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标题: 小市民来瞎侃侃奥克兰——短见,抛砖引玉 [打印本页]

作者: woshinoah    时间: 2018-6-26 15:02:55     标题: 小市民来瞎侃侃奥克兰——短见,抛砖引玉

最近感觉不少人有种浮躁不安的情绪,作为小市民来瞎侃侃。
开个帖,说说个人看法,希望引出更多值得讨论的观点。

[attach]2238552[/attach]



生活问题老三套:交通,住房,物价。这些个问题在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是必然发生的事件。

1。交通方面
北上广的马路刚开始也不宽,今天却今非昔比。
中国能及时调整城市规划有他强势,高效和霸道的一面,这也是备受争议的一个优势,
大家喜欢土地私有,财富保障,不喜欢强拆和迁徙所以喜欢上了新西兰,那就该作为当地人感到庆幸,
因为别人的权益不会受影响,你也一样受到保护。在此,既然享受到了好处,就得忍受一下不便,比如
工期太长,影响交通便利,再比如一个人干活,四五个人看着等签字,这些都保障了绝大部分人的利益(工作环
境,强度和工作质量)。

回头看看,AKL虽然进步慢,但是也在积极变化,瓶口路段基本都在扩建。
比如新开通的18号高速,正在扩建的16号18号交接处,正在扩建的Albany段,和东区段,还有哈密尔顿方向的高
速等等。所以,政府正在努力,钱也花到了点上,只不过没从根上解决问题,收效慢。

2。住房
全世界哪儿都有这个问题(除了俄罗斯,朝鲜),大家不爽的是涨价快。
这里可以有很多因素,比如批用的土地少,供房慢,需求大,资源利用不合理(比如公屋)等等等等。
大面来说,房子反应的是整个国家经济走向,适当通胀促进经济成长,直接反应就是房价和物价,
所以一个国家房子涨价是必然,也是好事,只要是可控范围,那目前是否可控呢?最近政策和房市可以直接说明,
PS:所有卖货的都会说,这个东西好,热销,现在不买就没了,这是他们的生存方式,但是,信不信由你,
毕竟他们说的可能都是真的,但只占所有信息的40%或更少。
现在问题是,为什么买房,为什么不买房。如果自住,什么情况下买都合适,这里只要不懒,贷款都能担负,因
为有kiwi saver。叫嚣移民提高房价的会不会找自己原因?不会。有钱的边叫边买,心里想着赚大啦,没钱的,
房价再低都买不起,他们就叫叫,需要买的怎么样都会买。借用一个朋友的投资房理财概念,算个大账,年满三十,
kiwi saver/家里凑首付,买套房,一周一个人最低工资最少hours都有七百,买套三四房的房子,租出去两三间,
只需要自己还贷款两三百,再不济还利息不还本金,那生活就更美了,若干年后,卖房可以赚大钱(细账自己算),
更何况大家的工作收入还能更高,买房按理不是问题。
这个情况下,本地人买不起房是个伪命题,只是loser拒绝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另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房租可以这么
厉害,我觉得是租房市场大,拖动房市投资人多,中介喜欢拍卖销售,那当地年轻人肯定竞争不过,成功买房率就低。
再看政府措施,限制海外买家买房,刺激新移民去边城小镇,都是一招中的,不过毕竟既得利益人太多,不敢下
手太狠,所以成效很慢,可以暂缓问题,但不能解决问题。参考一下澳大利亚措施,自半年前开始,现有海外买
家租房空置房卖房都需要付巨额的税,直接让海外买家把房吐了出来,卖房的时候还不敢挣钱。不知道新西兰什
么时候有魄力这么干。


3. 物价
就跟前文说的一样,适当通胀加市场调节和升高的运营成本,导致物价变化,作为享受各方面福利的既得利益者
,我觉得没什么好非议的,自问,虽然什么都比以前贵,但是生活还是照样过,没有穷。大体感觉这里的社会制
度确认了正常社会成员可以均平富,多的人多付税,少得的人饿不死(哪儿都有不差钱的,不在讨论范围内),
这样其实催生了一批消极生活的人,他们做着流水线方式的活,拒绝成长,花着刚发的钱,缺少未来打算,然后
长大点回去抱怨社会。对于大多数有目标的人来说,多花的每一分钱都成了负担,因为这使得他们离想要的目标距
离更远。

解决方法:
关注留学生,他们来的时候带着钱,没钱的带着力气和目标,是很好的资源。留学生人数不多不少,对AKL的影响
缓慢,而且并没扎根,容易往外走。
所以疏散现有消费群体,可以从私立学校开始,政策鼓励,去临近的大城市或者靠近大城市的小镇办学,让学生随学校迁移,方便将来融入当地城市,加大他们驻留当地的可能性,随着外来人口的涌入,当地也会吸引餐饮,商家及各种服务行业,活力也会随着上升,吸引过去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就像若干年前的奥克兰,或者几年前的albany,继而通过低竞争,低成本,引起AKL本地人口的外迁。
其次关注小企业,大力鼓励家庭企业跟去小镇,提供安顿金,增加市场活力,和相互的竞争力,长期来看,这比持续补贴亏损企业有效且成本开销低多了。
另外,AKL靠租房给留学生的投资客在缺少这批金主以后是不是还有足够能力负担贷款,如若不能那房租降了,可售房是不是就也能多了呢?

