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标题: 既然消息都公开了,我也把知道的关于地震的报告内容发一下。 [打印本页]

作者: plot    时间: 2011-5-31 11:50:51     标题: 既然消息都公开了,我也把知道的关于地震的报告内容发一下。

本帖最后由 plot 于 2011-6-14 00:02 编辑

四月初收到的结构工程师协会主席John Hare发来的CHRISTCHURCH SEISMIC DESIGN LOAD LEVELS - INTERIM ADVICE。
论坛里其他的结构工程师同行应该也都收到了,那个时候消息没有完全向大众公开。我怕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我也没往外发。
下面把报告的前面几段发出来,大家英文都不差,这里就不逐字翻译了。

With the earthquakes that have occurred, there is a significant risk that the Canterbury area

will be subject to a period of increased seismicity. This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 possible

series of triggered events, rather than simply an aftershock sequence. There may be a period

of up to 50 years or more, during which the seismic hazard due to smaller events near

Christchurch i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is effect is similar to what has been experienced in the Nelson/Buller area, commencing

with the 1929 Murchison earthquake. There are a number of minor faults or fault systems

that may be suffering increased stress from the recent earthquakes, some of which are already

showing signs of increased activity.

A likely scenario from one of these faults is another earthquake in the Magnitude 6-6.5 range,

possibly again close to the CBD. This has the potential for similar actions to the Lyttelton

earthquake, that is, a short duration event, with high ground accelerations.

The assessed risk of another earthquake near Christchurch aggregates to approximately 6% on

an annual basis. Prior to the earthquakes, this probability might have been assessed as less

than 1/100th of this value.

Consequently, the Design Basis Earthquake (DBE) for Christchurch and its surrounds needs

to be increased to cover this.

============
重点如下,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多至50年),基督城附近会有引发性地震(不是余震)发生。
地震级度预计为6-6.5级,可能跟二月的那次类似,在市中心区造成很高的地表加速度。
地震发生概率为,在这段时间(多至50年)内,每年发生的可能性预计为6%。
抗震规范因此大幅度提升。(也就是说现在所有的大型建筑都不能满足新规范的要求)

-------------------------------
关于6%的发生概率:
6%是每年的,那么两年或更长时间的发生概率可以由此推算,结果如下。

10.06
20.12
50.27
100.46
200.71
300.84
400.92
500.95


作者: plot    时间: 2011-5-31 11:51:26

本帖最后由 plot 于 2011-5-31 10:58 编辑

关于引发性地震的说明,其实二月的那次更准确地说应该属于引发性地震,而不是余震。
详情见下图,



作者: 断了的线    时间: 2011-5-31 11:56:52

如果拉伸成100年,这个概率会更准确;。。。新西兰本就是地震多发地带。。。地震是不可预测的。。。
作者: plot    时间: 2011-5-31 12:00:41

本帖最后由 plot 于 2011-5-31 11:30 编辑
如果拉伸成100年,这个概率会更准确;。。。新西兰本就是地震多发地带。。。地震是不可预测的。。。
断了的线 发表于 2011-5-31 10:56

自己仔细再看一遍原文。
6%的概率在结构设计中是相当大的。
作者: p2p    时间: 2011-5-31 12:07:55

谢谢plot兄的资料,从engineering角度说,下一场大震是躲不过去了
作者: 断了的线    时间: 2011-5-31 12:12:00

自己仔细再看一遍原文。
7%的概率在结构设计中是相当大的。
plot 发表于 2011-5-31 11:00


我想知道多至50年,这个50年是从哪来的?你觉得地球,包括地表和地心的活动是现代结构设计学可以解释的吗?至于报告嘛,覆盖了大部分可发生性,不要说NZ的学者是不是世界一流的,就算把世界上最牛X的地震学家找来,这也是不可预测的。。。你说呢?!
作者: 混口饭    时间: 2011-5-31 12:14:46

这张图看上去像是被机关枪扫过了一样。。。
作者: plot    时间: 2011-5-31 12:16:27

谢谢plot兄的资料,从engineering角度说,下一场大震是躲不过去了
p2p 发表于 2011-5-31 11:07

结构设计一般都是偏于保守的。只是关于地震的分析,这个7%的概率就不好说是太保守还是不够保守了。但现在根据这个预测在调整地震荷载。
不管怎么说,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因为这一系列地震,新的断层已经产生,CHCH附近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有地震。而在这之前,我们所有的设计都不考虑在CHCH附近有直接地震的。我们的抗震设计都是在为Alpine Fault近期会发生的8级地震而准备的,但没人会想到会在CHCH附近直接震了。
作者: 到此一游    时间: 2011-5-31 12:16:34

