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标题: 关于最新的Maclean 高中学区划片,有什么内幕吗? [打印本页]

作者: Yaodong Jia    时间: 2021-5-30 20:08:00     标题: 关于最新的Maclean 高中学区划片,有什么内幕吗?

本帖最后由 Yaodong Jia 于 2021-6-2 22:08 编辑

最新的划片还没出,但我发现一些处于MacLean高中学区边缘的房子,像32 Britannia pl, halfmoon bay, relab,上的估计远远低于one roof 和homes 。而通常,relab应该是高的那一个。我发现类似处于边缘区域的房子估计貌似都比较反常。根据relab在房屋估值上的表现,我怀疑这是不是因为relab从政府,或者咨询咨询公司那里得到了关于学校分区的最新消息吗?

作者: 陶陶    时间: 2021-5-30 20:27: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Yaodong Jia    时间: 2021-5-30 21:00:27

陶陶 发表于 2021-5-30 20:27
Pakuranga College学区已经大到离谱了,Gill Road北边再怎么改也不可能改出Macleans College的学区 ...

Pakuranga College 不到2100学生,Macleans College2600学生,Howick2100学生,从学生数量上看,调整是肯定的。就是看是调哪里了。
作者: bubugu    时间: 2021-5-30 21:20:46

Yaodong Jia 发表于 2021-5-30 21:00
Pakuranga College 不到2100学生,Macleans College2600学生,Howick2100学生,从学生数量上看,调整是肯 ...

不要忘记,macleans 有300多个是海外学生,还有那些out of zone 的学生。如没有海外学生又政府不许收out of zone 学生. Macleans 可能要扩大校区才可有足夠学生!
作者: songinator    时间: 2021-5-30 21:21:28

bubugu 发表于 2021-5-30 21:20
不要忘记,macleans 有300多个是海外学生,还有那些out of zone 的学生。如没有海外学生又政府不许收out  ...

没错。。。。  我之前有个帖分析过  
作者: bubugu    时间: 2021-5-30 21:27:56

songinator 发表于 2021-5-30 21:21
没错。。。。  我之前有个帖分析过

这么多年Macleans 根本存在收生不足的问题!
作者: Yaodong Jia    时间: 2021-5-30 22:25:40

songinator 发表于 2021-5-30 21:21
没错。。。。  我之前有个帖分析过

多谢,我刚刚拜读了您2013年的帖子“(9月3日更新完毕)我所了解的东区,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信息”,很有利帮助,十分感谢!
作者: 新西的蓝    时间: 2021-5-31 02:39:13

Maclean 的房子不愁卖- - 这个东区Agents普遍的口头禅
作者: [email protected]    时间: 2021-5-31 08:04:47

bubugu 发表于 2021-5-30 21:27
这么多年Macleans 根本存在收生不足的问题!

中区名校都很多out of zone. 经济不错的家庭,一般送孩子去私校了。
作者: songinator    时间: 2021-5-31 09:33:30

Yaodong Jia 发表于 2021-5-30 22:25
多谢,我刚刚拜读了您2013年的帖子“(9月3日更新完毕)我所了解的东区,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信息”,很 ...

我都没回头看了。。。。。多谢捧场啊哈哈 我也得回去看看
作者: songinator    时间: 2021-5-31 09:35:12

新西的蓝 发表于 2021-5-31 02:39
Maclean 的房子不愁卖- - 这个东区Agents普遍的口头禅

真的  华人家长再穷不能穷教育    私校这个东西不是咬咬牙就能送的   担心孩子受刺激攀比  

更不用说学费交了就没了    房子保值  还不如买校区房
作者: Jan90    时间: 2021-5-31 10:35:15

songinator 发表于 2021-5-31 09:35
真的  华人家长再穷不能穷教育    私校这个东西不是咬咬牙就能送的   担心孩子受刺激攀比  

更不用说学 ...

真有钱的人考虑的跟我们一样吗,保值不是他们考虑的东西,体面才是,圈子才是
作者: Yaodong Jia    时间: 2021-5-31 10:52:54

Jan90 发表于 2021-5-31 10:35
真有钱的人考虑的跟我们一样吗,保值不是他们考虑的东西,体面才是,圈子才是 ...

