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标题: 忍不住吐槽 谁的命更值钱?! [打印本页]

作者: lala80    时间: 2021-10-8 19:34:52     标题: 忍不住吐槽 谁的命更值钱?!

下面的言辞可能有些偏激, 但是看到这样的事不断的发生, 真的希望那为坚强、勇敢的妈妈能够讨回些说法。



三岁男孩不幸去世!突发中风却被诊断为癫痫



http://news.skykiwi.com/na/sh/2021-10-08/438329.shtml

在看到相关报道说, 孩子被劝退回家时医院是安排了两周后的脑部CT。 但是为何要到两周后? CT真的就安排的这么满了吗? 难道急诊室, 就不能特事特办的提前替孩子扫描吗? 如果当时就做了CT,那么孩子是否就能保住一条命呢?我不知道医生的考量,是因为觉得孩子病情不够严重, 还是觉得医院资源有限,还是嫌麻烦调整......不想无端猜疑, 但任命在这里,不能没有交代。

我的这种对比可能毫无逻辑, 但在新西兰确实对于杀人犯的性命都格外仁慈、珍视、慎重,对于其它罪犯的人权都格外重视,不惜花着大把的税金供养他们, 而对于直接影响到普通百姓生命的医疗特别是前线急诊存在的问题, 就这么怠慢,不长进呢?


前几年的小William事件,本来是脑膜炎, 偏偏被医院误诊为普通发烧,最后终身残疾。 我就发过一篇帖子。
http://bbs.skykiw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057906
这次的事儿也许有不同点, 但是不是能再次引起有关方面重视, 检讨一下新西兰的医疗制度,如何有效降低误诊的几率呢?


每次在听到误诊致残、致死的新闻都倍感痛心。希望媒体能跟踪报道不要都不了了之,没有下文。 哪怕能对新西兰医疗制度或流程有些许的改善都是对逝者的慰籍,对生者的交代。临床经验是一方面,总结经验教训是另一方面。 这个教训不一定是本院的, 可以是全国性的, 全世界范围的。 能不能形成一种制度将这些易混淆而导致无法挽救后果的治病可能先尽量排除后再做决段!比如癫痫和中风, 比如普通感冒和脑膜炎还有肺炎等等。 这些教训都是人命,都太惨痛了!




补充内容 (2021-10-11 15:21):
我看到很多新闻评论者都提到了自己在新西兰也遇到过被误诊的情况。 真的,不能联合成一个受害者联盟,实实在在向政府讨个说法。

补充内容 (2021-10-11 15:25):
个人认为,临床经验少只是一个原因, 国家的医疗制度,医院流程, 以及对急诊室医生的要求和他们自己对待病患的态度,是否需要反省呢?


补充内容 (2021-10-11 15:45):
明知道没经验, 还全凭经验判断,这算什么?!


补充内容 (2021-10-11 15:46):
尤其对于儿童的急诊, 应该更加慎重用,因为第一, 孩子不会表达,无法很准确的说明自己的情况。第二,孩子更不会装病。
作者: Domani    时间: 2021-10-8 19:36:22

对于执政党来说,谁的命都不值钱,值钱的是选票。
作者: 北岛黑蜻蜓    时间: 2021-10-8 19:38:53

把这种事公开到媒体和教科书

每个月公开一次

那些人就会勤快点扫描了

西方世界真的不是圣母,是虚伪老娘们
作者: Domani    时间: 2021-10-8 19:42:04

北岛黑蜻蜓 发表于 2021-10-8 20:38
把这种事公开到媒体和教科书

每个月公开一次

这些事发生在Kiwi身上的也不少,到了主流媒体报道的画风完全不同,一般就把它当作一例偶然的医疗事故。但其实新西兰的医疗系统是七八十年代打造的,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的人口需求,早该升级了。
作者: 包不同    时间: 2021-10-8 19:55:54

正所谓杀人放火金腰带
低下层杀人还会受点惩罚
政客专业人士专业内误杀却一个道歉都不会有
在权贵言论他自己以为的人命都不会重要
作者: 匿名    时间: 2021-10-8 20:03:11