不管将来会不会有更大的地震,工程师提前准备,提高设计抗震标准是绝对必要的。
作者: 断了的线    时间: 2011-5-31 12:22:38

所有学家,学者,工程师,结构工程大师。。。。都预测新西兰如果地震,最有可能是惠灵顿。。。也说得是有理有据呀。。。也是概率非常之高呀。。。结果呢。。。要不要翻出当年预测惠灵顿的报告看一下
作者: doitagain    时间: 2011-5-31 12:26:54

虽然我也怀疑50年这个时间是怎么算出来的 不过我相信 地震不是一下就结束的

汽车刹车还要有几秒钟的时间从运动到停止 何况是那么大的地壳运动呢

希望我走之前不要再有地震了  阿弥陀佛
作者: 烧香的熊猫    时间: 2011-5-31 12:32:41

地震或者余震肯定是会有的,毕竟这里是地震带上
至于震级多少,地点在哪里,这个恐怕没人能准确的预测
所以放宽心,日子还是要照样过,等地震来的时间,保护好自己就行了
作者: plot    时间: 2011-5-31 12:32:52

惠灵顿地震的概率很高,南岛的Alpine Fault的地震概率也很高。
而在今年之前,预计在Canterbury地区发生地震的概率小于千分之一。现在数值因为这两次大地震修正为6%。
作者: doitagain    时间: 2011-5-31 12:34:08

看了这个报告 就不难解释 为嘛砍大现在修了那么多的临时建筑 既然地震都结束了 回去上课就完事了

还花那么老多钱盖房子   原来是为了下一次地震准备的

作为她的学生 还是不想看到她再受到伤害了
作者: 断了的线    时间: 2011-5-31 12:35:49

本帖最后由 断了的线 于 2011-5-31 11:48 编辑

LZ也是好心。。。可你说,这种类型的报告都是靠已发生事实来修正,那报告是不是就不那么XX了?!。。。。以估计和假设为基础,为论据的报告。我准备开始撰写乐透的概率论,好好反省一下哥们儿 总买为什么总不中。。。
作者: plot    时间: 2011-5-31 12:37:12

虽然我也怀疑50年这个时间是怎么算出来的 不过我相信 地震不是一下就结束的

汽车刹车还要有几秒钟的时间从运动到停止 何况是那么大的地壳运动呢

希望我走之前不要再有地震了  阿弥陀佛
doitagain 发表于 2011-5-31 11:26

50年是估计的,是根据现在的地震情况、地质分析并且参照了1929 Murchison earthquake的情况来估计的。可能会短,但也可能更长。
对于地质活动来说,50年就是一瞬间的事。

This effect is similar to what has been experienced in the Nelson/Buller area, commencing

with the 1929 Murchison earthquake.


作者: VIP88    时间: 2011-5-31 12:41:03

感谢分享。。。。。。。
作者: plot    时间: 2011-5-31 12:44:51

LZ也是好心。。。可你说,这种类型的报告都是靠已发生事实来修正,那报告是不是就不那么XX了?!。。。。
断了的线 发表于 2011-5-31 11:35

全人类的抗震设计都在不断修正中。现在全世界最好的抗震设计规范在日本、美国加洲和新西兰。但近期的事件表明,抗震设计还有很多不足,估计会在人类历史中永远修正下去。
对于你来说这些报告都是狗屎。
对于我们这些是很重要的荷载取值。

另外,请不要因为我说了房价而咬住不放。我希望房价上涨,我有房要卖。希望如你所愿,房价猛涨,我太希望今年能翻番了。
作者: ksblkgu    时间: 2011-5-31 12:50:36