我觉得有钱人发展社交圈和老百姓不一样。老百姓咬咬牙,送私校,然后这就是我们唯一的破圈的机会了,但有钱人有的是社交平台,各种club,高效的多,根本不在会学校这个圈子。
作者: Yaodong Jia    时间: 2021-5-31 10:54:28

songinator 发表于 2021-5-31 09:33
我都没回头看了。。。。。多谢捧场啊哈哈 我也得回去看看

愿意写这么对东西无偿分享给大家的,都是好人。好人一生平安!
作者: anzbank    时间: 2021-5-31 10:56:11

三面都是海,学区再缩就没了,新留学生这3,5年都没戏了,可见的未来华人移民的热潮也断档,等这波过去10-15年的亚洲移民的孩子上完学包括中区的“名校”的光芒就要逐渐褪色,avondale,lynnfield,mt roskilll grammar都是如此,没生源继续追这个噱头自然就没有卖点,未来奥克兰市东南亚太平洋岛国和印度移民的天下。当然学区房要跌也不至于,未来最低工资40,一杯咖啡20,房价地价怎么“跌”都有限了
作者: simoWang    时间: 2021-5-31 11:04:32

大概率感觉会缩校区的,那些说不会缩的或者生源不足肯定最近没有去过那附近,一条街,五分之一的房子都在开发,,,,推掉盖联排……或者分割搞TOWNHOUSE,看着学区不大,但是,这么一玩,校区内的房子数量就爆表了………………那么,校区内的学生数量就太多了……………………
作者: songinator    时间: 2021-5-31 11:07:44

Jan90 发表于 2021-5-31 10:35
真有钱的人考虑的跟我们一样吗,保值不是他们考虑的东西,体面才是,圈子才是 ...

我是在说真有钱的么????我说的是工薪阶层想要孩子上好学校的

你理解错了
作者: songinator    时间: 2021-5-31 11:10:03

Yaodong Jia 发表于 2021-5-31 10:52
我觉得有钱人发展社交圈和老百姓不一样。老百姓咬咬牙,送私校,然后这就是我们唯一的破圈的机会了,但有 ...

没错  你想挤破头让孩子进去   但是那个圈子不是你想孩子挤进去就能挤进去的      人家课后都说家里庄园游艇老爸的生意啥的  刚去了哪里玩怎么怎么样    最后搞得自己的孩子反而自卑了 何必呢
作者: [email protected]    时间: 2021-5-31 11:21:56

songinator 发表于 2021-5-31 11:10
没错  你想挤破头让孩子进去   但是那个圈子不是你想孩子挤进去就能挤进去的      人家课后都说家里庄园 ...

自卑就没可能成为动力吗?
作者: Yaodong Jia    时间: 2021-5-31 11:24:08

本帖最后由 Yaodong Jia 于 2021-5-31 11:36 编辑
songinator 发表于 2021-5-31 11:10
没错  你想挤破头让孩子进去   但是那个圈子不是你想孩子挤进去就能挤进去的      人家课后都说家里庄园 ...

非常同意。

送孩子上私校不像买名包名表名车一样,咬咬牙,花几个月的工资买一个LV, 然后在聊天中不经意的说出来,我孩子在私校。
宝宝和包包不一样,是有自尊心的。 而这种自卑会跟着孩子一辈子。

有句话说的好:但凡辛苦,便是强求.

作者: 猩猩都叫兽    时间: 2021-5-31 12:35:19

anzbank 发表于 2021-5-31 10:56
三面都是海,学区再缩就没了,新留学生这3,5年都没戏了,可见的未来华人移民的热潮也断档,等这波过去10-1 ...

校区这个东西吧,见仁见智。大概率送去校区了,出来也还是那样,找工作,买房,还贷款。其实走的还是父母这辈的老路。最蠢的是那种家庭条件一般甚至偏下的还要硬挤进私校的,不是那个圈子非要浪费钱。私校毕业了,就算你去了悉尼大学,美国大学,毕业了,找了份不错的工作,这才是开始而已啊。后面还要费劲巴力买房还贷,再努力吧自己的孩子再送去校区,去鸡娃,最后出来和爷爷辈和父母辈一样啊。。。按现在躺平的思路看, 这些人是新时代的奴隶啊,累死累活几代人为鸡地屁做贡献啊哈哈。

