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标题: 投资组合啊 [打印本页]

作者: 邱索子    时间: 2013-7-7 16:01:36     标题: 投资组合啊

本帖最后由 邱索子 于 2013-7-7 16:02 编辑

http://www.trademe.co.nz/property/residential-property-to-rent/auction-609557232.htm

这个房子屋主在拍卖市场上力压群雄,90.6万夺得,当时令在场的经纪人都直摇头,觉得自由自住才可能吧,果然不是自住房子拿出来出租了,投资怎么看怎么分析都分析不出个所以然,90.6万的投入,出租每周500,那么分割呢?,再加10万费用近100万,前面房子400平半幅地3房一厅门前车水马龙的60万有人要没?,剩下后面40万一块400平的地在mtwellingtong也是天价了吧,造个230平的房子还能卖90万?,难道就这么到帖着等商业中心盖过来?,还是国内的钱实在上没地方藏了?。
作者: 邱索子    时间: 2013-7-7 16:09:15

500 一周的房租在mt wellington 也是上限了,这房子放市场上一个多月找了3家公司代理,不容啊
作者: NewLynnHse    时间: 2013-7-7 16:16:04


作者: 八月的威士忌    时间: 2013-7-7 16:17:14

分割完叫半幅地?
作者: 邱索子    时间: 2013-7-7 16:20:33

八月的威士忌 发表于 2013-7-7 16:17
分割完叫半幅地?

那叫啥?
您的帖子小于 10 个字符的限制
作者: ﹍蕝蝂尐丫頭"    时间: 2013-7-7 17:58:33

八月的威士忌 发表于 2013-7-7 16:17
分割完叫半幅地?

也不是把、独立地契全幅地!可以叫分割地
作者: 八月的威士忌    时间: 2013-7-7 19:46:11

邱索子 发表于 2013-7-7 16:20
那叫啥?
您的帖子小于 10 个字符的限制

看这儿:http://bbs.skykiw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367807&mobile=yes

免费给你涨涨姿势
作者: winny    时间: 2013-7-7 20:52:20


作者: 邱索子    时间: 2013-7-7 23:14:07

八月的威士忌 发表于 2013-7-7 19:46
看这儿:http://bbs.skykiw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367807&mobile=yes

免费给你涨涨姿势

这 姿势 叫 前嘴弓 后退蹬 咬定破绽不放松。
作者: skyjustin    时间: 2013-7-7 23:40:14

有地址吗 trademe打不开
作者: skyjustin    时间: 2013-7-8 00:03:03

有地址吗 trademe打不开
作者: 邱索子    时间: 2013-7-8 00:40:08

skyjustin 发表于 2013-7-8 00:03
有地址吗 trademe打不开

16 lunn ave
作者: 邱索子    时间: 2013-7-8 00:43:02

八月的威士忌 发表于 2013-7-7 19:46
看这儿:http://bbs.skykiw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367807&mobile=yes

免费给你涨涨姿势

我看了半天没看明白,里面全是象小孩打架,你直接点,给我普及普及长点知识呗。
作者: 八月的威士忌    时间: 2013-7-8 16:46:10

邱索子 发表于 2013-7-8 00:43
我看了半天没看明白,里面全是象小孩打架,你直接点,给我普及普及长点知识呗。

这你看不懂?
作者: 邱索子    时间: 2013-7-8 16:55:36

八月的威士忌 发表于 2013-7-8 16:46
这你看不懂?

通常吧我只看问题不看立场,不过哥你要攻击我,你还真得好好练一练,好好准备准备,要不然不是说你,你还真走不上几个回合。
作者: 阿海    时间: 2013-7-8 17:16:02

一看就是不懂投资的呗,那么多钱买这样的房子,浪费啊。
作者: Enspiren    时间: 2013-7-8 18:26:27

其实我们在分析这种案例的时候都自觉地站在了一个投资人的立场上。

前段时间我亲身经历的三次租金相对购买价格比较离谱的拍卖:

60w+  CV 卖到 120w + ,出租:700+ /pw
70w+  CV 卖到 120w + ,出租:700+ /pw
80w+  CV 卖到 150w + ,出租:800+ /pw

三个购买者中两个是中国人,一个是欧裔,买的时候一个共同点就是志在必得,在购买后不久(未交割前)都打出了出租广告。很明显上述三套房子都不是用来自住,那么既然是投资,我也帮他们算了笔账,收益率/回报率差到离谱。

百思不得其解的我后来才想通,原来人家不差钱,因为不差钱所以没有贷款,因为不差钱所以不在乎租金900和750的差距,因为不差钱所以他们才不顾及成本地强势买入,囤积,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租金多少也都无所谓。

更何况,其实会不会是有人在洗钱呢?
作者: 八月的威士忌    时间: 2013-7-8 19:01:51

邱索子 发表于 2013-7-8 16:55
通常吧我只看问题不看立场,不过哥你要攻击我,你还真得好好练一练,好好准备准备,要不然不是说你,你还 ...