所有学家,学者,工程师,结构工程大师。。。。都预测新西兰如果地震,最有可能是惠灵顿。。。也说得是有理有据呀。。。也是概率非常之高呀。。。结果呢。。。要不要翻出当年预测惠灵顿的报告看一下
断了的线 发表于 2011-5-31 11:22


plot 只是站在一个房屋engineerer的角度 去看待这个问题。
作者: 断了的线    时间: 2011-5-31 12:50:51

全人类的抗震设计都在不断修正中。现在全世界最好的抗震设计规范在日本、美国加洲和新西兰。但近期的事件表明,抗震设计还有很多不足,估计会在人类历史中永远修正下去。
对于你来说这些报告都是狗屎。
对于我们这些是很重要的荷载取值。

另外,请不要因为我说了房价而咬住不放。我希望房价上涨,我有房要卖。希望如你所愿,房价猛涨,我太希望今年能翻番了。
plot 发表于 2011-5-31 11:44


哎呀,LZ是不是有点小人之心了,你想太多了,我只是就事论事而已。。。我也只是不认同这种报告的准确性和必要性,我完全同意人类应该从这些事件中不断学习和不断完善!!!
作者: doitagain    时间: 2011-5-31 12:51:16

别管房价了  房子只要能不倒 迟早都会升值  

现在对于有房有工作在CHCH的人 走还是留 确实是个艰难的选择
留:   就面临要经历更多地震的折磨  工作 房产 家人 都有risk

走:  前途一片渺茫 一切要重新开始

两难啊
作者: plot    时间: 2011-5-31 12:55:35

别管房价了  房子只要能不倒 迟早都会升值  

现在对于有房有工作在CHCH的人 走还是留 确实是个艰难的选择
留:   就面临要经历更多地震的折磨  工作 房产 家人 都有risk

走:  前途一片渺茫 一切要重新开始
...
doitagain 发表于 2011-5-31 11:51
同感.
我已经痛苦两个月了,从拿到报告那天开始就难受。
我还特地让同事跟John Hare核实了报告的内容。
作者: ksblkgu    时间: 2011-5-31 12:57:30

同感.
我已经痛苦两个月了,从拿到报告那天开始就难受。
我还特地让同事跟John Hare核实了报告的内容。
plot 发表于 2011-5-31 11:55


以后建房时候 engineer是不是会考虑避开这些fault line?
作者: VIP88    时间: 2011-5-31 12:57:54

以后有这种情报,要早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只要材料是真的,没人真会怪你的
作者: plot    时间: 2011-5-31 13:01:11

以后有这种情报,要早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只要材料是真的,没人真会怪你的
VIP88 发表于 2011-5-31 11:57

主要是因为这报告对我冲击太大了,我自己都很抗拒。
我都花了一个多星期来查资料才慢慢接受这报告的。
作者: doitagain    时间: 2011-5-31 13:02:41

同感.
我已经痛苦两个月了,从拿到报告那天开始就难受。
我还特地让同事跟John Hare核实了报告的内容。
plot 发表于 2011-5-31 11:55


握个手吧 哥们

我来这里10年了 把这当作自己的家 这2次地震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叫做 背井离乡 啊
作者: plot    时间: 2011-5-31 13:05:07

以后建房时候 engineer是不是会考虑避开这些fault line?
ksblkgu 发表于 2011-5-31 11:57

fault line附近一定距离是不宜建房的。
这次这些fault line在地震前根本都没出现。fault line一旦出现后,附近的地质情况就会很不稳定。
作者: VIP88    时间: 2011-5-31 13:05:12

主要是因为这报告对我冲击太大了,我自己都很抗拒。
我都花了一个多星期来查资料才慢慢接受这报告的。
plot 发表于 2011-5-31 12:01



是事实总是要面对的,慢慢消化吧

哥开始关注你了,哈。。。。。。
作者: plot    时间: 2011-5-31 13:08:23

本帖最后由 plot 于 2011-5-31 12:09 编辑
握个手吧 哥们

我来这里10年了 把这当作自己的家 这2次地震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叫做 背井离乡 啊
doitagain 发表于 2011-5-31 12:02

我来了7年多,这里就是我的家。要不是考虑到小孩,我肯定不会考虑离开的。
比当初抛弃中国的工作来这里的决定还要艰难。
作者: 137    时间: 2011-5-31 13:19:49

本帖最后由 137 于 2011-5-31 12:21 编辑

我只想说一句话,如果专家都那么nb的话,地震就不会这么难预测了。
之前整个新西兰都在预测惠灵顿会有地震,结果呢。。。。
作者: cylittlefish    时间: 2011-5-31 13:21: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137    时间: 2011-5-31 13:23:45