中产,哪怕是偏上的中产,千万别浪费钱培育孩子,特别是两个孩子或者以上那种。走正常的路就行。出来后,还能分你这辈和上一辈四个老人的基业,否则很可能就在孩子这代人把家业散尽了。等再下一代,就啥都没了可能。这不是小概率事件,而是特别大概率的事件。当然如果这代人有钱,自然要给孩子最好的,无可厚非。条件一般的偏下的,一般也不追求这些,反而孩子将来带来的回报可能更大。就是中间这群人,有点财力又不大,咬牙坚持也行但是没富余的,真的要对教育问题慎重,大概率是投资无回报,最后孩子过得可能还不如你这代人。与其这样不如拿有限的资金投点资,买个房,将来再差孩子不用为了还房贷活着,生活质量绝对杠杠的。
作者: [email protected]    时间: 2021-5-31 13:21:35

猩猩都叫兽 发表于 2021-5-31 12:35
校区这个东西吧,见仁见智。大概率送去校区了,出来也还是那样,找工作,买房,还贷款。其实走的还是父母 ...

你只能做腥腥叫兽。
作者: 房奴甲    时间: 2021-5-31 13:30:53

[email protected] 发表于 2021-5-31 13:21
你只能做腥腥叫兽。

猩猩绝对练达通透。别人的智慧人家肯分享是旁观者的福气。
作者: 紫鹤    时间: 2021-5-31 13:36:22

[email protected] 发表于 2021-5-31 13:21
你只能做腥腥叫兽。

我觉得猩猩都教授很有想法,很通透。当然肯定不是所有人都认同他的观点。有不同观点也很正常。
作者: 我要买车    时间: 2021-5-31 15:20:3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Jan90    时间: 2021-5-31 15:21:50

我要买车 发表于 2021-5-31 15:20
对,听他的没错,下次买投资房一定买pakuranga,不买farm cove。而且还要买pakuranga plaza这边的 ...

哈哈哈哈哈 对对对
作者: Yaodong Jia    时间: 2021-5-31 15:31:16

猩猩都叫兽 发表于 2021-5-31 12:35
校区这个东西吧,见仁见智。大概率送去校区了,出来也还是那样,找工作,买房,还贷款。其实走的还是父母 ...

谢谢分享,十分受用。

我的理解是,与其鸡娃,还不如鸡自己。自己出息了,娃也就成功了一大半。自己没成功,娃依然有可能给别人打一辈子工。
作者: angelee123    时间: 2021-5-31 15:38:10

Yaodong Jia 发表于 2021-5-31 15:31
谢谢分享,十分受用。

我的理解是,与其鸡娃,还不如鸡自己。自己出息了,娃也就成功了一大半。自己没成 ...

很有道理,自己一辈子没做到的

指望着把孩子送到私立花个几十万就做到

成功要是这么简单,现在满大街都是贝索斯了
作者: 猩猩都叫兽    时间: 2021-5-31 15:51:57

紫鹤 发表于 2021-5-31 13:36
我觉得猩猩都教授很有想法,很通透。当然肯定不是所有人都认同他的观点。有不同观点也很正常。 ...

因为身边听过,看过这样的有一些,不敢说是大多数人这样,但是相当一部分是。很多家长抱着望子成龙的心态,不惜成本的投入,又练琴又报美术班的,不顾自己工作去陪娃,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钱,没给孩子留下, 孩子也没混出来。最后还要啃老,过得还不如父母这代人。我想谁身边,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例子。

倒不是说教育无用。而是现在的教育过头了。以后很多行业都有自己行业系统内部的认证了,可能就是个几周几个月的课程(类似中介证书),拿到了,就可能能在行业内找到工作,不需要大学教育了都,都是向专业化专科化发展。美术音乐这些,确实陶冶情操,但是能当饭吃的没几个最后。一般家庭培养孩子的目的,不就是为了他们将来生活的好点吗,归根结底还是money talk啊。中产有点基业,外加上祖父母辈的,结合适当投资,等孩子大点,只要思想健全身体健康,不为生计发愁,没准又能开创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或者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这个可能比通过上学实现阶级跨越的希望大些哈哈),真的没必要再走上父母奋斗这条路了。
作者: bubugu    时间: 2021-5-31 15:52:36

simoWang 发表于 2021-5-31 11:04
大概率感觉会缩校区的,那些说不会缩的或者生源不足肯定最近没有去过那附近,一条街,五分之一的房子都在开 ...

