3 01:15:15

全是中国字,连起来硬是没看懂。。我泪了。。。
作者: 明月朱砂    时间: 2011-3-3 09:21:04

哦...原来评分要24小时才能来那么一次哇!!!
楼上两位专业人士,对不住鸟~~~~咱隔天再来!
作者: 玄动我心    时间: 2011-3-3 10:46:05

两位专业人士的解答真是到位啊,

不过看到最后真的是被自己的母语给打败了,

要多看几遍了。




欢迎光临 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http://bbs.skytrade.co.nz/)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