还有我觉得这报告里很多都是常识。

7.1的地震后一定会有余震的,汶川到今年年初的时候还有5.0左右的余震呢,这都过了3年了。

大地震之后一段时间内肯定不会消停的,甭管是余震也好,引发性也好。
作者: MaxPower    时间: 2011-5-31 13:29:11

就照着惠灵顿的蜂窝煤底盘设计吧

那东西我参观了,的确很结实也有韧性 ,哈
作者: plot    时间: 2011-5-31 13:29:39

本帖最后由 plot 于 2011-5-31 12:30 编辑
还有我觉得这报告里很多都是常识。

7.1的地震后一定会有余震的,汶川到今年年初的时候还有5.0左右的余震呢,这都过了3年了。

大地震之后一段时间内肯定不会消停的,甭管是余震也好,引发性也好。
137 发表于 2011-5-31 12:23

自己看报告。
这报告修改了现在的抗震规范,在新西兰这个地震多发国,修正抗震规范会对新西兰的经济造成多大的冲击,自己可以想象。
这如果只是常识性的报告,大家都不需要我们来做结构设计了。

全文给你贴上来。
作者: plot    时间: 2011-5-31 13:30:15

本帖最后由 plot 于 2011-5-31 12:31 编辑

CHRISTCHURCH SEISMIC DESIGN LOAD LEVELS
INTERIM ADVICE

1 BACKGROUND
With the earthquakes that have occurred, there is a significant risk that the Canterbury area
will be subject to a period of increased seismicity. This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 possible
series of triggered events, rather than simply an aftershock sequence. There may be a period
of up to 50 years or more, during which the seismic hazard due to smaller events near
Christchurch i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is effect is similar to what has been experienced in the Nelson/Buller area, commencing
with the 1929 Murchison earthquake. There are a number of minor faults or fault systems
that may be suffering increased stress from the recent earthquakes, some of which are already
showing signs of increased activity.
A likely scenario from one of these faults is another earthquake in the Magnitude 6-6.5 range,
possibly again close to the CBD. This has the potential for similar actions to the Lyttelton
earthquake, that is, a short duration event, with high ground accelerations.
The assessed risk of another earthquake near Christchurch aggregates to approximately 6% on
an annual basis. Prior to the earthquakes, this probability might have been assessed as less
than 1/100th of this value.
Consequently, the Design Basis Earthquake (DBE) for Christchurch and its surrounds needs
to be increased to cover this.
Conversely, there is no perceived increase in hazard due to the Alpine fault. This has
generally been considered the major seismic hazard for Christchurch and is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recent activity. The Alpine fault may fail in an earthquake of up to Magnitude
8, but the distance to the Christchurch CBD is such that the ground accelerations will be
highly attenuated. In this case, Christchurch may expect a long duration event with relatively
low ground accelerations.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above,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MCE earthquake is relatively
unchanged; assuming that the Alpine fault is the controlling fault for Christchurch.

2 PROPOSED SEISMIC DESIGN LOAD REVISION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notes above regarding seismicity, SESOC has recommended to the
Department of Building and Housing that the hazard factor in the Canterbury region is
increased to a minimum of:
Z = 0.3, for all periods below T = 1.5sec
Further,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risk factor for serviceability limit states is increased to:
R = 0.33
The revised z factor is intended only for use for the design and assessment of buildings and
structures, pending further research.
Structures designed to NZS3604 need separate consideration. If designers are working to
NZS3604:1999, the seismic load provisions will not comply.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bracing provisions of NZS3604:2011 are used instead.
All structures with periods in excess of 1.5 seconds should be subject to special study,
pending further research.
Questions still to be resolved are:
• What is the impact on the MCE?
• How do we progress the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IL3 and IL4 buildings? If it is
assumed that the MCE is unchanged, that would imply that the effective R factor for
IL4 may be reduced. However it would be prudent to continue to use the same R
factors as before, pending the research outcomes.