闭嘴吧。啥不懂整天吹吹呼呼的
作者: 八月的威士忌    时间: 2013-7-8 19:23:03

Enspiren 发表于 2013-7-8 18:26
其实我们在分析这种案例的时候都自觉地站在了一个投资人的立场上。

前段时间我亲身经历的三次租金相对购 ...

不能同意更多
作者: onetreehill1    时间: 2013-7-8 19:58:00

Enspiren 发表于 2013-7-8 18:26
其实我们在分析这种案例的时候都自觉地站在了一个投资人的立场上。

前段时间我亲身经历的三次租金相对购 ...

这位兄弟说到点子上去了,LZ低估了我们国人的实力
作者: 紫鹤    时间: 2013-7-8 20:12:45

Enspiren 发表于 2013-7-8 18:26
其实我们在分析这种案例的时候都自觉地站在了一个投资人的立场上。

前段时间我亲身经历的三次租金相对购 ...

所言极是。。。。。。。。
作者: Venox10111    时间: 2013-7-8 20:14:47

Enspiren 发表于 2013-7-8 18:26
其实我们在分析这种案例的时候都自觉地站在了一个投资人的立场上。

前段时间我亲身经历的三次租金相对购 ...

洗钱+1.。。。
作者: 邱索子    时间: 2013-7-8 21:39:04

onetreehill1 发表于 2013-7-8 19:58
这位兄弟说到点子上去了,LZ低估了我们国人的实力

你说反了吧,我怎么会低估华人的实力呢,我都说了奥克兰的房价主要是华人炒上去的,为此还被一大群人攻击你忘了吗?
作者: 邱索子    时间: 2013-7-8 21:44:24

本帖最后由 邱索子 于 2013-7-8 21:45 编辑
Enspiren 发表于 2013-7-8 18:26
其实我们在分析这种案例的时候都自觉地站在了一个投资人的立场上。

前段时间我亲身经历的三次租金相对购 ...


那就是说目前市场买家是由: 自住,投资的,不差钱的 组成,首次购房的自住者中本地人基本上没了,投资的又没回报率,剩下的全是不差钱的,最好是这样,这样的话房价就不会下跌,我最担心房价下跌。
作者: Enspiren    时间: 2013-7-8 22:31:34

邱索子 发表于 2013-7-8 21:44
那就是说目前市场买家是由: 自住,投资的,不差钱的 组成,首次购房的自住者中本地人基本上没了,投资 ...

我觉得您误会了,我想表达的真的不是这个意思.

帖子里我强调了那是三个相对特殊的例子, 首次购房者尤其是本地人不可能没有, 不停地向政府表达恐慌和不满难道不是他们吗? 只是相对于"不差钱"的他们比较缺少竞争力而已. 但其实在很多情况下他们的选择是大相径庭的, 首次购房者可能看中的是实用和价格,所以他们必须一定程度上舍弃居住环境. 而"不差钱"的更看中的是潜力(分割和改造)和发展(未来规划), 为此他们愿意用2015年的价格来买现在的房子, 原因很简单, 他们不差钱嘛.  
而理性的投资人更是无处不在啊, 他们永远不会被排挤出市场. 论坛上就有很多 ... 自由成熟的市场不可能只有单一种类的购买者, 多元化的买家才是房产市场的强力支持, 如果有一天只剩下"不差钱"的, 那么我们真的要跑路了.
作者: ATAE    时间: 2013-7-8 22:36:35

Enspiren 发表于 2013-7-8 22:31
我觉得您误会了,我想表达的真的不是这个意思.

帖子里我强调了那是三个相对特殊的例子, 首次购房者尤其 ...

我只能继续顶你了.............
作者: Enspiren    时间: 2013-7-8 22:41:23

ATAE 发表于 2013-7-8 22:36
我只能继续顶你了.............


作者: 邱索子    时间: 2013-7-8 22:42:29

Enspiren 发表于 2013-7-8 22:31
我觉得您误会了,我想表达的真的不是这个意思.

帖子里我强调了那是三个相对特殊的例子, 首次购房者尤其 ...

坦率讲我还真就不相信谁不差钱,商业场上是干事的钱永远不够,你说的那些个例到底是不是个例还真不知道,不过看看频频出来的令人惊奇的消息就觉得绝对不是少数,难道这些都是不差钱的?,果真如此倒也不令人担忧,这个东西倒也争不出个所以然来,到底怎么样只有以后回头看了。




欢迎光临 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http://bbs.skytrade.co.nz/)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