总的感觉,新西兰是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没有条条框框让人不舒服或者不安。节奏一般慢的舒服,该快的时候也不含糊,这个地方正在按他的速度改变,我们也只能适应和调整,毕竟不管谁上台,做决定的时候考虑的都比一般人多。过度的评论和吹风会让人心浮气躁,虽然说完了还是该干嘛得干嘛,但做事的心态已经受到影响。

大家继续努力生活吧。




作者: lily    时间: 2018-6-26 15:20:29

............
作者: angelee123    时间: 2018-6-26 15:20:35

发展慢不是问题

问题是太tm慢了
作者: woshinoah    时间: 2018-6-26 15:33:35

angelee123 发表于 2018-6-26 15:20
发展慢不是问题

问题是太tm慢了

这是劳工保护,审批流程导致的做事风格,所以得想办法把现有人口迁出AKL,已经留了三年以上的肯定不会想走,那就迁走没稳定的那波,不知道他们考虑过没有,或者akl市长并不想这样,因为会对当地政绩产生太大影响
作者: superok    时间: 2018-6-26 16:14:53

官僚体系造成太慢哦~~
作者: trdeyoualbert    时间: 2018-6-26 18:12:03

将人都引出奥克兰
那奥克兰真的变成国际大督屎
作者: 本妞的小号    时间: 2018-6-27 19:25:31

                                    
作者: anzac_corp    时间: 2018-6-27 20:06:04

民主社会的弊端,政客首先考虑选举,做事情也是小步慢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很难像天朝或新加坡那样大刀阔斧地先做了再说
作者: 我醒着做梦    时间: 2018-6-28 11:14:22

感觉楼主很平和,有自己的思考
















作者: 呼啸寒风    时间: 2018-6-28 11:40:34

经济结构决定无药可救的下场
作者: keepower    时间: 2018-6-29 20:01:06

人口不到500万的小国家和13亿人的大国相比本来就是苹果
作者: 陌生的香港人    时间: 2018-7-12 09:14:16

和國內不一樣 這裡的城市規劃理念其實並不鼓勵道路變寬 就是要變寬  也是行人公交自行車一起用 絕對不只是只給汽車使用 相信和樓主的理解有根本性的不同
作者: NewLynnHse    时间: 2018-7-12 09:18:23

很多东西都是康嫂和AT那帮白痴搞出来的,这两个机构必须解散奥克兰才有希望进步
作者: 直面异议    时间: 2018-7-12 11:53:04

奥克兰的规划有问题。住宅这种东西应该提倡多种所有制。

政府房要均匀分配到各个区。
作者: 直面异议    时间: 2018-7-12 11:53:07

奥克兰的规划有问题。住宅这种东西应该提倡多种所有制。

政府房要均匀分配到各个区。
作者: 小小星走天涯    时间: 2018-7-14 23:27:20

我觉得楼主没有说到重点,还是挑优点来说,有失公平,房价问题绝对是政府的职能低下问题,魄力非常重要,这点我比较欣赏墨尔本。
作者: Davis-bai    时间: 2018-7-21 12:26:35


作者: GoToNorthAKL    时间: 2018-7-22 04:18:58

马路宽不好,容易肇事,你不知道从哪里就飞过来一辆车,一个摩托。中国是宽马路,两面是居民楼,出门都要从居民区出来,在马路上寻找交通工具,造成拥堵。
作者: suryc66    时间: 2019-11-21 14:15:54

本帖最后由 suryc66 于 2019-11-21 15:18 编辑

浮夸了吧。怎么算得出来一周最少hours都有700+?最低工资17.7 税前也才刚700。税后到手700整也得时薪21块!已经是华人的中位数了

作者: MusicPlant    时间: 2019-12-18 14:06:32

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
作者: take-away    时间: 2019-12-21 10:09:56

GoToNorthAKL 发表于 2018-7-22 05:18
马路宽不好,容易肇事,你不知道从哪里就飞过来一辆车,一个摩托。中国是宽马路,两面是居民楼,出门都要从 ...

为什么国内居民区外面就是马路吗?城市规划时一般主路边上都有绿化带和辅路,开发商和市政规划部门勾兑勾兑,绿化带和辅路就变成小区的花园和小区路了,至于居民住进来后堵车的事那是不归城市规划部门管了




欢迎光临 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http://bbs.skytrade.co.nz/)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