还是回国吧

作者: 留下足迹    时间: 2021-10-8 20:10:39

这就是为啥买保险的重要性了
作者: 吐槽大帝    时间: 2021-10-8 20:12:0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rzrljb    时间: 2021-10-8 20:13:27

医疗事故,我觉得是个例
作者: 吐槽大帝    时间: 2021-10-8 20:25:2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匿名    时间: 2021-10-8 20:35:22

在岛上最不值钱的是人命,开车撞死了人,法官判赔偿几千块了事.  医生弄死人不负责也不需要道歉.  数万16岁以下儿童,都被庞大的利用儿童赚钱的机构(儿童保护卒子)整来整去,造就了新西兰儿童自杀率世界排名第一.

作者: 119900    时间: 2021-10-8 21:02:16

经验不足。。。
作者: ilmaro    时间: 2021-10-8 21:38:57



新西兰的医疗水平和效率,就是个笑话……
作者: 一缕烟丝    时间: 2021-10-8 22:33:13

源源不断的大赦,移民,而医院却总是那几所,现在CT能排两周算很快了说实话
作者: 剑客浪心    时间: 2021-10-8 22:46:31

坐等ICU爆仓。。。。。。。。。。。。
作者: anzbank    时间: 2021-10-8 22:49:40

上周五上午惠灵顿山太平,我进去的时候看到一位中国老太躺在门口地上,保安在旁边守着,我购物出来正好看到救护车来了,我跟保安说来的挺快阿,保安回一句,她已经倒在地上等一个多小时。

不是新冠相关问题,因为救护人员没有全套PPE,路也肯定不堵。

这年头没有希望就不会失望,抱怨只能说明你对奥踢阿罗阿还有幻想
作者: 党中央    时间: 2021-10-8 22:50:1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匿名    时间: 2021-10-8 22:54:2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arkingschedule    时间: 2021-10-8 22:58:36

北岛黑蜻蜓 发表于 2021-10-8 20:38
把这种事公开到媒体和教科书

每个月公开一次

勤快点扫描。。。

医院一直都缺人,再说,员工够了还得有机器呢。机器够了还要看有没有床位

你觉得医院的人都在偷懒,那请问为什么会有护士邀请政府部门的人去急诊室看,然后直接被对方回绝了呢

这个事,说白了是医生误诊了,并不是扫描的人偷懒推着不干活
作者: 匿名    时间: 2021-10-8 23:09:1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alike0932    时间: 2021-10-8 23:56:36

洗洗睡吧,医生是不会承担任何责任的,首先医疗事故的见底在新西兰是旷日持久,不拖个两三年不会出结果,这个过程中病人家属会被反复质询,会把人搞的疲惫不堪,之后即便是医生的错误,最多给出一份书面的致歉,医师协会会在医生的行医记录留个note而已,如果想要申请经济赔偿,医生协会会给每位医生买保险,你可以去和保险公司谈判,这个过程你要面对的是一圈训练有素的保险公司代表和律师,折腾几年之后也得不到你理想的经济补偿。如果想因为这件事然这个医生停止工作也是不可能的,这就好像因为一次车祸出了人命就终生吊销驾照,是不公平的,医师协会也不会答应的,综上所述,有钱就买保险去私立医院,公立医疗是给不怕死的人准备的
作者: nzrover    时间: 2021-10-9 01:38:41

alike0932 发表于 2021-10-9 00:56
洗洗睡吧,医生是不会承担任何责任的,首先医疗事故的见底在新西兰是旷日持久,不拖个两三年不会出结果,这 ...