假如Macleans 没有300个海外学生和百多个out of zone 的学生。那400 多个学生不见了,他只可以在校区內找学生,那代表校区內要新建三至四百间房子才足夠有新的学生。如没有足夠的学生或房子,就要扩校区!現在不只校区內很多发展,校区外的pakuranga 的联排更多,Macleans 校区內一地大部只可分三房,但pakuranga 可分五至七房或apartment。 pakuranga college 以后接收学生的压力更大!你想想Macleans 不夠学生但pakuranga 太多学生,你是政府会怎样做!问题是Macleans 校区那有足夠地可建四百间新房子?
作者: 猩猩都叫兽    时间: 2021-5-31 16:17:07

本帖最后由 猩猩都叫兽 于 2021-5-31 16:18 编辑
我要买车 发表于 2021-5-31 15:20
对,听他的没错,下次买投资房一定买pakuranga,不买farm cove。而且还要买pakuranga plaza这边的 ...

这可是你总结的。我可没这么说。哈哈。

pakuranga的我能分的不能分的都卖了。我觉得还不错了,起码在十年前,以有限的资金,获得了最大的回报。当然和市场大市是分不开的。但是如果那时拿同样的钱去买了个好区的半腹地,肯定是没有今天的回报的。这和你今天是买manurewa大地,还是花同样钱买elleslie半腹地,十年后回头看,可能是一样的结果。哪怕就是plaza这的,大地都奔270万了。10年前60万不到。你可以去看看数据,东区其他地方的回报,我觉得大多数没这个附近好。当然,那时买是靠运气,什么都不懂。只是觉得离高速近点,方便点稍微。

投资,只看区,必然是不全面的。那时只是懵懂的买。经常有人私信我,问我这个房子怎么样,市场怎么样等,我都和他们说相似的内容,就是买房看时机,把握住大方向,最后是敢于行动。
作者: qiqiapple    时间: 2021-5-31 16:18:58

anzbank 发表于 2021-5-31 10:56
三面都是海,学区再缩就没了,新留学生这3,5年都没戏了,可见的未来华人移民的热潮也断档,等这波过去10-1 ...

Lynfield college 这个学校怎么样? 曾经不错么?现在不好了么?我们家在这个zone,但对它都不是很了解,6分的学校.
作者: songinator    时间: 2021-5-31 16:27:54

qiqiapple 发表于 2021-5-31 16:18
Lynfield college 这个学校怎么样? 曾经不错么?现在不好了么?我们家在这个zone,但对它都不是很了解,6分的 ...

混的。。。。。。。 我以前认识一个人在那个学校
作者: 陶陶    时间: 2021-5-31 20:27:0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陶陶    时间: 2021-5-31 20:30:0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zhong5487    时间: 2021-5-31 21:40:32

Yaodong Jia 发表于 2021-5-31 10:52
我觉得有钱人发展社交圈和老百姓不一样。老百姓咬咬牙,送私校,然后这就是我们唯一的破圈的机会了,但有 ...

真的父母高大上也就算了。做点小本生意,卖个房子,炒房子赚了点钱那种,真的就不要非去挤所谓的圈子了,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
作者: zhong5487    时间: 2021-5-31 21:45:20

猩猩都叫兽 发表于 2021-5-31 12:35
校区这个东西吧,见仁见智。大概率送去校区了,出来也还是那样,找工作,买房,还贷款。其实走的还是父母 ...

我觉得挺对的,但是这个中产是个啥概念呢?比如1000万纽币净资产,算是中产还是啥,都说中产阶级。不太清楚中产细化到财富是个啥概念
作者: 呼啸寒风    时间: 2021-5-31 22:44:31

zhong5487 发表于 2021-5-31 21:45
我觉得挺对的,但是这个中产是个啥概念呢?比如1000万纽币净资产,算是中产还是啥,都说中产阶级。不太清 ...


当年香港财政司长曾俊华月入30万港币,自诩中产一员。“中产可以指一种生活方式,未必只由薪酬定义,中产是指成长背景及生活圈子,我自己成长于中产家庭,大学毕业,妻子也是专业人士,我的子女也是中产,社交圈子都是中产人士。我看过有文章说喝咖啡的人是中产,或喜欢看法国电影的人是中产,我喜欢看电影或饮茶,与一般中产阶级的生活没有大分别。”
作者: zhong5487    时间: 2021-5-31 23:17:03

呼啸寒风 发表于 2021-5-31 22:44
当年香港财政司长曾俊华月入30万港币,自诩中产一员。“中产可以指一种生活方式,未必只由薪酬定义,中产 ...

