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标题: 吐槽今天下午3点左右在中国城旁边Z油站打电话的中国老太太 [打印本页]

作者: 落日曙光    时间: 2016-12-6 16:38:55     标题: 吐槽今天下午3点左右在中国城旁边Z油站打电话的中国老太太

如题, 本来打算去加油的,结果一个中国老太太就站在靠最外边的的那个加油口打电话, 声音很大, 看到我车过来还是直勾勾的站在那里动也不动, 过了10秒钟,终于舍得迈开步子,手机还是打个不停,我放下玻璃,用中文告诉她:“请您不要在加油站打电话.” 老人家斜眼瞥了我一眼,没理我。 我都呵呵了,果断把车开走,换个地方加油。

对于这种人,我只想说:‘自己不把自己的命当回事,那是你自己的事,但是请别给别人找麻烦!!! 您活了大把年纪,活够了,但是还有很多人珍惜自己的家庭,父母,孩子!!!!!!“



作者: 阿放    时间: 2016-12-6 16:45:0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Just4LD    时间: 2016-12-6 16:45:19

现在的手机,可以在加油站打电话
作者: 大脸娃娃    时间: 2016-12-6 16:51:15

Just4LD 发表于 2016-12-6 15:45
现在的手机,可以在加油站打电话

可笑                    
作者: li.william    时间: 2016-12-6 16:52:31

Just4LD 发表于 2016-12-6 16:45
现在的手机,可以在加油站打电话

下次你试试,看看加油站和周边加油的人过不过来骂你。
作者: 寂寞的季节    时间: 2016-12-6 16:54:22

记得使用Note7,这样效果会更好。
作者: love7153    时间: 2016-12-6 16:55:17

寂寞的季节 发表于 2016-12-6 15:54
记得使用Note7,这样效果会更好。

lmao.....6666666!
作者: Just4LD    时间: 2016-12-6 16:55:40

大脸娃娃 发表于 2016-12-6 15:51
可笑

先学点文化知识再来上屎盖,Discovery有一期《流言终结者》里面专门针对这个做过实验。呵呵。
作者: hkw516    时间: 2016-12-6 16:56:1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Just4LD    时间: 2016-12-6 16:56:45

li.william 发表于 2016-12-6 15:52
下次你试试,看看加油站和周边加油的人过不过来骂你。

先学点文化知识再来上屎盖,Discovery有一期《流言终结者》里面专门针对这个做过实验。呵呵。

再说了,我只是说明事实,我从来没在加油站打过电话,按键的触屏的都没。

这么武断简直是智障
作者: s0mu7l胤麒    时间: 2016-12-6 16:57:57

说多了都是泪。。。。。
作者: Just4LD    时间: 2016-12-6 16:58:44

hkw516 发表于 2016-12-6 15:56
炒肉的,麻烦你把煤气打开,然后打电话给你家会计

谢谢

先学点文化知识再来上屎盖,Discovery有一期《流言终结者》里面专门针对这个做过实验。呵呵。

大喷子麻烦您先搞懂潜在的危险再来喷好么?

汽油扩散遇到电火花会爆炸,然后现在的汽油都加入了防爆剂。而且触摸屏的手机不会产生电火花

不要这么智障好么?
作者: blackneil    时间: 2016-12-6 17:08:26

说句良心话 现在手机真不影响这个。。。。  求不喷  我也看过哪个流言终结者   我在加油站还看见过白人老太太抽烟。。。
作者: hkw516    时间: 2016-12-6 17:09: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hkw516    时间: 2016-12-6 17:11:0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Just4LD    时间: 2016-12-6 17:12:09

hkw516 发表于 2016-12-6 16:09
你说的对,但是你试下我告诉你的嘛?

不用试,前一阵子有新闻说一个女司机想要看油加满了没直接点打火机把车点着了

不也没爆炸么,多简单的对比

密封环境下,大量面粉喷到空中遇明火也会爆炸,所以爆炸的条件是很苛刻的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
作者: hkw516    时间: 2016-12-6 17:35:2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卡多一哦    时间: 2016-12-6 17:50:28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NwJfhq6Bbc[/youtube]

各位看官请看视频

首先 并不是百分之百不会引燃 但是关系到人生命安全的 百分之0.1的可能都要避免 这就是为什么加油站会有 禁止打电话的标志,再举一个例子 就像现在在飞机上打电话 对飞机的影响并不大 但是为什么允许飞机上打电话的飞机还是少 就是因为不能百分之百的肯定 电话对飞机的影响。 所以 我支持LZ
作者: love7153    时间: 2016-12-6 17:52:18

就算爆不爆冷。。加油站也是有 禁止手机的标志啊。。。。
作者: 桜の栞    时间: 2016-12-6 17:55:03

那個流言終結者試過用note 7沒? 而且換個試驗方式就是如果遇上手機突然破炸的情況下, 加油站是否還存在? 現在雖說手機沒有以前那樣容易有火花, 但是易爆, 而且現在加油站也不允許用手機肯定是有它自己的原因
作者: love7153    时间: 2016-12-6 18:02:41

桜の栞 发表于 2016-12-6 16:55
那個流言終結者試過用note 7沒? 而且換個試驗方式就是如果遇上手機突然破炸的情況下, 加油站是否還存在? 現 ...

同意。。。反正现在加油站是标志还是禁手机的,


作者: 巴依老爷    时间: 2016-12-6 18:32:12

老不教,子之过~

作者: wudidzwj    时间: 2016-12-6 18:32:47

明显是楼主说的话有问题
应该冲老太太大声说 回国吧
作者: allench    时间: 2016-12-6 18:53:09

我偶尔会在加油站打电话,不过都是加完油坐到车里的时候。。不敢明目张胆。。
作者: 诸葛,    时间: 2016-12-6 18:59:11

对于这种老傻逼是没办法地!除非是洋大人说她她肯定乖乖听洋大人的!
作者: 落日曙光    时间: 2016-12-6 19:03:39

出门在外,不求别的,只想某些人稍微考虑下别人的感受,尊重下他人,尤其是可能会给别人带来严重伤害的事情
作者: 盖盖爱壶壶    时间: 2016-12-6 19:24:00

Just4LD 发表于 2016-12-6 16:58
先学点文化知识再来上屎盖,Discovery有一期《流言终结者》里面专门针对这个做过实验。呵呵。

大喷子麻 ...

真涨姿势啊,原来没事啊!
那请问您经常在加油站打电话吗?
作者: AndrewZhang213    时间: 2016-12-6 20:34:42

虽然说做的是不错 但是这要是换一个国家的老太太那就是different story
作者: NewLynnHse    时间: 2016-12-6 21:40:45

记得Mythbusters说过电话没事。不过我还是怕怕。。。哈哈

不过静电就真的会着火。
作者: Jacky在奋斗    时间: 2016-12-6 23:06:15

不知道该说什么
作者: li.william    时间: 2016-12-7 08:52:24

Just4LD 发表于 2016-12-6 16:56
先学点文化知识再来上屎盖,Discovery有一期《流言终结者》里面专门针对这个做过实验。呵呵。

再说了, ...