在新西兰重大疾病和急诊都是去公立医院。唯一的办法就是不要生病。
作者: nzrover    时间: 2021-10-9 02:02:27

2017年的新闻揭露新西兰一年高达500多人在医疗事故中死亡或致残。这个受害者人数高达总人口数量的万分之一。
https://i.stuff.co.nz/national/health/99212123/undiagnosed-tumours-among-almost-550-major-medical-errors-across-new-zealand-last-year

庆幸的是我们中国人可以回国治疗。唯一的问题就是钱。
其他国籍的人也可以回自己原居国治疗。但对于急症只能拼运气希望自己不是医疗事故名单上的人。


作者: moonIlight2013    时间: 2021-10-9 02:17:3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bintoo    时间: 2021-10-9 07:52:58

不满意?不是说起码还有选票吗?
作者: nzrover    时间: 2021-10-9 09:06:35

你这帖子很敏感吗?昨天回复的长一点就要人工审核
作者: kittyloves    时间: 2021-10-10 13:06:12

党中央 发表于 2021-10-8 23:50
这女的抗洋枪,生混血就要想到基因混不好的后果。
而且新闻中孩子的爸爸没提,估计是单亲,图中的房子看起 ...

你是人吗?说的是什么狗屁话!
作者: 小逗比专治老军医    时间: 2021-10-10 13:14:1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小逗比专治老军医    时间: 2021-10-10 13:15:4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shubing    时间: 2021-10-11 10:48:25

党中央 发表于 2021-10-8 23:50
这女的抗洋枪,生混血就要想到基因混不好的后果。
而且新闻中孩子的爸爸没提,估计是单亲,图中的房子看起 ...

你能说点人话吗?
作者: lala80    时间: 2021-10-11 14:30:48

Domani 发表于 2021-10-8 20:42
这些事发生在Kiwi身上的也不少,到了主流媒体报道的画风完全不同,一般就把它当作一例偶然的医疗事故。但 ...

是的,新西兰的医疗制度真的需要检讨、升级了。
作者: 261874939    时间: 2021-10-11 14:31:49

没事,大赦PR的是比什么都有新闻价值。
作者: lala80    时间: 2021-10-11 14:40:48

markingschedule 发表于 2021-10-8 23:58
勤快点扫描。。。

医院一直都缺人,再说,员工够了还得有机器呢。机器够了还要看有没有床位

误诊也分很多种。 新西兰的问题是,本来临床经验就少,还敢全凭经验就下判断, 这不是害人吗?只要上网查查, 癫痫和中风的却别,以及婴幼儿中风的案例, 就应该上检测机械用排除法判断, 而不是只凭望闻问切, 仅凭概率。真以为自己是上帝吗?
作者: lala80    时间: 2021-10-11 14:44:11

小逗比专治老军医 发表于 2021-10-10 14:14
医生经验非常重要,新西兰的医生主要是没经验,有经验的去任何国家都是紧缺,绝对不会选择来新西兰,无论是 ...

明知没有经验还要全凭经验,这是问题关键。
如果能认清自己临床不如他国的现实, 多准备些仪器就不会有上面那么多误诊了
作者: vodafone2degree    时间: 2021-10-11 22:02:13

仪器好贵的,看看国内,现在专家号也是验血验尿,CT,核磁通通上,只是有收费处。
共产主义大鍋饭,这里发扬光大。
作者: lala80    时间: 2021-10-12 13:57:20

vodafone2degree 发表于 2021-10-11 23:02
仪器好贵的,看看国内,现在专家号也是验血验尿,CT,核磁通通上,只是有收费处。
共产主义大鍋饭,这里发 ...

所以说新西兰的医疗制度体系已经落伍, 急需检讨。 新西兰这些医疗事故难道不需要赔偿吗? 只有国家知道一年ACC垫出去多少钱。 相比之下,几台机器算什么? 另外, 免费医疗就是个害人不浅的幌子。 挂在那里好像很高大上, 但是真正想用上就要拿命担风险。 与其这样, 我更愿意花钱。 医疗制度可以改变, 比如双轨, 一条是自己排队, 另一条是可以付钱直接解决问题。 有选择起码比没有选择的要好啊。

办法总比问题多, 就看政府愿不愿意做点事实儿了。




欢迎光临 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http://bbs.skytrade.co.nz/)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