哈哈,话虽如此,但是在新西兰这种地方,中产无需用这些虚的去衡量,就经济衡量来说,到底怎么个水平算中产呢
作者: songinator    时间: 2021-6-1 00:04:47

zhong5487 发表于 2021-5-31 23:17
哈哈,话虽如此,但是在新西兰这种地方,中产无需用这些虚的去衡量,就经济衡量来说,到底怎么个水平算中 ...

https://www.stats.govt.nz/experimental/how-wealthy-am-i
作者: 脚踏车AMG    时间: 2021-6-1 03:30:08

angelee123 发表于 2021-5-31 15:38
很有道理,自己一辈子没做到的

指望着把孩子送到私立花个几十万就做到

没错,尤其是新西兰的私校,说白了就是个小移民国家,生源能好到哪去呢
作者: Dispoil23    时间: 2021-6-1 08:51:52

本帖最后由 Dispoil23 于 2021-6-1 09:09 编辑

上公或上私完全是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决定的,当然两头也有一部分极端但不是主流无需讨论。如果你觉得为什么要花那个钱去私校或者犹豫不决那就基本说明你经济能力没到一定的高度,一些整天盘算学区房或私校哪个合算的不适合,还有你觉得这一年两三万的学费还算是比钱那花出去还得抖一抖的那必然追求回报希望孩子能在私校有质的飞跃的不适合。真正的有钱人觉得孩子不去私校那去哪里?他们没觉得孩子去了私校后就一定要怎么样。就像以前我总觉得那些买新车的都是傻x,明知一入就跌掉好几钱还要入坑,回头看自己是傻x,因为人家根本不在乎在乎那几千。一句话贫穷限制想象。以上所说的是对有校区不用的那些人,但如果zone里没好的或还过得去的公校那就是另个概念了

作者: K_tomo    时间: 2021-6-1 10:20:44

同意楼里说的,鸡娃不如鸡自己了。我以前的kiwi老板,非常有钱,算得上是本地大开发商了,对小孩完全没有学习上的要求,只要不惹事就好了,当年都是就近读的算是差的公立学校了。儿子现在都在自家公司里做,私校毕业的同事还在给他们家打工。
作者: zhong5487    时间: 2021-6-1 10:37:37

K_tomo 发表于 2021-6-1 10:20
同意楼里说的,鸡娃不如鸡自己了。我以前的kiwi老板,非常有钱,算得上是本地大开发商了,对小孩完全没有学 ...

鸡自己普通人也很难鸡出来啊,除非特别的本事或者运气,要不就家里有钱,一般人翻身太难,怎么鸡都很难跨越阶级
作者: 房奴甲    时间: 2021-6-1 10:43:29

前几年认识个韩国女的,pinehurst毕业的。自己读的奥大什么艺术类专业。结果嫁了个没本事光亏钱的,还连生俩娃。一家四口没房子,租个华人那种独立出入半地下房子住。孩子现在都快上中学了。这女的也不知道发愁,每天打扮漂漂亮亮送完孩子上学自己去健身房,也不说自己再读个书找个工作或者怎么经营一下。她父母也只有个很小的公寓。这是没有什么钱的人家非要富养女儿的结果。钱花了,女儿养成了温室花朵,不谙世事,做父母的也没有能力继续支持孩子了。这个女的还挺漂亮高挑,做派优雅得体。要是钓到金龟婿也能过得不错,可惜给教傻了,被个猥琐男骗到。我要是她父母真是要悔死了。
作者: Jan90    时间: 2021-6-1 11:34:05

房奴甲 发表于 2021-6-1 10:43
前几年认识个韩国女的,pinehurst毕业的。自己读的奥大什么艺术类专业。结果嫁了个没本事光亏钱的,还连生 ...

我现在抬头能看见的几个同事,有Macleans做call centre跟sales的,有St Cuth做数据分析的,Kings毕业那位接近50,是call centre老大,我国内高中毕业的,来这边直接奥大,这说明啥
作者: Jan90    时间: 2021-6-1 11:38:16

Jan90 发表于 2021-6-1 11:34
我现在抬头能看见的几个同事,有Macleans做call centre跟sales的,有St Cuth做数据分析的,Kings毕业那位 ...

补充一下,我老板是南区MIT毕业的,他说那时候他是MIT第一批本科的,我老板的老板,Dunedin长大的,没读过啥私校
作者: kikilulu    时间: 2021-6-1 11:38:44

Jan90 发表于 2021-6-1 11:34
我现在抬头能看见的几个同事,有Macleans做call centre跟sales的,有St Cuth做数据分析的,Kings毕业那位 ...