John Hare
President
Structural Engineering Society
作者: 137    时间: 2011-5-31 13:33:36

本帖最后由 137 于 2011-5-31 12:35 编辑
自己看报告。
这报告修改了现在的抗震规范,在新西兰这个地震多发国,修正抗震规范会对新西兰的经济造成多大的冲击,自己可以想象。
这如果只是常识性的报告,大家都不需要我们来做结构设计了。
plot 发表于 2011-5-31 12:29
我没有说这是常识性的报告。我说的只是关于余震的概率方面。

我不是学这些的,也不懂这个概率是怎么算出来的,

但就非专业性人来说,大震之后一定会有余震。而且会持续一段时间。仅此而已。
还有关于这个抗震规范,我不知道具体有什么,对经济有什么冲击。但如果没有6几年阪神大地震后日本修改抗震级别,这次的大地震日本绝不会仅仅应付海啸带来的危害。
作者: plot    时间: 2011-5-31 13:43:10

我没有说这是常识性的报告。我说的只是关于余震的概率方面。

我不是学这些的,也不懂这个概率是怎么算出来的,

但就非专业性人来说,大震之后一定会有余震。而且会持续一段时间。仅此而已。
还有关于这个抗震 ...
137 发表于 2011-5-31 12:33
那再读一遍。
说的不是余震,而是跟二月的那次类似的地震在近期还可能再次发生。

另外,有工程师认为,这次二月份地震损失不大也多亏了峰值加速度的持续时间很短,否则会比现在要惨痛得多。
作者: 137    时间: 2011-5-31 13:44:55

希望楼主不要误会,我没有质疑楼主和这份报告的专业性,

只是站在一个普通非专业性人的立场阐述一下我对地震的看法。
作者: plot    时间: 2011-5-31 13:48:47

就照着惠灵顿的蜂窝煤底盘设计吧

那东西我参观了,的确很结实也有韧性 ,哈
MaxPower 发表于 2011-5-31 12:29

这种方式我很早在武汉华工就见过。
最大的缺点,这只是一次性的。大地震会让它的变形过大失去作用。所以大震时楼房不会垮,但接着来的大余震就会出问题。
作者: 137    时间: 2011-5-31 13:49:14

那再读一遍。
说的不是余震,而是跟二月的那次类似的地震在近期还可能再次发生。

另外,有工程师认为,这次二月份地震损失不大也多亏了峰值加速度的持续时间很短,否则会比现在要惨痛得多。
plot 发表于 2011-5-31 12:43
恩,引发性嘛。从字面意思也能理解。但地震这个东西是最难预测的,专家也是做出了他的专业分析,但会不会发生他也不敢肯定,无非都是可能。

谁也不会因为这一份报告就如何如何。生活还是过的,该怎么着怎么着吧。
作者: plot    时间: 2011-5-31 13:52:52

恩,引发性嘛。从字面意思也能理解。但地震这个东西是最难预测的,专家也是做出了他的专业分析,但会不会发生他也不敢肯定,无非都是可能。

谁也不会因为这一份报告就如何如何。生活还是过的,该怎么着怎么着吧。
137 发表于 2011-5-31 12:49

对。
掉以轻心不好,过度恐慌也是不对的。

大家做积极的准备,以最好的心态来应付可能出现的最坏的情况就好了。
作者: 潍坊    时间: 2011-5-31 13:54:35

;11;
作者: 137    时间: 2011-5-31 13:55:41

对。
掉以轻心不好,过度恐慌也是不对的。

大家做积极的准备,以最好的心态来应付可能出现的最坏的情况就好了。
plot 发表于 2011-5-31 12:52
恩。想走的走,想留的留,其实就这么简单。

7.1都经历过了,爱怎么着怎么着吧。
作者: godfather_vip    时间: 2011-5-31 14:03:17

乱世出英雄

发送自我的iPhone天维网应用。
作者: 等雪的晴子    时间: 2011-5-31 14:12:16

逃到AKL是否会好些?不是说有火山吗
作者: doitagain    时间: 2011-5-31 14:18:39

我只想说一句话,如果专家都那么nb的话,地震就不会这么难预测了。
之前整个新西兰都在预测惠灵顿会有地震,结果呢。。。。
137 发表于 2011-5-31 12:19


刚看了今天的press  说2月头 GNS确实预测了有地震的  概率 25%  大家都没当回事
作者: 137    时间: 2011-5-31 14:34:17