我们确实是没有文化知识啊,有文化就不来屎盖了,我们都是听从安全标准,即使有万分之一也不试试看,建议那么有文化知识的人去加油站跟他们的老板还有我们这些无知智障普及下知识,让全纽的文盲都收到您文化的熏陶,用您的智慧融化我们累计多年的无知。
千万不要把您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回复我的信息上了,不能让我独享您的智慧之光啊,谢谢!!!
作者: 血染红领巾    时间: 2016-12-7 08:58:35

不能百分百确定的事我们就需要禁止 因为关系到人命
作者: aklchinese    时间: 2016-12-7 09:07:51

任何可以造成火花的元素 都不允许在加油站使用 毕竟手机有可能造成起火点 NOTE7是个好例子
确实无论汽油柴油都不能点燃 但是一但气化 就有可能和空气形成一定比例而变成可燃的
电视有些误导大众 当汽油挥发 是可燃的 所以夏天不要以为 加油站附近可以抽烟  只不过你们很幸运 。。。。。。。。。。。。。。。。。。。。。。千万不要误导大家 可以抽烟打手机
挥发的汽油和空气在一定比例下是可燃的
作者: aklchinese    时间: 2016-12-7 09:33:43

汽油柴油燃点很高 但是挥发的汽油 燃点降低 只要有火源就可以达到燃点 可以迅速点燃起火 加油站 打电话 抽烟 是可能起火的 几率问题
作者: nb0580    时间: 2016-12-7 09:36:55

来来,引用一段:
近來微博上一段影片熱傳,有網友PO出有人做的實驗,將鋁箔紙揉成團淋上油,並在旁邊不斷撥打手機,影片還強調,當然不可能是手機一撥通就會導致起火,撥打手機的動作將持續許多次。
而就在手機持續撥打數十次後,果然在一次的撥號中,油團果真起火燃燒!網友留言「不意外,早知道靜電可能引發火警了」;但也有人質疑其真實性!
其實這樣的實驗,在《Discovery》製作的節目「流言終結者」中也做過實驗,節目則宣稱,在加油站打電話根本不會引發火警。
不過中油的副總暨發言人張瑞宗表示,「節目只是模擬情況,不見得就是實務情況」,且手機「能量就是一個熱源」,也確實有理論基礎,有導致發生火災的可能。加上在國外確實曾有實際引發火勢的案例,因此中油的所有加油站還是有警語,要求民眾切勿在加油時使用手機,且各地加油站「一體適用」!張瑞宗呼籲,「關機就那短短幾分鐘,為了所有人安全還是不要冒險為好」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6-12-7 09:49:15

直接开着车撞倒!!!然后报警!说她突然跑出来!
作者: 大脸娃娃    时间: 2016-12-7 10:09:32

Just4LD 发表于 2016-12-6 15:58
先学点文化知识再来上屎盖,Discovery有一期《流言终结者》里面专门针对这个做过实验。呵呵。

大喷子麻 ...

越来越可笑了,连为什么会有潜性危险的原理都不知道,还什么流言终结者...
和触屏不触屏有毛线关系...


哎,这就是现在越来越容易的键盘侠错误导向群众,导致更多的人对自己犯下的错误不知悔改还站在所谓‘技术’的高台上藐视法律法规...

请问,为什么加油站严令禁止抽烟和打电话么?   ‘知识分子’?
作者: 大脸娃娃    时间: 2016-12-7 10:11:34

li.william 发表于 2016-12-7 07:52
我们确实是没有文化知识啊,有文化就不来屎盖了,我们都是听从安全标准,即使有万分之一也不试试看,建议 ...

不得不+1      ‘知识分子’抓住鸡毛当令箭,键盘侠精神可歌可泣...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6-12-7 11:34:24

中國老太            
not surprised
作者: skytower123456    时间: 2016-12-7 12:52:06

Just4LD 发表于 2016-12-6 16:45
现在的手机,可以在加油站打电话

可笑+1                           
作者: skytower123456    时间: 2016-12-7 12:56:06

Just4LD 发表于 2016-12-6 16:55
先学点文化知识再来上屎盖,Discovery有一期《流言终结者》里面专门针对这个做过实验。呵呵。 ...

加油站上面有禁止打打电话标志,看不懂? 用老鼠的话你和老太太一起回国吧。。。
作者: ling6264    时间: 2016-12-7 18:38:42

寂寞的季节 发表于 2016-12-6 16:54
记得使用Note7,这样效果会更好。

666666666666666666666
作者: fatality    时间: 2016-12-7 19:37:35

小米:我出5
苹果:我出7
华为:我出9
三星:我炸。
作者: Lens    时间: 2016-12-7 20:45:36

Just4LD 发表于 2016-12-6 16:45
现在的手机,可以在加油站打电话

记得使用Note7,这样效果会更好
作者: netghost1861    时间: 2016-12-7 22:20:51

本帖最后由 netghost1861 于 2016-12-7 21:22 编辑
Just4LD 发表于 2016-12-6 15:56
先学点文化知识再来上屎盖,Discovery有一期《流言终结者》里面专门针对这个做过实验。呵呵。

再说了, ...

非常危险的想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mBSEp5UvwA

第一,触屏手机可以有按键,home键,音量键,开关机键。
第二,仔细观察视频中着火的一瞬间,使用者并不在按按键。他的手指虚悬在按键上。
第三,混合气着火点并不在手机周围然后迅速扩展到铝箔。不是。而直接在铝箔起燃。至于怎么会间隔产生火花的,参考这个视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WOxnpmw7Dk
第四,有实验做了没有着火不代表改变环境也不会着火。有做成功的实验即代表有引燃可能。这才是正确的逻辑。
第五,安全条例是用来遵守的,不是你可以违反的。不是你认为你认识水平高一筹就不用遵守了。大部分安全事故都是因为当事人认为自己的认识水平高于安全条例。如果你要违反,你可以用科学论证向政府发起申诉,修改行业规则,才能破。

视频我随便搜的。我南京化工学院安全工程毕业,老师蒋军成,张礼敬。不知算不算“有文化知识”。建议你参考一下我的意见。
作者: 大脸娃娃    时间: 2016-12-8 00:33:23

netghost1861 发表于 2016-12-7 21:20
非常危险的想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mBSEp5UvwA

专业! 向知识分子敬礼!扫盲成功!
作者: aklchinese    时间: 2016-12-8 08:36:45

netghost1861 发表于 2016-12-7 21:20
非常危险的想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mBSEp5UvwA

没办法 这年头娱乐电视节目 和搜索引擎害死人 大家都当成真理听
作者: Quad    时间: 2016-12-8 09:25:16

没事, 你放心大胆的加吧。         一般来说着不了。                  
作者: Quad    时间: 2016-12-8 09:26:08

blackneil 发表于 2016-12-6 17:08
说句良心话 现在手机真不影响这个。。。。  求不喷  我也看过哪个流言终结者   我在加油站还看见过白人老太 ...

哈哈。。 这个过分了。 哈哈               
作者: Quad    时间: 2016-12-8 09:36:44

Just4LD 发表于 2016-12-6 17:12
不用试,前一阵子有新闻说一个女司机想要看油加满了没直接点打火机把车点着了

不也没爆炸么,多简单的对 ...

对, 多读书,  涨见识。。。。             我同意你的观点,  加油站打手机不会 把油点着。
作者: Quad    时间: 2016-12-8 09:40:11

aklchinese 发表于 2016-12-8 08:36
没办法 这年头娱乐电视节目 和搜索引擎害死人 大家都当成真理听

呵呵                  
作者: aklchinese    时间: 2016-12-8 09:51:47

Quad 发表于 2016-12-8 08:40
呵呵

呵呵                                             
作者: Quad    时间: 2016-12-8 09:58:02

aklchinese 发表于 2016-12-7 09:33
汽油柴油燃点很高 但是挥发的汽油 燃点降低 只要有火源就可以达到燃点 可以迅速点燃起火 加油站 打电话 抽 ...

