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太难了,我搞不定”
“我有孩子,不能兼顾工作和家庭”
“这个房子要$1000/周,肯定租不出去”
“我刚毕业,不认识多少人,不好拓展客户群”
………
类似的话或想法你是不是经常说或经常这样想?
我的建议是这样告诉你自己:
“这个事情我想解决它,从哪里开始?”
“我怎么才可以认识更多的人?”
“我有孩子,也想工作,怎么做才可以兼顾?”
“这个房子有哪些优点,我争取以这个价格租出去!”
小时候,我们都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八个盲人分别摸到了大象不同的部位,有的说大象是扇形,有的说是柱子,有的说是皮鞭… 我们习惯以自己固有的认知去定义我们遇到的问题, 而我们的认知70%有可能是不对的,就像深井里的小青蛙,呆在深井里觉得天就是圆的。
所以如果你想改变现状,请停止定义你的人生,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有无限可能。
我出生在河南一个极为普通但对我来说充满了温暖回忆的地儿,那个村上姓赵和姓马的最多,所以叫赵马庄儿, 我也是一个上大学前连土豆都没吃过的地道村妞儿。可谁能想到现在在新西兰生活的很滋润,自己有一个的小公司,还是另一家公司的合伙人呢? 是,成长的过程不是那么愉悦,蜕变总是要付出代价的不是?
一路走来,我觉得让我受益的就是对成功的渴望和对自己人生不设限的习惯,倒不是说我现在有多成功,而是我一路都在超越过去的自己,都在进步。
回过头来,我自己都觉得惊喜。
很小很小的时候,爸爸对我和两个姐姐说:“你们三个长大了一人在北京,一人在上海,一人在广州,我和你妈老了以后去你们三个家里轮流住。” 大概那时就播下了一棵不安定的种子,我上大学没有报一个河南的大学,非常渴望走出家门口。成年后,我们三个有几年超额圆满的完成了爸爸的愿望,分别在不同的洲:大洋洲,亚洲和北美。
上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让我们用“如果,就”造句,我造了一个“如果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不能上大学的句子” 还被老师在课堂上表扬,一直记到现在。
现在我觉得这种播下种子的教育方法很好, 为此深深感激我的父母。 现在我也用同样的方法教我的孩子,就是不给她们的人生设限制。
《逆商》 这本书中把人类分为三类: 放弃者,扎营者和攀登者。
放弃者随遇而安,贪图安逸,喜欢逃避和放弃。
扎营者曾经有过辉煌,获得了一定的地位,他们就松懈下来,在原地安营扎寨。
而攀登者则是永不停歇,追求卓越。
不管你是什么人,都是自己给自己的定义,而活成什么样子,是你自己决定的。
此篇和大家共勉,希望我们一直能做一个生活的攀登者,做自己的英雄。
欢迎光临 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http://bbs.skytrade.co.nz/)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