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标题:
世界冠军也是人。。只是想从人性的角度为运动员说句话。。。
[打印本页]
作者:
坎通纳
时间:
2006-8-2 15:44:29
标题:
世界冠军也是人。。只是想从人性的角度为运动员说句话。。。
其实有的时候问题并不是简单的出在运动员或冠军的身上,而是出在他们周围的人身上,出在盲目的鼓动和盲从的民众身上。 对明星生活的报道打开了很多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话匣子,镜头笔杆子当然也不会放过体育界的明星们,对冠军生活不停报道,对冠军视若神明的表现,人们的盲从,这些炒作很容易引起有知识,有见地的人士的不满与不爽,狂轰滥炸难免。在下不敢妄言谁对谁错,只是想从人性的角度为运动员和教练说句公道话,和感兴趣的朋友分享。 中国的运动员和教练对于体育事业的付出是其他国家的运动员和教练所不能比的,因为完全的专业化。对运动员来说,这付出包括了每天每在训练场上的挥汗如雨,也包括了他们系统学习文化科学的时间与精力,毕竟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而教练更是犹如父母一般关心弟子生活操作,带领调教,有时为了自己的运动员,教练(们)甚至牺牲和自己的家人团聚,牺牲对自己长亲幼子的照顾。有时想想,我们有我们的机会和自由来选择享受人生;而运动员(们),和教练(们)所拥有的只是那冗长的研究苦练和生命中短短的几秒钟的勃发。压力有多大呀。况且成功的只是个别人,他们从很小就开始训练,运动的高峰也只持续短短几年,退役时学习的黄金时期也过了,可以从事的项目就很有限了。所以说,决定做专业运动员时就几乎把一生都赌进去了。这种魄力其实是值得尊重的,成功了应该为他们高兴,没有成功也理应受到尊重的。 世界冠军是个出色的运动员,可归根到底是个人,一个有某种天赋的平常人,他的生活和训练状态在那几秒钟之前和之后本可以保持不变,(当然快乐和成就感是肯定有的),却难耐在被“点”作了大明星之后各种因素的非良性刺激,。比如媒体,比如赞助商,甚至比如政治因素。。也许其实有些话他不必说,有些事儿他不必做,却不得已去做,然后还被嚷嚷的漫天都是,搞得不得体了,还遭笑骂,其实挺那个的。。。 在没有成为世界冠军之前,没有人追踪他们,可以说很傻的话,过很快乐的日子; 在成为世界冠军很多很多年以后,也很难再有象他们辉煌时的那么多人疯狂的崇拜他们。即使在成名顶峰的时候,别人更关心的也是自己的利益,而不是抛开了冠军光环下的那个人。。 活在那么多眼睛嘴巴下面,累呀! 有没有想过,在他们多年以后碰到困难的时候,还有多少人会站出来? 更有甚者还会向他们落井下石呢。。。邹春兰是个体育界的例子, 麦克尔杰克逊是个 pop culture 的例子,还有更多的例子数不胜数。人走茶凉;变得可快,变得可怕,变得可悲。 可其实,从前现在和以后,他们自己也许并没有太本质性的变化,变的是他们身边的人对他们的态度,而他们也多少受着这“态度”的影响。 拥护冠军,爱戴给国家带来荣誉的人,是好事,我们更应该在拥护和爱戴之前,先端正我们自己的价值观,拿出起码的尊重,对他人,也对自己的信念。 记得很多年前读过的一个小故事,至今记忆犹新。。某足球队勇猛无敌,精彩赛事中所向披靡,球迷无数,疯狂至极。凯旋而归之际,机场人潮遮天,“最爱是你”“死了也为你们而着迷”之类的旗语翻飞。队员们签字合影,忙得不亦乐乎。忽见角落处有一队球迷,举牌上书:“一切都会过去的”,平静得似乎有些扫兴,anyway,小景很快被淹没在熙攘之中。几年过去了,又是一度赛事,球队却惨败而归,机场全无往昔之热闹,球员在稀稀寥廖人影中,又见那牌上书:“一切都会过去的”,向后寻,还是那一队球迷,还是那一份执著,平静的似乎有些伟大。。又几年过后,赢回来了,球队再次被熟悉的狂热包围,鲜花掌声之中,他们寻觅着那约定了的心语:“一切都会过去的”。找到了,坚定依然。整个球队和这一队球迷相视而过,目光里是深深的默契,平静的似乎早已承诺。 热爱体育,应该植根于对体育的理解和体育精神的崇拜,而不是由夺冠而衍生出来的各种shit. 热爱国家也是同样的道理。也许我们在呼唤有素质的冠军之前,更要呼唤有素质的媒体与民众。予己一份坦然,予人一份坦然,予中国一份坦然。
作者:
荼靡
时间:
2006-8-2 18:40:25
说得不错,运动员不应该长期生存在巨大的压力下...
作者:
实况MM
时间:
2006-8-2 20:26:43
是啊
谁都不容易,人们往往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
看来LZ是想要勋章啊,下了不少工夫呢!
欢迎光临 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http://bbs.skytrade.co.nz/)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