说明个例并不能代表整体,身边一个人或者几个人情况很难说明整体的情况。
作者: 猩猩都叫兽    时间: 2021-6-1 11:48:54

zhong5487 发表于 2021-5-31 21:45
我觉得挺对的,但是这个中产是个啥概念呢?比如1000万纽币净资产,算是中产还是啥,都说中产阶级。不太清 ...

中产在经济上的范围很难定义,是个很大的范围。可能从年收入6万(比如)到年收入60万,可能都可以被划归为中产。简单的规划法,就是如果你买个水果蔬菜这样,都要比价的,那估计大概率是穷人或者中产底层。如果你买个比如dyson的吸尘器1000左右的东西,需要比价或者看到这家比那家便宜20就去另一家买的,大概率算中产了。有消费能力,但是不能那么自如的消费,都可以算中产。中产也有等级。
作者: 猩猩都叫兽    时间: 2021-6-1 12:28:01

kikilulu 发表于 2021-6-1 11:38
说明个例并不能代表整体,身边一个人或者几个人情况很难说明整体的情况。 ...

嗯,确实是。但不可否认,上什么学校,大概率出来也是普通人。真的成龙成凤的真是凤毛麟角。有时想不明白,华人总体算比较精明的群体,小算盘打的都很细,投资回报追求都很高,最后到孩子投资这块,这么大赔本几率还要去做,让自己很焦虑还。
作者: 杨杨杨杨    时间: 2021-6-1 12:35:41

上不了MacLean A班的话 普通班跟其他高中也差不多
作者: [email protected]    时间: 2021-6-1 12:37:10

猩猩都叫兽 发表于 2021-6-1 12:28
嗯,确实是。但不可否认,上什么学校,大概率出来也是普通人。真的成龙成凤的真是凤毛麟角。有时想不明白 ...


你没玩过大富翁游戏吧?生孩都不赚钱。当然,你可能没娃。根本不懂作为父母只知付出不求回报。
作者: 我要买车    时间: 2021-6-1 12:45: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猩猩都叫兽    时间: 2021-6-1 13:06:35

[email protected] 发表于 2021-6-1 12:37
你没玩过大富翁游戏吧?生孩都不赚钱。当然,你可能没娃。根本不懂作为父母只知付出不求回报。 ...

我当然有孩子啊,还不止一个。不生孩子赚钱干嘛?所以你这个前提都不是要讨论的。

咱现在讨论的是有孩子之后的回报问题。你给孩子付出的目的是为了啥?归根结底,是为了孩子过得好吧将来?有钱的自不必说,当然要给孩子投入。人家不愁吃穿,给孩子最好,就和买奢侈品一样,不在乎钱。

咱现在讨论的是条件一般的,或者条件比一般人好点,但是没好到不在乎花钱的这些家长,怎么个投入法。生孩子不图回报,从来没想说让他们将来养父母。我想大多数城里人,应该是这想法。没有过去什么养儿防老靠孩子养老这类思想了。你不图回报是不图孩子对父母的回报,而不是不图付出之后对孩子自己没回报吧?如果我说的这些前提是对的,那当然希望我花出的钱,上私校也好报班也罢,能在孩子身上体现出来价值,让他将来通过这些生活的更好没错吧?那要是最后长大了,找了个不错的工作,却依然像父母一样辛苦工作买房还贷还要攒钱甚至啃老再送自己的孩子去做同样的事情,图什么呢?我就是想我孩子将来即使不工作,也没这些生活的压力。送孩子去私校,确实有些人能跨越阶级,或者说几率可能大些,但是终究大多数泯然于众人这是现实吧?最后钱花了,孩子可能并没有自己获得回报(而不是父母获得回报)。
作者: 猩猩都叫兽    时间: 2021-6-1 13:07:29

我要买车 发表于 2021-6-1 12:45
仅仅用几万块一年的成本,轻松筛选出阶层 难道不值得吗?非要和那种开辆1.5小排量,小电动车的家长们在一起 ...

值得。如果家里本身是这个阶层,那么特别值得。如果本身不是,硬挤进去,那就不好说了。
作者: kikilulu    时间: 2021-6-1 13:23:36

猩猩都叫兽 发表于 2021-6-1 12:28
嗯,确实是。但不可否认,上什么学校,大概率出来也是普通人。真的成龙成凤的真是凤毛麟角。有时想不明白 ...