一、燃烧的基础知识
1、什么是燃烧?
燃烧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同时伴有发光、发热激烈的氧化反应。其特征是发光、发热、生成新物质。
铜与稀硝酸反应,虽然属于氧化反应.有新物质生成,但没有产生光和热,不能称它为燃烧;灯泡中灯丝通电后虽发光、发热,但不是氧化反应,也不能称它为燃烧。如金属钠、赤热的铁在氯气中反应等,才能称为燃烧。
2、燃烧的条件
燃烧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可燃物质
什么叫可燃物质?
所有物质分为可燃物质、难燃物质和不可燃物质二类。可燃物质是指在火源作用下能被点燃,并且当点火源移开后能继续燃烧直至燃尽的物质;难燃物质为在火源作用下能被点燃,当点火源移开后不能维持继续燃烧的物质;不可燃物质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不能被点燃的物质。可燃物质是防火防爆的主要研究对象。
凡能与空气、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发生剧烈氧化反应的物质,都可称为可燃物质。可燃物质种类繁多,按物理状态可分为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类。化工生产中使用的原料、生产中的中间体和产品很多都是可燃物质。
处于蒸气或其他微小分散状态的可燃物质和氧之间极易引发燃烧。多数固体研磨成粉状或加热蒸发极易起火。液体则显现出很大的不同。有些液体在远低于室温时就有较高的蒸气压,就能释放出危险量的易燃蒸气。另外一些液体在略高于室温时才有较高的蒸气压,还有一些液体在相当高的温度才有较高的蒸气压。很显然,液体释放出蒸气与空气形成易燃混合物的温度是其潜在危险的量度,这可以用闪点来表示,闪点愈低,愈危险。
排除潜在火险对于防火安全是重要的。为此必须用密封的有排气管的罐盛装易燃液体,把易燃物料置于耐火建筑中。应用或贮存中度或高度易燃液体时进行通风。用爆炸或易燃蒸气指示器连续检测蒸气浓度。
(2)助燃物质
什么叫助燃物质?
凡是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能与可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引起燃烧的物质均称为助燃物。
化学危险物品分类中的氧化剂类物质均为助燃物。除此之外,助燃物还包括一些未列入化学危险物品的氧化剂如正常状态下的空气等,为了明确助燃物的种类,应首先了解列入危险物品的氧化剂的种类,在此基础上,再了解未列入危险物品氧化剂类的助燃物有哪些种类。
例如空气、氧气、氯气、氟和溴等物质。
(3)点火源
什么叫点火源?
凡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能源均可称之为点火源。
常见的点火源有明火、电火花、炽热物体等。
①明火
在易燃液体装置附近,严禁明火,如喷枪、火柴、电灯、焊枪、探照灯、手灯、手炉等,必须考虑裂解气或油品管线成为火炬的可能性。为了防火安全,常常用隔墙的方法实现充分隔离。隔墙一般推荐使用耐火建筑,即礴石或混凝土的隔墙。
②电源
电源在这里指的是电力供应和发电装置,以及电加热和电照明设施。
③电火花
机具和设备发生的火花,吸烟的热灰、无防护的灯、锅炉、焚烧炉以及汽油发动机的回火,都是起火的潜在因素。在贮存和应用易燃液体的区域应该禁止吸烟。这种区域的所有设备都应该进行一级条件的维护,应该尽可能地应用防火花或无火花的器具和材料。
④炽热物体
易燃蒸气与燃烧室、干燥器、烤炉、导线管以及蒸气管线接触,常引发易燃蒸气起火。
⑤静电
由于摩擦而在物质表面产生电荷即所谓静电。在湿度比较小的季节或人工加热的情形,静电起火更容易发生。在应用易燃液体的场所,保持相对湿度在40%一50%之间,会大大降低产生静电火花的可能性。为了消除静电火花,必须采用电接地、静电释放设施等。所有易燃液体罐、管线和设备,都应该互相连接并接地。
⑥摩擦
许多起火是由机械摩擦引发的,如通风机叶片与保护罩的摩擦,润滑性能很差的轴承,研磨或其他机械过程,都有可能引发起火。对于通风机和其他设备,应该经常检查并维持在尽可能好的状态。对于摩擦产生大量热的过程,应该和贮存和应用易燃液体的场所隔开。
注意:
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是导致燃烧的三要素,缺一不可,是必要条件。上述“三要素”同时存在,燃烧能否实现,还要看是否满足数值上的要求。在燃烧过程中,当“三要素”的数值发生改变时,也会使燃烧速度改变甚至停止燃烧。
首先,要燃烧就必须使可燃物与氧达到一定的比例,如果空气中的可燃物数量不足,燃烧就不会发生。如:在室温(20℃)的同样条件下用火柴去点汽油和柴油时,汽油会立刻燃烧,柴油则不燃,这是因为柴油在室温下蒸气浓度(数量)不足,还没有达到燃烧的浓度。虽有可燃物质,但其挥发的气体或蒸汽量不足够,即使有空气和着火源的接触,也不会发生燃烧。

其次,要使可燃物质燃烧,必须供给足够的助燃物,否则,燃烧就会逐渐减弱,直至熄灭。如:点燃的蜡烛用玻璃罩罩起来,不使空气进入,短时间内,蜡烛就会熄灭。通过对玻璃罩内气体的分析,发现还含有16%的氧气。这说明,一般可燃物质在空气中的氧含量低于16%时,就不能发生燃烧。
再次,要发生燃烧,着火源必须有一定的温度和足够的能量,否则燃烧就不能发生。例如,从烟囱冒出来的碳火星,温度约有600℃,已超过了一般可燃物的燃点,如果这些火星落在易燃的柴草或刨花上,就能引起燃烧,这说明这种火星所具有的温度和热量能引起这些物质的燃烧;如果这些火星落在大块木料上,就会很快熄灭,不能引起燃烧,这就说明这种火星虽有相当高的温度,但缺乏足够的热量,因此不能引起大块木料的燃烧。

总之,要使可燃物质燃烧,不仅要具备燃烧的三个条件,而且每一个条件都要具有一定的量,并且彼此相互作用,否则就不会发生燃烧。对于正在进行着的燃烧,若消除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燃烧便会终止,这就是灭火的基本原理。
3、燃烧过程
可燃物质的燃烧一般是在气相进行的。由于可燃物质的状态不同,其燃烧过程也不相同。气体最易燃烧,燃烧所需要的热量只用于本身的氧化分解,并使其达到着火点。气体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全部燃尽。
液体在火源作用下,先蒸发成蒸气,而后氧化分解进行燃烧。与气体燃烧相比,液体燃烧多消耗液体变为蒸气的蒸发热。固体燃烧有两种情况:对于硫、磷等简单物质,受热时首先熔化,而后蒸发为蒸气进行燃烧,无分解过程;对于复合物质,受热时首先分解成其组成部分,生成气态和液态产物,而后气态产物和液态产物蒸气着火燃烧。
固体燃烧有两种情况:对于硫、磷等简单物质,受热时首先熔化,而后蒸发为蒸气进行燃烧,无分解过程;对于复合物质,受热时首先分解成其组成部分,生成气态和液态产物,而后气态产物和液态产物蒸气着火燃烧。



物质燃烧时的温度变化
T初为可燃物开始加热时的温度。最初一段时间,加热的大部分热量用于熔化或分解,可燃物温度上升较缓慢,到T氧(氧化开始温度)时,可燃物开始氧化。由于温度尚低,故氧化速度不快,氧化所产生的热量,还不足以克服系统向外界所放热量,如果此时停止加热,仍不能引起燃烧。如继续加热,则温度上升很快,到T自氧化产生的热量和系统向外界散失的热量相等。若温度再稍升高,超过这种平衡状态,即使停止加热,温度亦能自行上升,到T′自出现火焰而燃烧起来。T自为理论上的自燃点,T′自为开始出现火焰的温度,即通常测得的自燃点。T自到T′自这一段延滞时间称为诱导期。



