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1 发“排便信号”
教宝宝如厕时,首先应教宝宝学会自己发出“排便信号”,可以是身体的,如两腿夹紧,也可以是口头的“嘘嘘”、“便便”,来告诉父母他们要上厕所了。
如厕小贴士:属于宝宝的如厕椅最好放在卫生间内或放在宝宝自己的房间里。宝宝乐意在客厅里开辟他的“游戏场”时,如厕椅也可以放到他的近处。如厕椅放置时最好是“就近原则”。
STEP2 脱裤子
带宝宝到坐便器旁,让宝宝学会自己把裤子脱下,退到脚部的位置,如果宝宝做的好,父母要及时的表扬和鼓励,等他掌握脱松紧带的裤子以后,可以练习脱复杂一些的裤子。
如厕小贴士:如果是男宝宝小便,则需要将裤子脱至大腿中部,分开两腿,掏出小鸡鸡,小便时不淋湿衣裤即可。
STEP3 坐在便器上
带宝宝到坐便器旁,让宝宝逐步熟悉自己的尿桶或如厕椅,经常带他去坐一坐,不必拉下裤子。只要让他适应坐在上面就可以了,等宝宝明白便盆的概念,就可以继续以下步骤了。
如厕小贴士:对低年龄段的宝宝有时候自己不会发现有便意,这时可以让他去坐一坐,而不必拉下裤子,让宝宝有个使用便盆的意识。
STEP4 排便
把水龙头打开,让宝宝听着“哗哗”的水声排便。让宝宝保持一个特定的姿势,然后用“嘘嘘”声诱导宝宝排小便;用“嗯、嗯”声促使宝宝排大便。
如厕小贴士:想要宝宝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一开始在他用便盆大小便时,就不要让宝宝玩玩具、吃东西,注意避免宝宝长时间坐在便盆上,形成习惯性便秘。
STEP5 清洁屁屁
训练宝宝自己擦干净屁股。开始时父母可以为宝宝代劳, 让宝宝翘起屁股,方便父母给他清洁屁屁。但稍大一点时就要让宝宝学会自己清洁小屁屁了。
如厕小贴士:让宝宝把内裤和外裤拉上,父母可以帮助整理一下裤子。可以教他在大人的坐便器上排便,排完便后,教宝宝盖好马桶盖,再放水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STEP6 洗手
把宝宝带到水池边,打开水龙头,让宝宝自己洗手,然后用擦手毛巾把手擦干。最好以后每次如厕都要养成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
如厕小贴士:对宝宝能够自己顺利完成排便过程或有进步时都应给予恰当的表扬,这些称赞的话语,可以让宝宝体会如厕的舒心和快捷。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了。
父母如何教宝宝控制大小便
让宝宝学会控制大小便,看似一件小事,但每个孩子的发育进度并不相同,父母如果操之过急,会给孩子心理和生理的正常成熟带来不利因素,影响训练成功。
研究发现,许多在18个月以前便开始接受训练的宝宝,直到4足岁后才学会自己大小便;相反,那些在2足岁开始训练的,到3足岁时几乎都能自己上卫生间了。
年轻父母如何选择最佳时机呢?
首先,要确认孩子已处在所谓的“膀胱准备”阶段,也就是说,一次排出的尿量比较多,尿后可保持尿布数小时不湿。
另外,以下这些迹象(一般出现在18个月~2岁半的孩子中)也提示孩子已能接受训练:
·已能行走,并乐意坐下(具备坐便器的基础);
·能将自己的裤子拉上和拉下;
·能模仿父母的动作;
·显出对控制大小便的兴趣,例如会跟随父母进入卫生间等;
·对自己在尿布里解尿屙屎有所表示;
·会将东西放回原处(显示能教会孩子大小便到应该去的“去处”);
·会说“不”,显现独立意识。
有下述情况者,训练不宜开始:
孩子生病;发生迁居等重大生活事件。此外,父母也不要迫于外界压力而强制孩子接受训练,如果父母对孩子未能摆脱尿布感到焦虑的话,这种情绪也会影响孩子,有时还会引起括约肌功能失调以及便秘而妨碍训练正常进行。如果孩子不配合,必须要等待数月后才作再一次试验。
入厕难题一:不会脱裤子
有些爸爸妈妈总是嫌孩子做事拖拖拉拉,经常怀着与其等待还不如帮他做了的想法,利索地包办孩子生活中的大小事务,包括如厕时的脱裤子。这种做法看似省事,却为孩子今后的生活带来了麻烦,这些小事会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如厕难、起床难、交往难等等,甚至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应对策略:
●穿结构简单的衣服
现在孩子的衣服款式多样,而结构简单、容易穿脱的款式是最适合正在学习如厕的孩子穿着的。其中,带松紧的裤装最受孩子的欢迎。一方面,这些衣服可以让孩子轻松掌握独立穿脱裤子的技巧,使他们感到这并不是难事,进而产生独立做事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在如厕中,简单易脱的裤子对孩子动作较慢来说,相差一点时间就可能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也会让孩子心理上产生完全不同的感觉。
●让孩子独立穿衣服
穿脱衣服是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内容,父母要告诉孩子如何穿、脱衣服,并耐心等待。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大人偶尔可以帮忙,但不要次次包办。
入厕难题二:“忘记”上厕所
有些孩子知道要到卫生间大小便了,但表现总是时好时坏,常常因为贪玩而尿湿了裤子,虽然为此没少挨妈妈的巴掌,但是没过多久他就又会重蹈覆辙。其实对孩子而言,获得某项新技能大多需要经过几次反复才能稳定下来,操之过急只能适得其反。
应对策略:
●多一点耐心和宽容
如厕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意外都可能导致孩子反反复复的表现。因此父母需要分析孩子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而不是着急教训孩子。教训孩子很可能使孩子因恐惧而更难如厕,并在心理上形成自己不能干、总是做不好的阴影,在如厕训练和孩子心灵健康发展中制造障碍。
●及时提醒宝宝如厕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好奇心的驱使会使他们忘记身体的感觉,常常是发觉自己要尿的时候已经尿了或者想憋也憋不住。父母可适时地提醒孩子如厕。孩子一般在憋尿时会表现为脸红、夹着双腿,父母可根据孩子的表现以及时间间隔提醒孩子及时如厕。
入厕难题三:换个环境不能轻松如厕
有些孩子在家时已经学会了自己上厕所,可到了幼儿园却总是尿裤子,不是嫌脏就是找借口说自己不想尿了。其实,在熟悉的环境中,孩子的状态是最放松、自在的。在陌生的环境中,尤其当自己所依恋的爸妈不在时,孩子难免会紧张,无所适从。新环境中的任何一个小原因都可能导致孩子如厕“失调”。
应对策略:
●鼓励、耐心等待
对新环境的适应需要一段时间,因此父母一定要静心等待,除了给孩子必要的帮助外,尽量避免不断地询问孩子,“你今天在幼儿园里尿尿了吗?”“你今天有没有憋尿?”等类似的问法可能会强化孩子的焦虑心理,让孩子很没有“面子”,所以我们应给孩子一些时间克服暂时的困难,将孩子如厕真正当做一件平常事来看待。
●了解孩子的想法
父母首先要知道孩子排斥新环境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盲目的说教和忽视孩子的真实想法只能让尿裤子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如有的孩子嫌幼儿园的厕所不如家里干净,父母可以耐心解释,告诉他幼儿园的老师经常打扫厕所,是干净卫生的。同时将情况告诉老师,在老师的鼓励与帮助下,相信孩子很快能适应新环境的。
欢迎光临 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http://bbs.skytrade.co.nz/)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