很大一部分华人对待孩子教育和对待投资房子,打的算盘不一样,前者是不计回报的,后者可是锱铢必较的。并没可比性。真的,大家想法都不一样的。求同存异。
作者: zhong5487    时间: 2021-6-1 13:25:26

猩猩都叫兽 发表于 2021-6-1 13:07
值得。如果家里本身是这个阶层,那么特别值得。如果本身不是,硬挤进去,那就不好说了。 ...

反正我是觉得固话到具体收入的话,一年完全可支配收入(除掉房贷等大开支)高于20万刀可以送普通私立,比如pinehust之类,中区顶级私立,至少附近得有房,别每天接送来回1个多小时那种,然后完全可支配收入40万你就送吧,不然还不如付个首期多买2套房

当然国内家里有矿另外说
作者: songinator    时间: 2021-6-1 13:26:31

猩猩都叫兽 发表于 2021-6-1 11:48
中产在经济上的范围很难定义,是个很大的范围。可能从年收入6万(比如)到年收入60万,可能都可以被划归 ...

比价是习惯       我1000能买到的我为啥要1500去另一个店买?  跟中不中产是两回事   

岛人都不比价  6块钱一小瓶可乐果汁他们买起来不眨眼  
我们这些sky年入40万的都是中产

作者: 猩猩都叫兽    时间: 2021-6-1 13:48:54

songinator 发表于 2021-6-1 13:26
比价是习惯       我1000能买到的我为啥要1500去另一个店买?  跟中不中产是两回事   

岛人都不比价  6块 ...

不是,你看下,如果是500的差价,无可厚非。但是我说的是20的差价。1000块钱,差20,如果你因此感到特别开心,那么可能你不是中产。
作者: [email protected]    时间: 2021-6-1 14:03:51

猩猩都叫兽 发表于 2021-6-1 13:06
我当然有孩子啊,还不止一个。不生孩子赚钱干嘛?所以你这个前提都不是要讨论的。

咱现在讨论的是有孩子 ...

大家不会听的。私校排队等位置的很多。
作者: 猩猩都叫兽    时间: 2021-6-1 14:05:58

kikilulu 发表于 2021-6-1 13:23
很大一部分华人对待孩子教育和对待投资房子,打的算盘不一样,前者是不计回报的,后者可是锱铢必较的。并 ...

不计回报其实是伪命题。不计较的是孩子对自己的回报。但是其实都希望孩子自身受益获得回报。所以要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没有不计回报的付出。当然每个家长对孩子的期许不同,家庭条件也不一样,自然方式方法不同。没说哪种是好是坏,只是说多一种选择而已,不一定非要鸡娃硬挤私校这一条路。
作者: qiqiapple    时间: 2021-6-1 16:36:28

还有一批上私校的孩子是因为学区一般般,家长专业人士,收入还可以,但家里没矿,短期内很难拿出一大笔钱,买好的校区房.
作者: 房奴甲    时间: 2021-6-2 09:40:15

华人倒也不是凡事都锱铢必较,很多事情华人是不算账,算不清楚的。不算账,比如吃饭。同样收入水平的家庭,华人比洋人舍得花钱吃,不算帐。洋人恨不得买牛肉馅塞肚皮,华人是拿最低工资也恨不得天天吃海鲜,没事下饭馆。什么用煤气还是用电啊,冬天要不要取暖啊,这些基本问题,华人永远算不清楚怎么合算,特别是那个煤气。所以孩子上学问题上感性一下很正常。我们就是一个感性的民族。所谓锱铢必较,我认为是很狭窄范围内的。大体上中华民族比较粗率随和。
作者: 太极宗师001    时间: 2021-6-2 11:06:17

我要买车 发表于 2021-6-1 12:45
仅仅用几万块一年的成本,轻松筛选出阶层 难道不值得吗?非要和那种开辆1.5小排量,小电动车的家长们在一起 ...

哈哈,就是啊,说的很对。
很多人没搞明白,辛辛苦苦赚钱是为了什么,
我是觉得钱,就是用来花的,不是自己攒着买房,死的时候手里有几个房,除了面子上满足,啥也没有享受到。
用到孩子的教育上,就是把钱用在刀刃上。让孩子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接触到更优秀的人群,能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做父母的就是知足了。
作者: zhong5487    时间: 2021-6-2 11:57:01

太极宗师001 发表于 2021-6-2 11:06
哈哈,就是啊,说的很对。
很多人没搞明白,辛辛苦苦赚钱是为了什么,
我是觉得钱,就是用来花的,不是自 ...