诱导期在安全上有实用价值。在可燃气体存在的车间中使用的防爆照明,当灯罩破裂或密封性丧失时,即使能自动切断电路熄灭,但灼热的灯丝自3000℃冷到室温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爆炸的可能性取决于可燃气体的诱导期。对于诱导期较长的甲烷或汽油蒸气(数秒),普通灯丝不致有危险,但对于诱导期很短的氢(0.01秒)就需要寻求冷却得特别快的特殊材料作灯丝,才能保证安全。
燃烧的活化能理论
燃烧是化学反应,而分子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是互相碰撞。但并不是所有碰撞的分子都能发生化学反应,只有少数具有一定能量的分子互相碰撞才会发生反应。这少数分子称为活化分子。活化分子的能量要比分子平均能量超出一定值。这超出分子平均能量的定值称为活化能。活化分子碰撞发生化学反应,故称为有效碰撞。
当明火接触可燃物质时,部分分子获得能量成为活化分子,有效碰撞次数增加而发生燃烧反应。例如,氧原子与氢反应的活化能为25.10kJ•mol-1,在27℃、0.1MPa时,有效碰撞仅为碰撞总数的十万分之一,不会引发燃烧反应。而当明火接触时,活化分子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大大增加而发生燃烧反应。
燃烧的过氧化物理论
在燃烧反应中,氧首先在热能作用下被活化而形成过氧键—O—O—,可燃物质与过氧键加和成为过氧化物。过氧化物不稳定,在受热、撞击、摩擦等条件下,容易分解甚至燃烧或爆炸。过氧化物是强氧化剂,不仅能氧化可形成过氧化物的物质,也能氧化其他较难氧化的物质。如氢和氧的燃烧反应,首先生成过氧化氢,而后过氧化氢与氢反应生成水。反应式如下:
H2+O2→H2O2       H2O2+H2→2H2O
有机过氧化物可视为过氧化氢的衍生物,即过氧化氢H—O—O—H中的一个或两个氢原子被烷基所取代。所以过氧化物是可燃物质被氧化的最初产物,是不稳定的化合物,极易燃烧或爆炸。如蒸馏乙醚的残渣中常由于形成过氧乙醚而引起自燃或爆炸。
   燃烧的连锁反应理论
在燃烧反应中,气体分子间互相作用,往往不是两个分子直接反应生成最后产物,而是活性分子自由基与分子间的作用。活性分子自由基与另一个分子作用产生新的自由基,新自由基又迅速参加反应,如此延续下去形成一系列连锁反应。连锁反应通常分为直链反应和支链反应两种类型。
直链反应的特点是,自由基与价饱和的分子反应时活化能很低,反应后仅生成一个新的自由基。氯和氢的反应是典型的直链反应。在氯和氢的反应中,只要引入一个光子,便能生成上万个氯化氢分子,这正是由于连锁反应的结果。
4、燃烧类型
由于可燃物质存在的状态不同,可分为均一系燃烧和非均一系燃烧。均一系燃烧指的是燃烧反应在同一相中进行,如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与其相反的燃烧反应在两相间即是非均一系燃烧,如石油、木材和塑料等液体和固体的燃烧。
可燃性气体的燃烧有混合燃烧和扩散燃烧之分。可燃性气体预先同空气(或氧气)混合,而后进行的燃烧即为混合燃烧。若可燃性气体与周围空气一边混合一边燃烧,则称为扩散燃烧,如可燃性气体自管中喷出在管口发生的燃烧,即为扩散燃烧。混合燃烧反应迅速,火焰传播速度也快,化学爆炸即属于这种形式。在扩散燃烧中,由于氧进入反应带只是部分参与反应,所以常产生不完全燃烧的碳黑。
可燃液体的燃烧有蒸发燃烧和分解燃烧之分。液体蒸发产生的蒸气进行燃烧叫蒸发燃烧。难挥发可燃液体的燃烧是受热后分解产生的可燃性气体进行燃烧,故称为分解燃烧。液体的蒸发燃烧和分解燃烧的机理和气体燃烧是相同的。
可燃固体燃烧,如木材和煤的燃烧,是由分解产生的可燃气体的燃烧,因此属于分解燃烧。像硫磺和萘这类可燃固体的燃烧,是先熔融蒸发而后进行燃烧。因此可看作蒸发燃烧。固体燃烧一般有火焰产生,故又称火焰型燃烧。当可燃固体燃烧到最后,分解不出可燃气体时,就剩下炭,此时没有可见火焰,燃烧转为表面燃烧或叫均热型燃烧。金属的燃烧也是一种表面燃烧。此外根据燃烧的起因和剧烈程度的不同,又有闪燃、着火以及自燃的区别。
根据燃烧的起因不同,燃烧可分为闪燃、着火和自燃三类。
(1)闪燃与闪点
可燃液体的蒸气(包括可升华固体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而引起瞬间(延续时间少于5s)燃烧,称为闪燃。液体能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该液体的闪点。闪燃往往是着火先兆,可燃液体的闪点越低,越易着火,火灾危险性越大。



       一般称闪点小于或等于45℃的液体为易燃液体,闪点大于45℃的液体为可燃液体。
                      液体根据闪点分类分级

种   类
级别
闪点(℃)
举         例
易燃液体

T ≤28
汽油、甲醇、乙醚、苯、丙酮、二硫化碳、煤油、丙醇等


28 < T ≤45
可燃液体

45 < T ≤120
戊醇、柴油、重油等


T> 120
植物油、矿物油、甘油等



可燃液体之所以会发生一闪即灭的闪燃现象,是因为它在闪点的温度下蒸发速度较慢,所蒸发出来的蒸气仅能维持短时间的燃烧,来不及提供足够的蒸气补充维护稳定的燃烧。
除了可燃液体外,某些能蒸发出蒸气固体,如石蜡、樟脑、萘等,其表面上所产生的蒸气可以达到一定的浓度,与空气混合而成为可燃气体混合物,若与明火接触,也能出现闪燃现象。
(2)着火与燃烧
可燃物质在空气充足的条件下,达到一定温度与火源接触即行着火,移去火源后仍能持续燃烧达5min以上,这种现象称为点燃。点燃的最低温度称为着火点。如木材的着火点为295℃。

物质名称
燃点(0c)
物质名称
燃点(0c)
黄磷
34-60
布匹
200
松节油
53
麦草
200
樟脑
70

207
灯油
86
豆油
220
赛璐珞
100
烟叶
220
橡胶
120
松木
250
纸张
130
胶布
325
漆布
165
涤纶纤维
390
蜡烛
190
棉花
210

可燃液体的闪点与燃点的区别:在燃点时燃烧的不仅是蒸气,而是液体(即液体已达到燃烧的温度,可提供保持稳定燃烧的蒸气)。在闪点时移去火源后闪燃即熄灭,而在燃点时则能继续燃烧。
控制可燃物质的温度在燃点以下是预防发生火灾的措施之一。在火场上,如果有两种燃点不同的物质处在相同的条件下,受到火源作用时,燃点低的物质首先着火。用冷却法灭火,其原理就是将燃烧物质的温度降到燃点以下,使燃烧停止。
(3)自燃和自燃点
自燃:可燃物质受热升温而不需明火作用就能自行燃烧的现象。
自燃点: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



自燃现象可分为受热自燃和本身自燃两种。
a、受热自燃。可燃物质虽然未与明火接触,但在外部热源的作用下使温度达到其自燃点而发生着火燃烧的现象称作受热自燃。
  在石油化工生产中,由于可燃物靠近高温设备管道,加热或烘烤过度,或者可燃物料泄漏到未保温的高温设备管道等原因,均可导致可燃物自燃着火。
b、本身自燃。某些物质在没有外来热源的作用下,由于物质内部所发生的化学或生化的过程而产生热量,这些热量在适当的条件下会逐渐积聚,使物质温度上升,达到自燃点而燃烧。这种现象称为本身自燃或自热燃烧。能引起本身自燃的物质有植物油、油脂类、煤、硫化铁等其它化学物质。
  
影响自燃点的因素有压力、组分、催化剂、可燃物质的化学结构等。一般来说,压力越高,自燃点越低;活性催化剂能降低物质的自燃点;混合气体中氧浓度增高,将使自燃点降低;各种固体粉碎的越细,自燃点也越低;饱和碳氢化合物的自燃点高于其相应的不饱和化合物的自燃点;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的自燃点高于含有同数碳原子脂肪族碳氢化合物的自燃点,正位结构物质的自燃点低于异构物质的自燃点。

物质的燃点、自燃点和闪点的关系:
易燃液体的燃点比闪点约高1~5℃,而闪点愈低,二者的差距愈小。苯、二硫化碳、丙酮等的闪点都低于0℃。在开口的容器中作实验时,很难区别出它们的闪点与着火。可燃液体中闪点在100℃以上者,燃点与闪点的差数可达30℃或更高。
由于易燃液体的燃点与闪点很接近,所以在估计这类液体有火灾危险性时,只考虑闪点就可以了。一般来说,液体燃料的密度越小,闪点越低,而自燃点越高;液体燃料的密度越大,闪点越高,而自燃点越低。

几种液体燃料的自燃点和闪点比较

物质
闪点/0c
自燃点/0c
汽油
<28
510-530
煤油
28-45
380-425
轻柴油
45-120
350-380
重柴油
>120
300-330
蜡油
>120
300-320
渣油
>120
230-240
5、燃烧的特征参数
(1)燃烧温度
可燃物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部分被火焰辐射散失,而大部分则消耗在加热燃烧上,由于可燃物质所产生的热量是在火焰燃烧区域内析出的,因而火焰温度也就是燃烧温度。
一般来说燃烧温度取决于可燃物质的燃烧速度和燃烧程度。在同样条件下,可燃物质燃烧时,燃烧速度快的比燃烧速度慢的火焰温度高。在同样大小的火焰下,燃烧温度越高,它向周围辐射出的热量就越多,因而使可燃物质发生燃烧的速度就越快。总之,可燃物质的焓值越大,燃烧时温度就越高,燃烧蔓延的速度就越快。



