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58536
- 热情
- 4366
- 人气
- 5087
- 主题
- 14
- 帖子
- 6651
- 精华
- 0
- 积分
- 8094
- 分享
- 2
- 记录
- 1
- 相册
- 0
- 好友
- 43
- 日志
- 5
- 在线时间
- 3514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5-12-16
- 阅读权限
- 30
- 最后登录
- 2025-5-4
   
升级   61.88% - UID
- 58536
- 热情
- 4366
- 人气
- 5087
- 主题
- 14
- 帖子
- 6651
- 精华
- 0
- 积分
- 8094
- 阅读权限
- 30
- 注册时间
- 2005-12-16
|
鱼是我国人民乐于饲养的观赏鱼类。由于它的性状奇异,可以说是一种天然的活的艺术品,因而广为人们所喜爱,成为世界上著名的观赏鱼类。
/ N1 n/ ]2 V* r' _6 c9 K' D. Q9 n/ s8 a( {: Z/ m! R
可是当您观赏金鱼时,常会联想到它与江河湖海的野生鱼类有着极大的不同。在自然界找不到它的踪影,它是人工饲养的产物,是人工培育成功的品种。那么它的野生始祖(stock)是哪一种鱼类呢?/ h+ B9 \" N \# t: |( K% O
# y" r7 X; v0 p5 ~根据史料的记载和近代科学实验的资料,科学家业已查明,金鱼起源于我国普通食用的野生鲫鱼(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 L.)。野生鲫鱼原产于亚洲。中国与日本均已养殖金鱼而闻名于世。金鱼是由银灰色的野生鲫鱼经过不同时期的家化,逐渐演变成为各个不同品种的金鱼。过去金鱼的学名为Carassius auratus Linnaeus,依照我国多数鱼类学家同意贝尔格(Berg 1955)的鱼类分类系统(鲤形目以上)和鱼类学家伍献文教授1979年的鱼类分类系统(鲤形目以下),金鱼在动物分类学上是属于脊椎动物门(Vertebrata)、有头亚门(Cerania)、有颌部(Gnathostomata)、鱼纲(Pisces)、真口亚纲(Teleostomi)、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亚目(Cyprimoidei)、鲤科(Cyprinidea)、鲤亚科(Cypriniae)、鲫属(Carassius)的硬骨鱼类(teleost)。金鱼起源于野生鲫鱼有何事实依据呢?其证据如下9 B9 w' o7 m2 \& j/ m' O; t
3 d3 P& \! W0 k; V; l) w# Q一. 历史资料的引证
3 B5 {" Z6 k& J6 W) W
1 p6 l( J9 `; G* U我国伟大的生物学家、医学家,明朝的李时珍(1596)在他的《本草纲目》中对金鱼曾引用南北朝时代的南朝齐国科学家祖冲之在《述异记》种的记载:“晋桓冲游庐山,见湖中有赤磷鱼,即此也。”桓冲是在庐山东林寺以西的西林寺看到赤磷鱼的。南齐人肖锐的《高僧传 释昙霁传》载:“庐山 西林院秀池中赤鲋,龙也。”文中的西林院即西林寺,古人把寺也称为院,赤鲋即(红)色的鲫鱼,古人称鲫曰鲋。6 O- ^, T4 C: k5 `# ?
% g9 Q7 Z. [/ |: X4 \$ Q西林寺在庐山香谷以南,是西晋所见的注明古刹。宋朝太宗皇帝鱼雍熙二年(985)曾提名曰:“乾明禅院”。苏东坡游庐山到西林寺,应住持僧常总之情,写了著名的《题西林壁》诗:
0 w# O7 S( j L
: x7 P* x- W. }" e: i" {) o" 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0 `* W# q3 g" S3 b3 Y7 Y, a3 d( q% q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a' E; u1 ]' Z& O* |2 V
; M1 S0 {4 v5 x3 _/ V
西林寺外有条小溪,名叫舌溪,舌溪边有一凉亭,溪水绕亭而过,在亭旁,寺僧师秀用了三年功夫,凿成一个宽三丈、长四丈、深一丈的池塘,名曰“秀斗”。池中养着世间罕有的赤磷鱼。梁武帝大通三年的《丛林纪拾》载:“朱鲋,庐山西林秀斗池中,世间罕有 。”文中的朱鲋,即指红色的鲫鱼,养在西林秀斗池中。4 B! @4 R- s2 C2 @; T* }
: B: D Z _) M0 ]
