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标题: 是谁造成了这场家庭悲剧?(组图) [打印本页]
作者: bondbunny 时间: 2016-11-29 21:17:12 标题: 是谁造成了这场家庭悲剧?(组图)
转自[英国那些事]:
今天要说的这个故事发生在加拿大。
故事的主角是个叫Jennifer的姑娘,她父母曾经以难民的身份从越南移民到加拿大,而她则在加拿大出生长大,平时性格开朗,在学校很受欢迎。

Jennifer的父母来到加拿大后,工作很努力,从一无所有奋斗到有车有房,过上了好日子....
也正是因为这样,父母对Jennifer的要求很高,希望她能在加拿大跟他们一样创出一片新天地。Jennifer也没有让父母失望...
她学习刻苦,一直都是班里的尖子生,成绩是清一色的全A。
她不仅学习好,还很多才多艺...
Jennifer 4岁时,家人就给她报了钢琴班...
她小学的时候还参加了花样滑冰培训,目标直指2010年的温哥华冬季奥运会。为了练好滑冰,她通常要每天练到10点才能回去,回家后还要赶作业,基本睡觉都已是半夜了...
然而,她的奥运梦在她膝盖韧带撕裂后也就化作了泡影...
虽然滑冰没戏了,但是Jennifer还有别的很多爱好,游泳,练武术,吹长笛....
对父母来说,Jennifer是全家人的骄傲,她拿回来的奖状填满了家里的角角落落。
父母很早就给她定好了短期目标——进入多伦多大学读药剂学。
一直以来Jennifer都是大家眼中的佼佼者,乖乖女。
不过,这一切在她进入高中后开始彻底发生了变化...
Jennifer的成绩开始走下坡路...
原来的全A已经再也看不到,大部分都只能拿到B或者B-。
虽然这个成绩对一般的同学来说已经算是OK,但是对Jennifer父母来说却完全不能接受。
不仅学习成绩越来越差,Jennifer还谈起了恋爱…
她知道拿着这样的成绩单回家,家里绝对会发生一场“腥风血雨”。
怎么办? 她动起了脑筋....
她找来了以前的成绩单,胶水,剪刀,复印机,开始伪造高中成绩单。
父母看到她又一次一次回到了A,也觉得她回到了正轨上...
然而她父母不知道的是,这一切,都是谎言和假象...
而这个谎言既然开始了第一步,从此再也无法回头。
蒙在鼓里的父母对她的要求还是一如既往的严格,
他们每天去接她放学,让她专心上学,不要再去上什么没用的舞蹈课。并且,规定她大学毕业之前都不能去参加party,也不能谈恋爱。
Jennifer虽然表面自信开朗,但是其实内心压力巨大,承受不住时,她开始自残,割伤自己的手臂…

高中毕业之后,
Jennifer向父母报告了一个好消息:
我已经被瑞尔森大学提前录取,会在瑞尔森先读两年,再转到多伦多大学读药剂学。
至于学费,也不需要父母操心,因为她已经拿到助学贷款,还拿到了部分奖学金。
一切都是按照父母预定的轨迹,进行的如此顺利...
父母很高兴,为她新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为她上大学开始做着各种准备。
开学之后,
Jennifer每天背着各种课本,带着文具,准点坐公交车出门去学校。
一天结束后,她的笔记本上还会每天新增各种密密麻麻的知识点。
父母对这一切深信不疑。
谁知道,
这一切,
依旧是Jennifer自导自演的一出戏而已…
因为微积分考试没通过,Jennifer甚至连高中都没有毕业,更别提大学了...
她书包里那些满当当的资料只是她买的二手教材,
每天出门后,她没去大学,只是去了公共图书馆。
空闲的时候,她还会去做做服务员,教教钢琴课,看看男票…
就这样,她过了4年所谓的“大学生活”。
大学毕业典礼的时候,她告诉父母,因为每个学生只能带一位家属,她又不想让父母任何一个感到失落,于是就把自己的那个家属名额让给了另一个同学。
然而,
谎言终究会有被戳穿的那一天…
有一次,Jennifer表示自己在一家医院血液化验室找到一份义工的工作。因为这个工作的排班问题,她每周需要去朋友家住几晚…其实她只是想找个借口去住男票家里….
不过,Jennifer并没有医院的制服,也没有门禁卡,这让她爸爸感觉不太正常。
第二天,他坚持要送女儿去医院....