(2)燃烧速度
a、气体的燃烧速度
气体燃烧无需像固体、液体那样经过熔化、蒸发等过程,所以气体燃烧速率很快。气体的燃烧速率随物质的成分不同而异。单质气体如氢气的燃烧只需受热、氧化等过程;而化合物气体如天然气、乙炔等的燃烧则需要经过受热、分解、氧化等过程。所以,单质气体的燃烧速率要比化合物气体的快。在气体燃烧中,扩散燃烧速率取决于气体扩散速率,而混合燃烧速率则只取决于本身的化学反应速率。因此,在通常情况下,混合燃烧速率高于扩散燃烧速率。
气体的燃烧性能常以火焰传播速率来表征,火焰传播速率有时也称为燃烧速率。燃烧速率是指燃烧表面的火焰沿垂直于表面的方向向未燃烧部分传播的速率。在多数火灾或爆炸情况下,已燃和未燃气体都在运动,燃烧速率和火焰传播速率并不相同。这时的火焰传播速率等于燃烧速率和整体运动速率的和。
管道中气体的燃烧速率与管径有关。当管径小于某个小的量值时,火焰在管中不传播。若管径大于这个小的量值,火焰传播速率随管径的增加而增加,但当管径增加到某个量值时,火焰传播速率便不再增加,此时即为最大燃烧速率。
某些气体在空气中的火焰传播速度



b、液体的燃烧速度
液体燃烧速率取决于液体的蒸发。其燃烧速率有下面两种表示方法:
质量速率
质量速率指每平方米可燃液体表面,每小时烧掉的液体的质量,单位为kg·m-2·h-1。
直线速率
直线速率指每小时烧掉可燃液层的高度,单位为m·h-1。
液体的燃烧过程是先蒸发而后燃烧。易燃液体在常温下蒸气压就很高,因此有火星、灼热物体等靠近时便能着火。之后,火焰会很快沿液体表面蔓延。另一类液体只有在火焰或灼热物体长久作用下,使其表层受强热大量蒸发才会燃烧。故在常温下生产、使用这类液体没有火灾或爆炸危险。这类液体着火后,火焰在液体表面上蔓延得也很慢。
为了维持液体燃烧,必须向液体传人大量热,使表层液体被加热并蒸发。火焰向液体传热的方式是辐射。故火焰沿液面蔓延的速率决定于液体的初温、热容、蒸发潜热以及火焰的辐射能力。下表列出了几种常见易燃液体的燃烧速率。

  

c、固体的燃烧速度
固体燃烧速率,一般要小于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不同固体物质的燃烧速率有很大差异。萘及其衍生物、三硫化磷、松香等可燃固体,其燃烧过程是受热熔化、蒸发气化、分解氧化、起火燃烧,一般速率较慢。而另外一些可燃固体,如硝基化合物、含硝化纤维素的制品等,燃烧是分解式的,燃烧剧烈,速度很快。
可燃固体的燃烧速率还取决于燃烧比表面积,即燃烧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越大,燃烧速率越大,反之,则燃烧速率越小。
(3)热值
所谓热值,就是单位质量的可燃物质在完全烧尽时所放出的热量。不同的物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是不同的,热值大的可燃物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
可燃性固体和可燃性液体的热值以“J/kg”表示,可燃气体(标准状态)的热值以“J/m3”表示。
可燃物质燃烧爆炸时所达到的最高温度、最高压力及爆炸力等均与物质的热值有关。
物质的热值数据一般是用量热仪在常压下测得的。因为生成的水蒸气全部冷凝成水和不冷凝时,燃烧热效应的差值为水的蒸发潜热,所以热值有高热值和低热值之分。高热值是指单位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生成的水蒸气全部冷凝成水时所放出的热量;而低热值是指生成的水蒸气不冷凝时所放出的热量。

某些可燃气体的热值

  

二、爆炸的基础知识
什么是爆炸?
爆炸是物质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大量气体和能量的现象。
在爆炸过程中,爆炸物质所含能量的快速释放,变为对爆炸物质本身、爆炸产物及周围介质的压缩能或运动能。物质爆炸时,大量能量极短的时间在有限体积内突然释放并聚积,造成高温高压,对邻近介质形成急剧的压力突变并引起随后的复杂运动。爆炸介质在压力作用下,表现出不寻常的运动或机械破坏效应,以及爆炸介质受振动而产生的音响效应。
爆炸常伴随发热、发光、高压、真空、电离等现象,并且具有很大的破坏作用。爆炸的破坏作用与爆炸物质的数量和性质、爆炸时的条件以及爆炸位置等因素有关。如果爆炸发生在均匀介质的自由空间,在以爆炸点为中心的一定范围内,爆炸力的传播是均匀的.并使这个范围内的物体粉碎、飞散。
爆炸的威力是巨大的。在遍及爆炸起作用的整个区域内,有一种令物体震荡、使之松散的力量。爆炸发生时,爆炸力的冲击波最初使气压上升,随后气压下降使空气振动产生局部真空,呈现出所谓的吸收作用。由于爆炸的冲击波呈升降交替的波状气压向四周扩散,从而造成附近建筑物的破坏。
化工装置、机械设备、容器等爆炸后,变成碎片飞散出去会在相当大的范同内造成危害。化工生产中属于爆炸碎片造成的伤亡占很大比例。爆炸碎片的飞散距离一般可达100-500m。
爆炸气体扩散通常在爆炸的瞬间完成,对一般可燃物质不致造成火灾,而且爆炸冲击波有时能起灭火作用。但是爆炸的余热或余火,会点燃从破损设备中不断流出的可燃液体蒸气而造成火灾。
爆炸在化学工业中一般是以突发或偶发事件的形式出现的,而且往往伴随火灾发生。爆炸所形成的危害性严重,损失也较大。
1、爆炸的分类
(1)按爆炸能量来源的不同分类
是指由物理因素(如温度、体积、压力)变化而引起的爆炸现象。例如蒸汽锅炉、压缩气体、液化气体过压等引起的爆炸,都属于物理爆炸。
物质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在物理爆炸后均不发生变化。
物理性爆炸的破坏特征:
a、物理爆炸可分为延性破裂和脆性破裂、疲劳破裂和腐蚀破裂,并分别具有明显的特征:
延性破裂的特征:破裂容器发生明显的变形,直径增大,壁厚减薄;破裂断口呈暗灰色锯齿形的纤维状,没有闪烁金属光泽,断口不齐平,与主应力方向成45°角,断口是斜断的;一般不产生碎裂;实际爆炸压力接近计算压力。
脆性破坏的特征:没有明显的伸长变形,壁厚一般没有减薄;裂口齐平,断口呈闪烁金属光泽结晶状,有人字形纹路;常破裂成碎块。常发生于温度较低或容器本身有裂纹及高强度钢制造的容器,因此破裂时压力水平较低。
疲劳破裂的特征:容器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直径没有明显增大,壁厚没有明显减薄;破裂断口存在两个区域,一是疲劳裂纹产生及扩展区,另一个是最后断裂区;不像脆性产生碎片而只有一个开裂破口;破裂是在压力反复交变后发生。
腐蚀破裂的特征:均匀腐蚀使容器壁均匀减薄,当其厚度不能承受压力时破裂。具有延性破裂的特征;晶间腐蚀是沿金属晶间局部腐蚀、破坏;应力腐蚀或疲劳腐蚀都是在腐蚀介质和应力共同作用下的一种破坏形式。
b、物理爆炸时没有烟火;
c、物理爆炸多数发生在装卸、倾倒时,也可能发生在充装、贮运过程中。
②化学性爆炸
是指使物质在短时间内完成化学反应,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和能量而引起的爆炸现象。
物质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在化学爆炸后均发生了质的变化。如乙炔铜、碘化氮、氯化氮等的爆炸。
化学性爆炸又可以进一步分为爆炸物分解爆炸、爆炸物与空气的混合爆炸两种类型。
爆炸物分解爆炸是爆炸物在爆炸时分解为较小的分子或其组成元素。爆炸物的组成元素中如果没有氧元素,爆炸时则不会有燃烧反应发生,爆炸所需要的热量是由爆炸物本身分解产生的。属于这一类物质的有叠氮铅、乙炔银、乙炔铜、碘化氮、氯化氮等。爆炸物质中如果含有氧元素,爆炸时则往往伴有燃烧现象发生。各种氮或氯的氧化物、苦味酸即属于这一类型。
   爆炸性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爆炸,需要一定的条件,如爆炸性物质的含量或氧气含量以及激发能源等。因此其危险性较分解爆炸为低,但这类爆炸更普遍,所造成的危害也较大。
化学性爆炸破坏的特征:
化学爆炸是在具备了可燃物、助燃剂、引燃引爆能量三个条件下发生的。它的爆炸威力大。
a、化学爆炸兼备延性和脆性破坏的特征。爆炸发生在高应力状态,气瓶呈现较大的变形,但升压过程极短,未达到完全变形就破裂,所以变形量不大,断裂口呈延性破坏的特征,与主应力方向成45°角。也有的呈脆性破坏的特征,裂口与主应力方向垂直、齐平,或呈U形;爆炸成碎片或碾成平板;
b、爆炸能量远远大于物理爆炸所释放的能量。根据可燃气体的成分和含量不同,爆炸能量可达物理爆炸时的4~90倍;
c、爆炸时发出火光,引起可燃物燃烧。爆炸后的残片中一般留有炭黑物;
d、具有特定的爆炸时机。当氧气瓶内存在一定的油脂时,一般发生在氧气充装压力超过3MPa以后,也有发生在关瓶阀的瞬间。可燃性气体引起的爆炸一般发生在充装关瓶时。或打开瓶阀用气时。也有发生在气割或气焊时。
(2)按爆炸的瞬时燃烧速度分类
①轻爆
物质爆炸时的燃烧速度为每秒数米,爆炸时无多大破坏力,声响也不大。如无烟火药在空气中的快速燃烧,可燃气体混合物在接近爆炸浓度上限或下限时的爆炸即属于此类。
②爆炸
物质爆炸时的燃烧速度为每秒数十几米至数百米,爆炸时能在爆炸点引起压力激增,有较大的破坏力,有震耳的声响。可燃气体混合物在多数情况下的爆炸,以及被压火药遇火源引起的爆炸即属于此类。
③爆轰
物质爆炸的燃烧速度为每秒1000~7000m.爆轰时的特点是突然引起极高压力,并产生超音速的“冲击波”。由于在极短时间内发生的燃烧产物急剧膨胀,像活塞一样积压其周围气体,反应所产生的能量有一部分传给被压缩的气体层,于是形成的冲击波由它本身的能量所支持,迅速传播并能远离爆轰的发源地而独立存在,同时可引起该处的其他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火炸药爆炸,从而发生一种“殉爆”现象。
2、化学性爆炸物质
依照爆炸时所进行的化学变化,化学性爆炸物质可分为以下几种:
(1)简单分解的爆炸物
这类物质在爆炸时分解为元素,并在分解为元素的反应过程中产生热量。属于这一类的有乙炔银、乙炔铜、碘化氮等,这类容易分解的不稳定物质,其爆炸危险性是很大的,受摩擦、撞击、甚至轻微振动即发生爆炸。如乙炔银受摩擦或撞击时的分解爆炸:

