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小别离》热播,戳中了无数中国父母的内心。然而,我却属于另一个“小别离”群体——陪读父母。
相比于可以自己出国留学的孩子,陪读群体的孩子年龄更小,需要父母照顾。我在今年年初,加入了这个群体。
女儿七岁,目前就读奥克兰一所华德福小学。
名词解释:华德福
华德福教育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方法,它将儿童的成长分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大约7年。早期教育注重于实践和手工活动并提供利于创新性玩耍的环境。在小学,重点是发展小学生的艺术才能和社会技能,培育创新和分析理解能力。这种教育模式始终强调想象力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且将价值观融合在学术、实践和艺术追求中。
如今,一年即将走过,感受最深的是:妈妈的状态,会直接决定孩子留学生活的状态。所以,我想聊聊对妈妈来说重要的事情。
相比能力,准备更重要
无论你是叱诧风云的商场女强人,还是能搞定一切的女汉子,到一个新的国家生活,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归零!
是的,无论你有多强的能力,一切从头开始。因此,相比于能力,准备更重要。
这个准备,指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所做的各种准备,不仅限于能力。为此,我在来新西兰之前,还专门去上了《如何帮助孩子更好适应新环境》的课程,现在回过头来再看,这堂课反而对我受益非浅。
物理环境
生活在那里,而不是经过那里
基于女儿上幼儿园的经历,我知道物理环境的适应是多么重要。
记得女儿上幼儿园前的几周,我每天都会带她去幼儿园转一圈,让她知道未来的幼儿园是什么样的,在哪里……对于要去国外生活的我们来说,说实话,我的心里也是忐忑不安的,所以我决定还是要继续这个做法,在去年先带女儿来奥克兰生活了一个月。
是的,生活,不是旅游。
以未来的学校为中心,对附近的房子、公园、图书馆、超市、购物中心、银行、餐厅、市集等等进行了“深度游”。
我认为,这里是未来我们要生活的城市,所以这样的了解是必须的。必不可少的是要去学校:在哪个教室上课,操场是什么样的,甚至卫生间在哪里,都和女儿一起了解清楚。
而这样的准备,使得我们搬来奥克兰以后,迅速进入了状态。
人文环境
关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我将人文环境总结为两种关系:一是与自己相处,二是与他人的关系。这个准备,其实更准确的说是审视自己。
你是一个可以和自己安然相处的人吗?面对孤独、无助、崩溃的情绪时,你有什么办法让自己度过情绪的难关?在陌生的国家陌生的城市里,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这就是对自己最好的爱护~
然而,并不仅限于此。在新环境里,你能运用当地的语言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吗?能够主动的和他人建立友谊吗?有问题的时候能够主动寻找资源寻求帮助吗?能够和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吗?
关于交友,我一直相信“吸引力法则”,做好自己,散发光芒,气场相同的人自然会被吸引而来。我很幸运地和有些KIWI家长成为了很好的朋友,但也能坦然接受和有些家长至今也没说过几句话的情况。
作为陪读妈妈,与老师关系的建立当然非常重要。女儿的主班老师是一个特别open的老师,在第一学期,由于女儿听不懂,我向老师请求提前把下周要讲的故事和要学的课程内容告诉我,我在家里用中英文给女儿先讲一遍。
▲女儿和她的主班老师
每天早上我们都会提前一些到学校,跟老师沟通汇报一下女儿的思想状况,比如她的担心、顾虑、不自信等等……真诚的客观的告诉老师,让他更多的了解我的孩子,慢慢我发现,他会有针对性的对女儿实施一些教育措施,帮助她融入和建立自信。
心理环境
焦虑是新环境的必修课
心理建设其实是最重要的一关。在新环境下,每一件事情都是新的,人的各种心理应激机制都会被调动出来。来之前对新环境充满了兴奋和期待,但来之后,面临柴米油盐的真实生活,我的心里充满了各种焦虑。
这种焦虑在于需要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大到买房买车,小到做饭买菜,更不用提孩子生病、开家长会、自己组装家具……以前在国内,爸妈负责接送孩子做饭,我负责工作和陪孩子玩,到了这里,所有的一切都要自己来做,工作赚钱、陪伴孩子、处理生活的大小事件。
在长时间紧张的状态下,我终于大病了一场。
向朋友哭诉这些不容易的时候,朋友问:这些困难难道你事先都没有想过吗?
不得不说,对于天生乐观冲动的白羊座来说,憧憬美好的生活很容易,想像困难却并不容易。真的要说:到国外生活,和去国外旅游,真的是两回事!
因此,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包括好的和坏的准备,真的是非常重要的。
欢迎光临 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http://bbs.skytrade.co.nz/)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