刚看了今天的press  说2月头 GNS确实预测了有地震的  概率 25%  大家都没当回事
doitagain 发表于 2011-5-31 13:18
呵呵,太正常了,gns 就算说100%都 会有人不信。

ken ring感觉算准的了,一样n多人反驳他
作者: plot    时间: 2011-5-31 14:37:23

呵呵,太正常了,gns 就算说100%都 会有人不信。

ken ring感觉算准的了,一样n多人反驳他
137 发表于 2011-5-31 13:34

晕死。
连ken ring这种看月亮算命的神棍也拿来跟工程报告类比。
看来做结构设计的练习起卦,做建筑设计的以后都只专攻风水好了。
作者: 137    时间: 2011-5-31 14:43:17

晕死。
连ken ring这种看月亮算命的神棍也拿来跟工程报告类比。
看来做结构设计的练习起卦,做建筑设计的以后都只专攻风水好了。
plot 发表于 2011-5-31 13:37
呵呵,别误会,我只是拿来举例子而已。
作者: doitagain    时间: 2011-5-31 14:45:42

48# plot

别太在意了 选择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 有的人考虑的因素多 有的人只考虑自己想考虑的

过好自己的日子最重要  只是 自己的生活 会不会影响到其他的人呢 孩子 父母 亲戚。。。?

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是很难懂得

套用唐山大地震里的一句话  没了 才真的知道什么是没了
作者: 六月飞雪    时间: 2011-5-31 16:52:00

我好奇弱弱地小声地问一下,如果今年没有发生那6级以上的地震了,是不是下次出来的报告概率又要修改了?
作者: plot    时间: 2011-5-31 17:08:22

我好奇弱弱地小声地问一下,如果今年没有发生那6级以上的地震了,是不是下次出来的报告概率又要修改了?
六月飞雪 发表于 2011-5-31 15:52

年发生概率是6%,只有ken ring才有这能耐说今年会发生或者不会发生。

无论如何,设计规范要做调整。也就是说建造费用要提高,以保证房屋的抗震性能,避免再有CTV这样的事故发生。

另外,我也对现在基督城的拆除工作很失望。很多应该要拆除的楼房居然不拆而打算修复。连抗震剪力墙震裂的,钢筋已经屈服的楼都敢修复使用,我个人认为这些楼无论如何修复都不再具有可靠的抗震性,下次再有类似地震这些楼必垮。
作者: 我的2010    时间: 2011-5-31 17:32:44

专家说话总是留太大的解释空间,
作者: MaxPower    时间: 2011-5-31 18:17:09

年发生概率是6%,只有ken ring才有这能耐说今年会发生或者不会发生。

无论如何,设计规范要做调整。也就是说建造费用要提高,以保证房屋的抗震性能,避免再有CTV这样的事故发生。

另外,我也对现在基督城的拆 ...
plot 发表于 2011-5-31 04:08 PM


这个估计就需要业内曝光了吧
作者: ksblkgu    时间: 2011-5-31 18:27:27

我好奇弱弱地小声地问一下,如果今年没有发生那6级以上的地震了,是不是下次出来的报告概率又要修改了?
六月飞雪 发表于 2011-5-31 15:52


plot 粘帖过来的是他们业内自己的building engineer report. 不是earthquake science thesis.着重点在基督城的建筑未来建设方面的讨论,而不是对未来地震方面的预测。
作者: powerbill    时间: 2011-5-31 18:35:17

真的吗 太乱了 到底怎么了
作者: Devourment    时间: 2011-5-31 19:01:34

就照着惠灵顿的蜂窝煤底盘设计吧

那东西我参观了,的确很结实也有韧性 ,哈
MaxPower 发表于 2011-5-31 12:29


那玩意儿震一次直接就走了……应付一次还行,一旦变形了想收拾都收拾不了……
作者: MaxPower    时间: 2011-5-31 19:05:31

那玩意儿震一次直接就走了……应付一次还行,一旦变形了想收拾都收拾不了……
Devourment 发表于 2011-5-31 06:01 PM


视频中是归位的,实际看来就废了。。。


当梦想照进现实
作者: Devourment    时间: 2011-5-31 19:08:39

视频中是归位的,实际看来就废了。。。


当梦想照进现实
MaxPower 发表于 2011-5-31 18:05


基本应该属于那种先给你来个大的管用一下然后就在余震中缓缓牺牲的样子=。=
作者: komiko    时间: 2011-5-31 19:20:47

谢谢lz 分享

希望我离开前不要再来大的了
作者: oldid    时间: 2011-5-31 19:21:3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powerbill    时间: 2011-5-31 19:23:26