Ag2C2→2Ag+2C+Q

(2)复杂分解的爆炸物
这类物质包括各种含氧炸药,其危险性较简单分解的爆炸物稍小。含氧炸药在发生爆炸时伴有燃烧反应,燃烧所需的氧由物质本身分解供给。如苦味酸、TNT、烟花爆竹等都属于此类。
(3)可燃性混合物
是指由可燃物质与助燃物质组成的爆炸物质。所有可燃气体、蒸气和可燃粉尘与空气(或氧)组成的混合物均属此类。如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的爆炸反应:
2CO+O2+3.76N2=2CO2+3.76N2+Q

这类爆炸实际上是在火源作用下的一种瞬间燃烧反应。通常称可燃性混合物为有爆炸危险的物质,因为它们只是在适当的条件下,才变为危险的物质,这些条件包括可燃物质的含量、氧化剂含量以及点火能源等。可燃性混合物的危险性较前种为低,但较普遍,工业生产中遇到的主要是这类爆炸事故。
3、常见爆炸类型
(1)气体爆炸
①纯组元气体分解爆炸
具有分解爆炸特性的气体分解时可以产生相当数量的热量。摩尔分解热达到80~120kJ的气体一旦引燃火焰就会蔓延开来。摩尔分解热高过上述量值的气体,能够发生很激烈的分解爆炸。在高压下容易引起分解爆炸的气体,当压力降至某个数值时,火焰便不再传播,这个压力称作该气体分解爆炸的临界压力。
高压乙炔非常危险,其分解爆炸方程为:
C2H2→2C(固)+H2+226 kJ

如果分解反应无热损失,火焰温度可以高达3100℃。乙炔分解爆炸的临界压力是0.14MPa,在这个压力以下贮存乙炔就不会发生分解爆炸。此外,乙炔类化合物也同样具有分解爆炸危险,如乙烯基乙炔分解爆炸的临界压力为0.11MPa,甲基乙炔在20℃分解爆炸的临界压力为0.44MPa,在120℃则为0.31MPa。从有关物质危险性质手册中查阅到的分解爆炸临界压力多为20℃的数据。

乙烯分解爆炸反应方程式为:
C2H4→C(固)+CH4+127.4 kJ

乙烯分解爆炸所需要的能量随压力的升高而降低,若有氧化铝存在,分解爆炸则更易发生。乙烯在0℃的分解爆炸临界压力是4MPa,故在高压下加工或处理乙烯,具有与可燃气体—空气混合物同样的危险性。
氮氧化物在一定压力下也可以发生分解爆炸,按下述反应式进行:
N2O→N2+0.5 O2+81.6 kJ


NO→0.5N2+0.5O2+90.4 kJ

N2O的分解爆炸临界压力是0.25MPa,NO的是0.15MPa,在上述条件下,90%以上可以分解为N2和O2。

环氧乙烷的分解反应式为:
C2H4O→CH4+CO+134.3 kJ

2C2H4O→CH4+2CO+33.4 kJ

环氧乙烷的分解爆炸临界压力为0.038MPa,故环氧乙烷有较大的爆炸危险性。在125℃时,环氧乙烷的初始压力由0.25MPa增至1.2MPa,最大爆炸压力与初压之比则由2增至5.6,可见爆炸的初始压力对终压有很大影响。
②混合气体爆炸
可燃气体或蒸汽与空气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而后点燃,因为气体扩散过程在燃烧以前已经完成,燃烧速率将只取决于化学反应速率。在这样的条件下,气体的燃烧就有可能达到爆炸的程度。这时的气体或蒸汽与空气的混合物,称为爆炸性混合物。例如,煤气从喷嘴喷出以后,在火焰外层与空气混合,这时的燃烧速率取决于扩散速率,所进行的是扩散燃烧。如果令煤气预先与空气混合并达到适当比例,燃烧的速率将取决于化学反应速率,比扩散燃烧速率大得多,有可能形成爆炸。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和燃烧之间的区别就在于爆炸是在瞬间完成的化学反应。
在化工生产中,可燃气体或蒸气从工艺装置、设备管线泄漏到厂房中,而后空气渗入装有这种气体的设备中,都可以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到火种,便会造成爆炸事故。化工生产中所发生的爆炸事故,大都是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事故。
燃烧的连锁反应理论也可用于解释爆炸。爆炸性混合物与火源接触,便有活性原子或自由基生成而成为连锁反应的作用中心。爆炸混合物起火后,燃烧热和链锁载体都向外传播,引发邻近一层爆炸混合物的燃烧反应。而后,这一层又成为热和链锁载体源引发次一层爆炸混合物的燃烧反应。火焰是以一层层同心圆球面的形式向各个方向蔓延的。燃烧的传播速率在距离着火点0.5~1m以内是固定的,每秒若干米或者更小一些。但以后即逐渐加速,传播速率达每秒数百米(爆炸),乃至每秒数千米(爆轰)。如果燃烧传播途中有障碍物,就会造成极大的破坏作用。
(2)粉尘爆炸
粉尘爆炸是粉尘粒子表面和氧作用的结果。当粉尘表面达到一定温度时,由于热分解或干馏作用,粉尘表面会释放出可燃性气体,这些气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而发生粉尘爆炸。因此,粉尘爆炸的实质是气体爆炸。使粉尘表面温度升高的原因主要是热辐射的作用。
实际上任何可燃物质,当其成粉尘形式与空气以适当比例混合时,被热、火花、火焰点燃,都能迅速燃烧并引起严重爆炸。许多粉尘爆炸的灾难性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忽略了上述事实。谷物、面粉、煤的粉尘以及金属粉末都有这方面的危险性。化肥、木屑、奶粉、洗衣粉、纸屑、可可粉、香料、软木塞、硫磺、硬橡胶粉、皮革和其他许多物品的加工业,时有粉尘爆炸发生。为了防止粉尘爆炸,维持清洁十分重要。所有设备都应该无粉尘泄漏。爆炸卸放口应该通至室外安全地区,卸放管道应该相当坚固,使其足以承受爆炸力。真空吸尘优于清扫,禁止应用压缩空气吹扫设备上的粉尘,以免形成粉尘云。