这么一来,Jennifer积攒了好几年的谎言一下子崩塌了。
没有办法之下,她只能向父母说出了所有的实情。
可想而知,这对于Jennifer父母来说意味着什么。她爸爸勃然大怒,差点要把她赶出家门,还好最后被她妈妈及时劝住。
谎言被揭开后,
等待Jennifer的是更加严苛的管教…
刚开始两个星期,他们没收她的手机和电脑,禁止她跟男票有任何联系,之后,也会突然来查她的聊天记录和车上的里程数。
对Jennifer来说,家就像一个监狱,而父母便是监狱的看守。
不过,尽管父母再三要求她跟男票分手,她还是私下偷偷找机会跟他见面….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一段时间,直到后来朋友的一句话,把整件事彻底推进了深渊…
在一次跟朋友的聊天中,Jennifer说起跟父母的关系,朋友突然来了一句:“我其实曾经想过杀了我爸”。
虽然朋友只是无心的一句话,
Jennifer却越想越对....
她幻想着没有父母的生活该是如何美好...
她跟男票说了这个想法,两人居然一拍即合。
杀了父母,继承遗产,跟男票生活在一起...
于是,就有了2010年11月8日发生的这一幕…
那天晚上10点多,Jennifer家突然闯进三个持枪男子,
他们先是大声嚷嚷着要钱,然后把她父母带到地下室,朝她母亲开了三枪,朝她父亲开了两枪。
歹徒逃走后,原先被他们绑着的Jennifer努力够到电话报了警...
她在电话里声音急促,
所有人都以为这就是一起普通的入室抢劫案。
甚至在案发之后,各种媒体报道的画风都是在提醒人们要当心入室抢劫....

不过,这起抢劫案的剧情很快逆转...
Jennifer母亲中了3枪后当场死亡,但是Jennifer父亲却侥幸活了下来...
几天后,父亲从医院苏醒,还对事发经过记得清清楚楚.....
他告诉警方:“抢劫案”发生当晚,自己女儿跟劫匪曾经像朋友一样说着悄悄话…
警方顺藤摸瓜,才知道,
原来,这又是Jennifer导演的一场戏...
看似抢劫杀人,其实是她跟男票一起雇凶杀人。

目前,Jennifer已经被判无期徒刑。
而她父亲的余生,也许都将活在痛苦之中。
谁又能想到,当初让全家骄傲的女儿,最后会给他们带来如此大的伤害…

————————————————————————————————————
网友评论:
大长腿吴彦祖:一想到为人父母不经过考试 就觉得可怕
珀洛:过于极端 会带来相反效果
一缕晩风:压力大真的会逼疯啊 我以前考试差都不敢回家 就躲在学校瑟瑟发抖
hey钢琴家:她男朋友应该不是个好人。以前她成绩很好,也是父母的骄傲,有了男朋友之后,她成绩大幅度下滑,还学会了编织谎言。像她这样离不开男朋友的人,肯定也是加入了男朋友的朋友圈,最后怂恿她杀夫杀母的肯定就是男朋友这边的人。更别提那个继承家产了。她男朋友才是大坏蛋
浑身无力吐槽:我觉得这不能都怪父母吧,杀父母的想法还能算是找到根源,杀父母然后继承遗产这可就偏离主题了,我觉得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的是交友要谨慎
看你一脸想要的样子:孩子的性格绝大部分都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决定的
清歌一曲月如霜:这父母的教育方式真的很有问题,会把孩子逼疯的。不过我也听说过一句话,有的人无论处于怎样的逆境,都不会选择去犯罪,去杀人。所以不需要为犯罪的人开脱。无论是这对父母,还是这个女孩,他们都是有罪的,无需洗白。
蓝了的胖子:感受到她的压力真的很大
二宫耗:压迫人性的教育不可取
柒0柒:我爸妈跟这对父母简直一模一样,虽然不至于恨他们,但我最讨厌家,也不想结婚成家,觉得家里有人就是一种束缚.父母是有吃有穿养大了我,但我真的感觉不出家庭的爱.