说得好 安心了 6# 断了的线
作者: oldid    时间: 2011-5-31 19:24:5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time4show    时间: 2011-5-31 19:41:52

随遇而安吧,有时知道了太多不是件什么好事,难得糊涂嘛!{:8_387:}
作者: plot    时间: 2011-5-31 19:49:45

基本应该属于那种先给你来个大的管用一下然后就在余震中缓缓牺牲的样子=。=
Devourment 发表于 2011-5-31 18:08

对,我在39楼说的也是这样。
大奶好像不是学结构的,知识面很广啊。
作者: 灰暗的贝壳    时间: 2011-5-31 19:49:59

楼主是从专业角度解读报告,还有他平时的经验,所谓懂的越多的人怕的越多,我们相对“无知”点反而可能无惧。。。。

所以我没觉得楼主危言耸听,确实要提高警惕~
作者: MaxPower    时间: 2011-6-1 19:30:47

担心的人还是撤了好,别再吓出个好歹的
作者: UV15    时间: 2011-6-1 20:51:59

本帖最后由 UV15 于 2011-6-1 19:54 编辑

50年一震是基督城的宿命.

哥准备下个50年来临前,买两个破的快要倒的房子租出去,自己再买个大BUS改成旅行车,要豪华那种,两室一厅带卫浴厨房的. 哈哈哈哈.
基督城震了就开到惠灵顿;惠灵顿震了就开去奥克兰,奥克兰火山爆发就去达尼丁. 房子倒了就等EQC盖.
作者: plot    时间: 2011-6-13 22:12:02

含泪再把这贴顶上来。
这几十年内,会一直这么震下去的。
大家多做准备,希望大家都小心保重。
作者: MaxPower    时间: 2011-6-13 22:14:27

楼主家后面1.2米的坑,顶用么
作者: VIP88    时间: 2011-6-13 22:16:41

有什么内部消息??????????
作者: plot    时间: 2011-6-13 22:21:37

楼主家后面1.2米的坑,顶用么
MaxPower 发表于 2011-6-13 21:14

呵呵,你还记得那个long drop。
还留着,用木板盖了,没埋。
但希望以后都用不着。

我后来为查土质情况又用hand auger和penetrometer钻了好几个小洞。但觉得还是挖坑查土质最直观,就是太费事了。
作者: plot    时间: 2011-6-13 22:22:17

有什么内部消息??????????
VIP88 发表于 2011-6-13 21:16

不是内部消息了,都已经公开了的。
主贴都写了。
作者: p2p    时间: 2011-6-13 22:35:58

呵呵,你还记得那个long drop。
还留着,用木板盖了,没埋。
但希望以后都用不着。

我后来为查土质情况又用hand auger和penetrometer钻了好几个小洞。但觉得还是挖坑查土质最直观,就是太费事了。
plot 发表于 2011-6-13 21:21

以后试试洛阳铲,那个更好用。
作者: 小胖儿    时间: 2011-6-13 22:36:37

洛阳铲是盗墓使的吧。。。。。。。。。
作者: 莱纳纳    时间: 2011-6-13 23:40:38

那楼主觉得各个大学,林肯,砍大,CPIT,特别是CPIT位于市中心的那些教学楼的抗震性还值得信赖吗??KIWI的那些所谓的检查实在是太忽悠人了。要是不方便在这里说的话给我PM吧~~谢谢~

我觉得楼主用专业知识给大家分析分析现实情况其实挺好的,顶楼主~
作者: plot    时间: 2011-6-14 00:00:11

那楼主觉得各个大学,林肯,砍大,CPIT,特别是CPIT位于市中心的那些教学楼的抗震性还值得信赖吗??KIWI的那些所谓的检查实在是太忽悠人了。要是不方便在这里说的话给我PM吧~~谢谢~

我觉得楼主用专业知识给大家分 ...
莱纳纳 发表于 2011-6-13 22:40

我没法回答啊。
没见过图纸,没有实地检查过,怎么能知道这些。
新西兰的建筑抗震设计总体上都是很好的,但设计失误也很多。

只能按简单的来说,一般而言,因为旧的设计规范,旧楼的抗震能力不足,新楼的抗震设计要好很多。另外,按结构种类来说,钢结构、木结构的要好过混凝土结构;老旧的砖结构房大部分估计都已经震毁了,剩下的应该都是危楼;石结构最危险,现在这些楼的加固很困难。如果是上几次地震中结构受损过的楼要特别小心,这些楼抗震性都已经很差了,很容易出危险。
地震是最危险的其实不是楼房本身,合格设计的楼都不会像CTV那样突然倒塌的,疏散的时间应该都会足够。要小心的是比较重而且没有固定好的装饰物;雨棚遮阳;较高的砖砌围墙等等。
作者: virus    时间: 2011-6-14 00:24:52