经济允许,去私立学校觉对赞同,但是进了私校就是全是优秀的人,就能开拓视野,就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了?呵呵呵
作者: rzrljb    时间: 2021-6-2 11:57:45

太极宗师001 发表于 2021-6-2 11:06
哈哈,就是啊,说的很对。
很多人没搞明白,辛辛苦苦赚钱是为了什么,
我是觉得钱,就是用来花的,不是自 ...

I must study politics and war that my sons may have liberty to study mathematics and philosophy. My sons ought to study mathematics and philosophy, geography, natural history, naval architecture, navigation, commerce, and agriculture, in order to give their children a right to study painting, poetry, music, architecture, statuary, tapestry, and porcelain.
约翰亚当斯的原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鸡娃是为了孩子能赚大钱复,那还是在最底层,经济基础还没有打好,那鸡娃不如鸡自己。
作者: 太极宗师001    时间: 2021-6-2 12:02:55

zhong5487 发表于 2021-6-2 11:57
经济允许,去私立学校觉对赞同,但是进了私校就是全是优秀的人,就能开拓视野,就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了?呵 ...

孟母三迁,的道理大家都懂吧?青少年教育,在teenager时期,有一个因素是3rd person,就是说孩子不听父母的了,更倾向于身边的人,身边都是优秀的人,对孩子的发展肯定有好处,眼界开阔,能分析事情了,就更容易找到自己的芳香。
作者: Yaodong Jia    时间: 2021-6-2 13:03:16

太极宗师001 发表于 2021-6-2 12:02
孟母三迁,的道理大家都懂吧?青少年教育,在teenager时期,有一个因素是3rd person,就是说孩子不听父母 ...


这个说的好。

但问题来了,是MacLean身边的人的素质高,还是私校身边的人的素质高?
第二个问题,什么是素质高,是钱多,还是性格好,有上进心?
第三个问题,什么是性格好,是站在食物链顶端而不骄傲,还是可以身处困境而不躺平

作者: 猩猩都叫兽    时间: 2021-6-2 13:58:31

qiqiapple 发表于 2021-6-1 16:36
还有一批上私校的孩子是因为学区一般般,家长专业人士,收入还可以,但家里没矿,短期内很难拿出一大笔钱,买好 ...

确实有这样的。教育理念或者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同。华人不太常见,洋人里,有不少。我客户里我就知道有几个这样的。
作者: 房奴甲    时间: 2021-6-2 20:27:47

这边的公校,成绩好的那些孩子往往集中在一起成一个班,这种环境也是很好的。就看你家孩子能不能在人群中是那个20%以内。不难对吧?如果达不到,你并且认为你的孩子只有学习是普通的,其他方面还是不错的,那可以读私校。有的孩子确实能混进人家圈子里。如果你孩子各方面全不行,我觉得也就公校混混得了,全不行的怕去了私校受气。

我反正没钱送私校,觉得自己的娃也不至于在好的公校进不了好班,既然小学阶段没有上私校,以后也就这样吧,多半就奥大读了。混混一辈子就过去了。看她也不像能成什么大事的。也不像能钓金龟的。也不像能学坏能走歪了的。中不溜儿,可以了。
作者: 我要买车    时间: 2021-6-3 08:18: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septemberwing    时间: 2021-6-3 09:23:43

本帖最后由 septemberwing 于 2021-6-3 11:25 编辑

之前有个北岸私校的帖子,说现在私校比较满,也要面试筛选的,不是100%接受的。真正不在乎私校学费的家长,大多在小学就进入私校了。 而准备省点钱想高中再去私校的,有钱交学费就一定可以读得到吗?像家住在东区的家庭,如果不在好的校区,又被家附近的私校拒了,总不能去中区或者city去读那边的私校吧, 通勤该多困难。所以,最保险的做法还是有个校区房,不一定非要 最好的,但是至少得有一个平均水平以上的公校托底。然后再根据自家收入水平决定能不能上私校,上不了私校也至少有个不错的公立学校读书。
今年部分私校也不好进,见这个帖子 http://bbs.skykiw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026189





欢迎光临 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http://bbs.skytrade.co.nz/)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