显存资料中记录,发现红色鱼的最早年代是晋朝。虽然赤磷鱼就是红色鱼,但是否就是红黄色金鲫鱼,还难以确定。因为李时珍还写道:“金鱼有鲤鲫鳅鳌数种,鳅鳌由难得独金鲫耐久,前古罕知 自宋势有蓄者,今则处处人家养玩矣。”(《本草纲目》,卷44,崇祯刻本)可见,金鱼原有4种,只有金鲫难就。因此,从金鲫耐久这一事实来判断,晋朝桓冲在庐山湖中看见到的赤磷鱼,是野生的红黄色金鲫者的可能性最大。到明朝时则以传播各地,处处有人饲养赏玩了。其实赤磷鱼在未被人们发现之前,早已存在于自然界了。因为有了它,人们才能在偶然的机会中见到它。所以赤磷鱼的出现可能比晋朝还要早些。以李时珍记载的史料为依据,可以认为金鱼起源于野生的红色金鲫。这可以追溯到晋朝。
8 k" n$ |4 @8 m8 t( d; l a
5 w a. u) W' Z8 J% V1 {8 u: \自然界中的鲫鱼,背部深灰,两侧浅灰,腹部是白色,。2龄以上稍大的鲫鱼,背侧则黑绿色,向腹侧渐为银白色,且有淡黄色光泽。这些颜色是由于黑色色素细胞(melanocytr)、橙黄色色素细胞(orange chromocyte)和具有淡蓝色的反光组织(light yellow reflector tissue)所组成的。但在发育过程中,体色发生了变化,黑色色素细胞消失,由橙黄色色素细胞和淡蓝色反光组织所代替,形成了金红色活金黄色的鲫鱼,这种鲫鱼称为金鲫鱼,也称红鲫鱼。
( c" T! s) q9 Y, k- r( K- x; W
1 Y- d% \9 G6 x; t$ ^! J6 J金鲫鱼在自然界比较少见,但仍能遇到的。1981年5月,王春元曾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红耀公社土岔大队水堰河西吉县城关公社夏家大队水堰的调查中,发现有红色、白色、蓝色和红白相间的彩色鲫鱼。这些彩鱼鱼普通鲫鱼在体形上完全相同,只是在体色上有所差异。它是否就是普通的野生鲫鱼,还是属于另一种或是亚种呢?经我们对其染色体组型(caryotype)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这种彩色鲫鱼鱼普通的野生鲫鱼和金鱼,不仅在数量上是相同的(2n=100),而且在形态上也相似,染色体组型是一样的(24m+30sm+46st t)(王春元等,1987a)。在对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actic dehydrogenase简写LDH)的分析比较中,发现它与野生鲫鱼也是相同的(萝莉中等,1984)。所以西吉彩鲫鱼野生鲫鱼(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是同一物种。因为是在宁夏的西吉县发现的,故称之为西吉彩鲫。它由鲫鱼演变而来,在金鱼的分类系统中,属于草族的金鲫系。因此西吉彩鲫只不过是鲫鱼的一个变种而已(王春元等,1987)。由此可见,在自然界中至今还仍然有各种颜色的鲫鱼存在。$ ^3 U: X' A9 b7 f* N, X6 m) i
7 ~. r% x x6 H* J2 i8 N+ z* L在我国的古书中除记载晋朝桓冲在庐山见湖中有赤磷鱼存在外,其它关于野生红黄色鲫鱼的记载也还有很多。如陈耆卿(1223)在《赤城志》(嘉庆临海朱氏刻本,卷25)中写道:宁海县“九顷塘”,在县西四十里,包山吞路,其浸九顷, 有金银鲫鱼,味绝美,燃油渔艇则覆焉,其神异多此类。”潜说友(1274)在《咸淳临安志》(道光杭州本,卷38)中写道:“金鱼池,在开化寺后山涧水底,有金银鱼。”祝穆(1239)在《方舆胜览》(刻本,卷3)中记载了“嘉兴府,陆瑁池,唐刺史丁延赞得金鲫鱼于此,即今之西湖。”王象晋(1621)在《群芳谱》中有这样的记载:“浙江昌化县有龙潭,光数百亩,产金银鱼,祷雨多应。”李楷等(1667)在《陕西通志》(刻本,卷27)中也有金鲫的描述:“鱼龙泉,在眉县东南汤峪谷。每岁谷雨日,次泉先有金鲫数对游出,后又大鱼相继涌出,三日乃止。”屠粹忠(1689)在《三才藻异》(刻本,卷25)中说:“朱衣鲋:泗州永泰河中所出,赤背鲫也。”
( x5 C6 ?- z" Y% S1 ?8 _8 s' s# h! ^; |& a
从这些史料中可以证明,自晋朝桓冲在庐山湖中所见的赤磷鱼以后的年代里,还不断的在我国安徽、陕西和浙江等地见到野生的红黄色的鲫鱼。在各种自然环境种均有所发现,如在江、河、湖、池塘、泉水和山涧等淡水水域种都记载过有野生金鲫鱼的存在,与野生鲫鱼同处于一样的自然环境种。
" H' Z$ H/ `( {6 d, H) R/ {: a
“金鲫”一词,在我国古书中师很常见的。就是到了近代,在浙江省的嘉兴、杭州和华北等地的人民群众中还广为流传,仍然把鲫鱼称为金鲫鱼活野金鱼。由此可见,金鱼起源于我国晋朝,它是由野生的红黄色的鲫鱼演变而来,他的祖先就是野生鲫鱼。这是有着丰富的史料作为佐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