谢谢plot兄的资料,这给我更充分的信心去买旧房等EQC来装修 谢谢
作者: 泡椒猴头_    时间: 2011-6-14 00:27:27

幸亏没有在海边啊啊啊啊
作者: lawsnz    时间: 2011-6-14 00:37:5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awsnz    时间: 2011-6-14 00:39:3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跑调一辈子    时间: 2011-6-14 00:41:50

我很好奇楼主哪家公司的? 我虽然不是结构工程师,但我觉得楼主有点过分担忧,房子的安全性建立在地基和结构上,我觉得作为一个工程师您的担忧太多了, 我也看过这个报告, 和老板也聊过, 还是那句话, 地震这玩意不是用几个例子就能总结出来的。
作者: plot    时间: 2011-6-14 01:07:20

我很好奇楼主哪家公司的? 我虽然不是结构工程师,但我觉得楼主有点过分担忧,房子的安全性建立在地基和结构上,我觉得作为一个工程师您的担忧太多了, 我也看过这个报告, 和老板也聊过, 还是那句话, 地震这玩意不 ...
跑调一辈子 发表于 2011-6-13 23:41
职业习惯。
结构工程师总是过分担忧的。
不过这报告是John Hare写的,我在这里只帮翻译了几句而已。
房子的安全性建立在地基和结构上,这次大规模的土壤液化导致大量房屋的地基被破环,结构设计上的不足导致楼房严重受损甚至发生脆性破坏,这些都是结构工程师的事。
作者: andylosay    时间: 2011-6-14 01:27:26

高端。civil engineer也要学soil和solid的mechanics的。地震对房屋楼房的建筑和结构影响,他们还是有数的。LZ我支持你
作者: doitagain    时间: 2011-6-14 10:52:03

LZ 密你了  麻烦看一下
作者: 假装多好    时间: 2011-6-14 11:18:29

概率实在太说不准了 return period 哪怕100年 也有可能明天就发生了
作者: xli422    时间: 2011-6-14 11:51:25

顶楼主啊!!!!!!!!!!!!!!!!!!
作者: plot    时间: 2011-6-14 17:49:47

本帖最后由 plot 于 2011-6-14 16:54 编辑

今天去工地回来的路上顺便看了一眼Madras st上的这栋受损建筑。
这算是愚蠢胆大设计的典范了。设计的时候估计只把这遮阳板和阳台板当做非结构的装饰件设计了,大块的混凝土板几乎无连接的斜靠在薄墙上。要设计成这种连接薄弱的就别用混凝土啊,用了混凝土节点都不仔细设计。这破环没有发生在二月份已经是奇迹了。听说在二月份之后该建筑只得到黄标签,而业主还试图说服tenants说这楼没什么大问题还可以使用。



作者: 苏新    时间: 2011-6-14 17:54:24

今天去工地回来的路上顺便看了一眼Madras st上的这栋受损建筑。
这算是愚蠢胆大设计的典范了。设计的时候估计只把这屋檐板和阳台板当做非结构的装饰件设计了,大块的混凝土板几乎无连接的斜靠在薄墙上。要设计成这种 ...
plot 发表于 2011-6-14 16:49


以后租房买房先找你过目,哈哈
作者: plot    时间: 2011-6-14 18:11:51

以后租房买房先找你过目,哈哈
苏新 发表于 2011-6-14 16:54

住宅一般在结构上问题不大。一般是地基、屋顶和外墙受损。

砖墙承重的老房子不要去碰。
summerhill stone的外墙很容易出问题,砖墙瓦顶也危险。
大家按常识选外墙和屋顶重量轻的就好了。

至于地基问题,大家别去买发生过严重液化的区域。
新的住宅基础一般采用混凝土板,老住宅是用小桩(pile)支撑的,混凝土板的整体性要好些。




欢迎光临 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http://bbs.skytrade.co.nz/)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