作者: lodn 时间: 2016-11-29 21:22:27
故事好长呀
作者: NewLynnHse 时间: 2016-11-29 21:24:03
哇,这个能拍成电影了。
女儿不一定是小棉袄,太恐怖了。昨天下判的那个本地案子也是太恐怖了。
作者: joyjoyjoy 时间: 2016-11-29 21:38:32
是可以拍电视剧了,一定很好看。
作者: 吃草的狮子 时间: 2016-11-29 21:41:59
买通的匪徒也太不专业了
作者: Jacky在奋斗 时间: 2016-11-29 21:46:30
不知道说什么了
作者: 董董 时间: 2016-11-30 07:11:05
吃草的狮子 发表于 2016-11-29 22:41 
买通的匪徒也太不专业了
是她自己露馅了。。。
作者: 董董 时间: 2016-11-30 07:11:56
很悲剧啊。。。她怎么忍心。。。父母给予了她生命啊。。。
作者: 小莹子 时间: 2016-11-30 07:15:00
有时候过于严苛反而会适得其反,深刻滴教训,教育一个孩子是一门很深的学科
作者: lychee 时间: 2016-11-30 07:26:04
其实教育孩子鼓励远比压力的效果来的好。。。
很讨厌那些自己做不到的父母还要求孩子要怎样怎样。。
作者: bondbunny 时间: 2016-11-30 08:27:37
lychee 发表于 2016-11-30 07:26
其实教育孩子鼓励远比压力的效果来的好。。。
很讨厌那些自己做不到的父母还要求孩子要怎样怎样。。 ...
你和楼上说的才是这个悲剧的关键。
亚裔特别是华裔最热衷攀比,国内比了到国外继续比,自已比不过就拿儿女比,一定要压倒朋友同事亲戚心里才好受。这哪里是为子女好,本质上只是一种自私和虚荣罢了。
我从不要求自己子女将来成龙成风,只要家庭美满生活幸福就很好了。
作者: snowlight 时间: 2016-11-30 15:25:09
本帖最后由 snowlight 于 2016-11-30 15:26 编辑
NewLynnHse 发表于 2016-11-29 21:24 
哇,这个能拍成电影了。
女儿不一定是小棉袄,太恐怖了。昨天下判的那个本地案子也是太恐怖了。 ...
早就有了,我以前看CSI里就有,女儿伙同男朋友把家里的人都杀了,不光父母还有年幼的弟妹,而且手段非常残忍,理由是家里反对她的恋爱,估计这类事肯定有好几次了,只是亚裔一般是因为学习压力,不用上升到什么攀比自私虚荣那种高度的
作者: 吃草的狮子 时间: 2016-11-30 18:41:26
董董 发表于 2016-11-30 08:11 
是她自己露馅了。。。
都打了两枪还打不死人......
作者: 董董 时间: 2016-11-30 22:28:13
吃草的狮子 发表于 2016-11-30 19:41 
都打了两枪还打不死人......
开枪的瞬间,匪徒想到了 人生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作者: mimisa 时间: 2016-11-30 22:38:59
太恐怖了
作者: aprily 时间: 2016-11-30 23:19:00
这个案件在美国和加拿大很轰动,大陆的《中国日报》也报道了:
加拿大越裔女子买凶杀父母 “虎爸虎妈”的错?
中国日报网7月28日电(刘梦阳) 加拿大28岁越南裔女子珍妮弗·潘(Jennifer Pan)买凶杀父母一案早已水落石出,当事人一级谋杀和蓄意谋杀罪名成立被判处终身监禁。美国《华盛顿邮报》27日就这起悲剧事件撰文反思,这起悲剧的责任究竟在谁?是父母的“望女成凤”?是女儿的欺骗成性?亦或是社会的成见压力?
谎言因何而起?
珍妮弗的父母潘汉辉(Huei Hann Pan)和何碧霞(Bich Ha)是来自越南的难民,来到加拿大多伦多后从事汽车制造业的劳工工作,他们的家位于多伦多附近的万锦市,两人一直期望孩子们能有个美好的未来。
在珍妮弗父母眼里,女儿一直是“人中之凤”。她在当地天主教会中学是拿奖学金的全A学生,更是早早被大学录取。正如父亲期望那样,珍妮弗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久负盛名的药理学专业毕业,随后在一家医院的血液检测实验室工作。
然而,一切皆是珍妮弗编织出来的美丽的谎言。她高中时大部分功课都拿了B——尽管这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已然相当体面,但对于一个“望女成凤”的家庭而言,是不可能接受的,所以她一直篡改自己的成绩单。申请大学时,珍妮弗尽管获得了怀雅逊大学的初步录取通知书,但由于高中最后一年数学不及格没能高中毕业而被拒绝。为了不让父母失望,珍妮弗继续编造谎言,骗其父母称,自己已被怀雅逊大学录取,等读了2年之后,再把学分转去多伦多大学的药剂学专业。而事实上,她假装去上学而每日出门,实际上却是去图书馆消磨时光……在大学毕业之际,珍妮弗以毕业典礼入场券不足,无法请父母参加为由搪塞父母。
谎言暴露以后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一次,她一位好友与她父母间不经意的电话交谈,暴露了珍妮弗的去向,也证实了父母的怀疑。结果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珍妮弗之前所有的谎言都暴露出来,潘汉辉夫妇才惊觉,他们已被女儿欺瞒了多年。
在发现女儿撒谎后,潘汉辉的反应是激烈的,他在失望之余对女儿采取了颇为极端的管教方式:不许她使用手机,不许她使用电脑,更不允许她跟当时的男朋友丹尼尔(Daniel Wong)私下约会。
失去自由的”软禁”式生活令珍妮弗抓狂,她不断地想象如果她的生活中没有了父母将会有多美好。因此,在男友丹尼尔的帮助下,她谋划买凶杀死父母。
悲剧发生于2010年11月8日晚,三名歹徒闯进潘家,绑架了在屋内的潘父潘母及珍妮弗,随后歹徒将潘氏夫妇蒙上头,对他们开枪。潘母何碧霞当场死亡,潘父则受伤生还。案发后,失魂落魄的珍妮弗还拨通了报警电话。
2015年1月,被判一级谋杀和蓄意谋杀罪名成立的珍妮弗被法官判处终身监禁,25年内不能提出假释申请。而她的三位同谋,伦福德(Lenford Crawford)、戴维(David Mylvaganam)和前男友丹尼尔(Daniel Wong)也因一级谋杀成立,判处终身监禁。
悲剧发生孰之过?
