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刚出生时是个十分健康的宝宝,能吃会睡,还很爱笑。 十个月会走,18个月脱了尿片,看起来很正常。但是到了3 岁只会叫爸爸,妈妈,简单的句子都不会说,我们说的话她也是似懂分非懂。不会说话就不能和别人沟通,她不能和同龄的孩子一起玩耍。每天到preschool接她,看她孤零零地被其他小朋友冷落在一边,我们都很心疼。尽管很多人说不用担心,甚至Preschool的老师都说很正常,可我们还是决定去学区的特殊教育部门做鉴定。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可怜的女儿智力只达到同龄儿童的25%。(35%-70% 属正常)。从此,每周有两个半天学区的校车到preschool接女儿去特殊教育班学习。感谢学区提供这项服务,特殊教育的老师都十分专业,他们给了女儿很大的帮助,他们也要求父母配合,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而不要用身体语言。刚开始女儿指着牛奶罐要喝奶,我要她说”milk please!” 这么一个简单的句子,对她来讲却比登天还难。她或是就干脆不喝了,或是急得跳脚。记得她因为不能说出“我要玩玩具”而只好呆坐一下午,因为说不出“我要吃饼干”而错过了点心。就在我倍感挫折的时候,成串的句子从女儿的嘴里蹦出来了,让我应接不暇。她跳过了说单词的阶段,所以很多的发音都不正确。M , N 不分等等。不过这已足以让我欣喜若狂了。经过一年的特殊教育,女儿从完全听不懂,到可以根据老师的指令完成三到四步的动作。她成了特殊班的模范生。该是从特殊教育毕业的时候了,重新鉴定的结果,女儿的智力水平刚刚达到了35%。老师向我道贺,我却担心离开了特殊教育的帮助,女儿能顺利的成为智力正常的小孩吗?
5岁的女儿开始了她的小学生涯,kindergarten, 很多亚洲人的孩子已经会简单的加法和阅读,白人的 孩子也都伶牙俐齿,很会表达自己,而相比之下女儿常常词不达意,上课时也常常走神。有一次老师讲故事,别的孩子都听得聚精会神,她却望着老师两眼发直,使劲的啃她的拇指,故事讲完了,孩子们都回到座位上去了,女儿还坐在地毯上专心的吸她的手指,老师走过去提醒她,她看都不看老师说,“let me finish , so testy!” 弄得老师一脸错愕的看着她。她因为常常出状况,没少挨批评。糊里糊涂地混过了一年的kindergarten。女儿在语言表达上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和同龄的孩子比还是差了一截,想送她回特殊教育,可她又不符合条件了。我们真不知该如何帮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