①粉尘爆炸的特点
a、粉尘爆炸燃烧速度或爆炸压力上升速度比气体爆炸要小,但燃烧时间长,产生的能量大,所以破坏力和烧毁程度大;
b、爆炸粒子一面燃烧,一面飞散,受其作用的可燃物产生局部碳化,特别是碰到人体时会造成严重烧伤。在粮食企业粉尘爆炸事故中,此类情况屡见不鲜;
c、静止的粉尘被风吹起悬浮在空气中,若条件满足就会发生第一次爆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又使其它堆积的粉尘扬起,造成适合爆炸的粉尘雾溶胶,而飞散的火花和辐射热可提供点火源,又引起二次、三次或继发性多次爆炸,扩大爆炸危害;
d、即使参与爆炸的粉尘量很小,但由于伴随有不完全燃烧,导致在相对密闭的空间里,会残留大量的CO,将有引起CO中毒的危险。
②粉尘爆炸的影响因素
a、物理化学性质
燃烧热越大的粉尘越易引起爆炸,例如煤尘、碳、硫等;氧化速度越大的的粉尘越易引起爆炸,如煤、燃料等;越易带静电的粉尘越易引起爆炸;粉尘所含的挥发分越大越易引起爆炸,如当煤粉中的挥发分低于10%时不会发生爆炸。
b、粉尘颗粒大小
粉尘的颗粒越小,其比表面积越大(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粉尘所具有的总表面积),化学活性越强,燃点越低,粉尘的爆炸下限越小,爆炸的危险性越大。爆炸粉尘的粒径范围一般为0.1—100μm左右。
c、粉尘的悬浮性
粉尘在空气中停留的时间越长,其爆炸的危险性越大。粉尘的悬浮性与粉尘的颗粒大小、粉尘的密度、粉尘的形状等因素有关。
d、空气中粉尘的浓度
粉尘的浓度通常用单位体积中粉尘的质量表示,其单位为mg/m3。空气中粉尘只有达到一定的浓度,才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粉尘爆炸也有—定的浓度范围,即有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由于通常情况下,粉尘的浓度均低于爆炸浓度下限,因此粉尘的爆炸上限浓度很少使用。
(3)熔盐池爆炸
熔盐池爆炸属于事后抢救往往于事无补的灾难性事件,大多是由于管理和操作人员对熔盐池的潜在危险疏于认识引起的。机械故障、人员失误、或者两者的复合作用,都有可能导致熔盐池爆炸。熔盐池危险有:
①工件预清洗或淬火后携带的水、盐池上方辅助管线上的冷凝水、屋顶的渗漏水、自动增湿器的操作用水、甚至操作人员在盐池边温热的液体食物,都有可能造成蒸气急剧发生,引发爆炸。
②有砂眼的铸件、管道和封闭管线、中空的金属部件,当其浸入熔盐池时,其中阻塞和淤积的空气会突然剧烈膨胀,引发爆炸.
③硝酸盐池与毗邻渗碳池的油、炭黑、石墨、氰化物等含碳物质间的剧烈的难以控制的化学反应,都有可能诱发爆炸。
④过热的硝酸盐池与铝合金间的剧烈的爆发性的反应也可能引起爆炸.
⑤正常加热的硝酸盐池和不慎掉入池中的镁合金间会发生爆炸反应。
⑥落人盐池中的铝合金和池底淤积的氧化铁会发生类似于铝热焊接的反应.
⑦盐池设计、制造和安装的结构失误会缩短盐池的正常寿命,盐池的结构金属材料与硝酸盐会发生反应.
⑧温控失误会造成盐池的过热。
⑨大量硝酸钠的贮存和管理,废硝酸盐不考虑其反应活性的处理和贮存,都有一定的危险性。
⑩偶尔超过安全操作限的控温设定,也会有一定的危险性.
4、爆炸极限及其影响因素
(1)爆炸极限
可燃性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并不是在任何浓度下都会发生爆炸,而是必须在一定的浓度比例范围内才能发生燃烧和爆炸。
可燃气体、粉尘或可燃液体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发生爆炸的极限浓度称为爆炸极限。通常用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比(%)来表示。可燃粉尘则以毫克/升表示。
当混合物中可燃气体含量接近于反应当量浓度时,燃烧最激烈。若含量减少或增加,燃烧速度就降低。当浓度高于或低于某一极限时,火焰便不再蔓延。可燃气体或蒸气在空气中刚刚足以使火焰蔓延的最低浓度,称为该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同样,足以使火焰蔓延的最高浓度称爆炸上限。在上限和下限之间的浓度范围称爆炸范围。如果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的浓度低于下限,因含有过量空气,即使遇到着火源也不会爆炸燃烧;同样,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的浓度高于上限,因空气非常不足,所以也不会爆炸,但重新接触空气还能燃烧爆炸,这是因为重新接触空气后,将可燃气体的浓度稀释进入了燃烧爆炸范围。
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下限越低,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其爆炸的危险性越大。
几种可燃液体的蒸气爆炸极限

液体名称
爆炸浓度极限(%)
上限
下限
酒精
18
3.3
甲苯
7
1.5
松节油
62
0.8
车用汽油
7.2
1.7
灯用汽油
7.5
1.4
乙醚
40
1.85

9.5
1.5
甲烷
15
5.0
乙烷
15.5
3.0
丙烷
9.5
2.1
汽油
7.6
1.4
液化石油气
10
2

(2)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
爆炸极限不是一个固定值,它受着各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原始温度
混合物的原始温度越高,则爆炸范围越大,即下限降低,上限升高。



②原始压力
一般情况下,压力增加,爆炸范围扩大,压力降低,爆炸范围缩小。压力对爆炸上限的影响十分显著,而对下限的影响较小。
但是,也有例外的情况,例如磷化氢与氧混合,一般不反应,如果将压力降低至一定值,混合物反而会突然爆炸。
③惰性介质、杂物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惰性介质的加入可缩小爆炸极限的范围,当其浓度高到一定数值时可使混合物不发生爆炸。混合物中惰性气体量增加,对上限的影响较对下限的影响更为显著。
杂物的存在对爆炸极限的影响较为复杂,如少量硫化氢的存在会降低水煤气在空气混合物中的燃点,使其更易爆炸。
④容器的尺寸和材料
容器、管子的直径越小,则爆炸范围越小。当管径(或火焰通道)小到一定程度时,火焰即不能通过,这一间距叫临界直径,也称最大灭火间距。
容器的材质对爆炸极限也有影响,例如氢和氟在玻璃容器中混合,甚至在液态空气的温度下(-180℃以下)于黑暗中也会发生爆炸,而在银制容器中,在一般温度下才能发生反应。在通常情况下,一般钢制容器对爆炸极限无明显影响。
⑤氧含量
混合物中含氧量增加,爆炸极限范围扩大,尤其是爆炸上限显著提高。
可燃气体在空气中和纯氧中的爆炸极限范围



⑥能源
各种爆炸性混合物都有一个最低引爆能量,即点火能量。它是混合物爆炸危险性的一项重要参数。爆炸性混合物的点火能量越小,其燃爆危险性就越大。
燃烧和爆炸都需要一定的点火能源,火源的能量、热表面的面积、火源与混合物的接触时间等,对爆炸极限均有影响。如甲烷对电压100V,电流强度为1A的电火花,无论在什么浓度下都不会爆炸,若电流强度为2A,则爆炸极限为5.9%~13.6%,3A时为5.85%~14.8%。