《亚裔成就悖论》(The Asian American Achievement Paradox)合著者,美国社会学家珍妮弗·李说:“这起悲剧的发生,应该归咎于‘虎爸虎妈’式教育理念。潘氏悲剧只是其中一个极端案例。人们总有一个误区,就是刻苦的亚裔学生理应比同龄人表现更加优秀,因此他们承受了太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不光来自自己的父母,还有老师、同辈甚至学术机构等等,他们逼着珍妮弗·潘这样的孩子去迎合‘杰出亚裔’这个设定。”
作家胡小姐(HO)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称:“当我了解到珍妮弗·潘严苛的家庭教育环境后,我更加感同身受。我也来自一个加拿大移民家庭,我们父母从中国香港初来乍到时,也是一无所有。我的父亲同样对我寄予了厚望,要求我成为全班最顶尖的学生,尤其在数学和科学等学科,永远服从听话,成为各方面的典范——我就是他炫耀的资本。我们中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珍妮弗的成长经历,有时候真的怀有深深的恐惧和无力感,所以不难理解,他们其中有人会因此崩溃。”
作者: lychee 时间: 2016-12-1 11:05:06
bondbunny 发表于 2016-11-30 09:27 
你和楼上说的才是这个悲剧的关键。
亚裔特别是华裔最热衷攀比,国内比了到国外继续比,自已比不过就拿儿 ...
我也很感谢父母的不强迫。。给我的鼓励大于压力。。让我发现人生的价值而非价格。。。不以名利压迫自己更不以名利评判别人。。。。
以下转自微信。。
家长们往往只在乎自己的愿望,忽视孩子的内心感受。
以功利为目的的“爱”,堪比利剑。
给孩子制订一个个无法完成的计划,是用任务来压榨他们的生命。
对孩子的努力视而不见,是以冷漠浇灭他们的热情。
严厉地责骂、甚至体罚,是拿情绪的怒火烧毁他们的自尊,是在他们稚嫩的心田中灌输仇恨。
把孩子和其他人去比较,是在反复地摧折他们的自信。
将一个没有自信、自尊的“忍者”推向社会,他们会收获怎样的未来?
一个不会自爱的人,又如何能爱别人?
其实,培养孩子的内动力才是最重要的。
让他们为自己的理想去奋斗,让他们明白拼搏是为了自己,他们才能坚持一生。
培育品德和爱心,比争取全忧的成绩单更重要。
这个过程缓慢、不容易,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
詹尼佛的案子2015年初宣布了判决。詹尼佛和她的男友都被以一级谋杀罪判处无期徒刑,25年不得假释。她的弟弟和父亲申请禁止与她交流,她永远不可能与他们说话了。弟弟患了抑郁症,搬到其他省份,隐瞒身份。父亲寄居在亲戚家,身体的伤痛和不堪回首的往事终日令他生不如死。
纪伯伦说:“你们的孩子并不是你们的孩子,他们是对自身渴望的生命的儿女。”
如果詹尼佛的父母早知道有今天,他们一定不会让孩子那么拼。
是让孩子作为人去成长,还是将他们打造成冲锋陷阵的机器以便获取未来的成功?
成长对谁都只有一次,不可重复。
欢迎光临 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http://bbs.skytrade.co.nz/)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