⑦其他因素
除上述原因外,还有其它因素也能影响爆炸的进行。如光的影响,在黑暗中氢与氯的反应十分缓慢,但在强光照射下则能发生链锁反应导致爆炸。又例甲烷与氯的混合物,在黑暗中长时间都不会发生反应,但在日光照射下就会引起激烈的反应,如果比例适当,便会爆炸。另外表面活性物质对某些介质也有影响,在530℃时,氢与氧完全无反应,但如果投入石英、玻璃、铜或铁棒时,则发生爆炸。
5、爆炸的破坏作用
在石油化工生产中,一旦发生爆炸事故,会造成严重的物质损失及人员伤害,它的破坏性较其它事故更强。爆炸的破坏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震荡作用。在波及破坏作用的区域内,有一个使物体受震荡而被松散的力量。
(2)冲击波。随着爆炸的出现,冲击波最初出现正压力,而后又出现负压力。爆炸物的数量与冲击波的强度成正比,而冲击波压力与距离成反比关系。
(3)碎片冲击。机械、设备、建筑物爆炸后,碎片飞出,会在相当范围内造成伤害,其一会造成人员伤害,其二还可能砸坏邻近周围的设备等。石油化工生产中属于爆炸碎片造成伤亡的比例很大。
(4)造成火灾。一般爆炸温度在200~300℃左右时,对一般物质来说,因自燃点较高,不足以造成火灾。但是当设备破坏之后,从其内部喷射出来的可燃气体或液体蒸气,由于摩擦、打击或遇到其它的火源、热源可能被点燃着火;也有的工艺装置中的可燃物料在生产中的操作温度超过物料的自燃点,设备破坏后漏出,遇空气即自燃着火,爆炸后继而发生火灾,加重了爆炸的破坏力。石油化工生产中爆炸伴随火灾同时发生的事故是常见的。
爆炸破坏作用的大小,与爆炸物的数量、爆炸物的性质、发生爆炸时的条件和爆炸的位置有关。
作者: Quad    时间: 2016-12-8 10:00:14

多读书, 少扯淡                                      
作者: aklchinese    时间: 2016-12-8 10:15:23

Quad 发表于 2016-12-8 09:00
多读书, 少扯淡

所以你的意思说 。。。。。。。。。。。。。。。。。?
作者: aklchinese    时间: 2016-12-8 10:22:45

Quad 发表于 2016-12-8 09:00
多读书, 少扯淡

真是服啦你 你知道汽油在未输入气缸前,须先喷散称雾状(雾化)和蒸发,并按一定的比例与空气混和形成均匀的混合气。这种按一定比例混和的汽油空气混合物,称为可燃混和气.
所以说某种意义上 蒸发汽油和空气混和是可燃的 但是要刚刚好

是你没读书还是你不懂汽车制造呢
作者: love7153    时间: 2016-12-8 10:46:50

大脸娃娃 发表于 2016-12-7 09:11
不得不+1      ‘知识分子’抓住鸡毛当令箭,键盘侠精神可歌可泣...

最搞笑的是节目叫什麽 流言终结者。。这名字太low逼了
作者: liweike888    时间: 2016-12-8 11:31:03

Just4LD 发表于 2016-12-6 16:55
先学点文化知识再来上屎盖,Discovery有一期《流言终结者》里面专门针对这个做过实验。呵呵。 ...

虽然流言终结者确实证实打电话不会引发问题,但是世界大部分地区还是规定,在加油站的加油机附近不允许使用手机。 原因很简单,手机运作时其电子元件内的电流电压很低本身的威胁很小,但是由于手机存放的位置经常是裤兜,包包等纤维或皮革制品周围,其本身的导电性加上长期的拿出放入的摩擦,很容易在金属原件和其周围的空气内积攒电压产生静电,静电的电压是不可预测的,并有可能会引燃空气中的燃油气雾。 为了安全起见,加油站加油机附近不允许使用手机。

流言终结者只是一个科普节目,并不是权威机构。

规定就是规定,和证实不证实没关系,要么遵守要么滚蛋。
作者: liweike888    时间: 2016-12-8 11:36:01

Quad 发表于 2016-12-8 10:00
多读书, 少扯淡

规定就是规定,要么遵守,要么滚犊子。

扯蛋最多的就是你,复制粘贴一大堆,牛逼你去加油站加油的时候站在工作人员面前打个电话,然后等人家阻止你的时候把你这堆复制粘贴的东西用英文跟人家解释一遍,瞅瞅人家搭理你么。
作者: 董董    时间: 2016-12-9 12:15:01

wudidzwj 发表于 2016-12-6 18:32
明显是楼主说的话有问题
应该冲老太太大声说 回国吧

我是这个表情。。。。。
作者: 董董    时间: 2016-12-9 12:15:26

诸葛, 发表于 2016-12-6 18:59
对于这种老傻逼是没办法地!除非是洋大人说她她肯定乖乖听洋大人的!

估计听不懂?

   
作者: 董董    时间: 2016-12-9 12:16:40

fatality 发表于 2016-12-7 19:37
小米:我出5
苹果:我出7
华为:我出9

太可爱了。。。。。
作者: 董董    时间: 2016-12-9 12:17:55

Quad 发表于 2016-12-8 09:58
一、燃烧的基础知识
1、什么是燃烧?
燃烧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同时伴有发光、发热激烈的氧化反应 ...

你这个肯定不是自己写的。。。。
作者: 千.夜.冰    时间: 2016-12-9 12:29:55

我在BP见过坐在车里抽烟的大叔你敢信,我当时还在加油,吓死宝宝了~~
作者: david2011    时间: 2016-12-9 13:13:55

所以啊,有时候我们还得多多注意自己和自己父母的言行,免得给别人添堵
作者: fallrainsboy    时间: 2016-12-12 11:21:12

汽油挥发到空气中,到一定浓度会容易被引燃,就像之前台湾那个什么音乐节,撒了很多彩色不知道是玉米粉还是面粉的在空中,然后爆炸了。这种东西还是需要一定的浓度等各种条件在一起才会引爆,但是有一定概率发生的、危及到生命安全的,最好不要去做。就像在飞机上禁止之用电子设备一样。
作者: cleven    时间: 2016-12-12 14:55:25

哈哈,飞机上还说不能抽烟呢,我勒个去,如果要做个节目证明在飞机上吸烟一般来说点不着飞机,这节目我能做的比老友记还久。。。然并卵,人家还是不会让在飞机上吸烟。。。
作者: 健康新西兰    时间: 2016-12-12 17:42:02

你应该把话说全了:"请您不要在加油站打电话, 会爆炸的. " 这样效果应该会好很多
作者: skysadness    时间: 2016-12-14 16:39:03

Just4LD 发表于 2016-12-6 16:12
不用试,前一阵子有新闻说一个女司机想要看油加满了没直接点打火机把车点着了

不也没爆炸么,多简单的对 ...

加油站不可以打电话,有爆炸可能,看过实验视频,然后你很愚蠢
作者: fastfoursstar    时间: 2016-12-18 22:08:24

他们说的是可能性,如果手机质量问题,密封不严,或者汽油浓度过高,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就像飞机上玩手机一样,不是说一定会出事,而是要尽量万无一失,我觉得这个没必要争的,什么科学试验不实验的,如果有警示牌明确写明不让用手机就不要打擦边球 ,安全为题没什么可以争论的。
作者: 一抹夏凉    时间: 2016-12-18 22:26:22

现在有些中国老年人太不讲文明了,我说的是个别
作者: yeying823    时间: 2017-2-27 16:57:28

这个帖子的氛围很容易被点燃。。。。。。。。。。可以说是相当的危险。
作者: 北冰洋    时间: 2017-2-28 20:49:11

虽然我还没试过,但是BP新出的APP说是可以在车里付费,那也就是可以在加油站使用手机?
作者: Aucklander123    时间: 2017-3-1 17:52:34

Just4LD 发表于 2016-12-6 15:45
现在的手机,可以在加油站打电话

确实可笑,哪怕打一万次没事情,不代表你可以这么做
作者: Yuluzhang    时间: 2017-3-1 19:32:23

在这里吐槽没什么意思,果断制止不就完了。想说明什么?中国人没有素质吗?
作者: james.snow    时间: 2017-3-1 21:00:52

说不定老太太轻声的说了一句  西八




欢迎光临 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http://bbs.skytrade.co.nz/)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