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4051943
- 热情
- 1452
- 人气
- 1590
- 主题
- 51
- 帖子
- 370
- 精华
- 6
- 积分
- 1745
- 分享
- 0
- 记录
- 0
- 相册
- 1
- 好友
- 1
- 日志
- 0
- 在线时间
- 136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9-9-27
- 阅读权限
- 20
- 最后登录
- 2025-5-2
  
升级   74.5% - UID
- 14051943
- 热情
- 1452
- 人气
- 1590
- 主题
- 51
- 帖子
- 370
- 精华
- 6
- 积分
- 1745
- 阅读权限
- 20
- 注册时间
- 2019-9-27
|
本帖最后由 goodgeorge 于 2021-12-14 10:50 编辑
释放天性和拥爱成长
我出生在长江北滨的偏僻乡村里,我的启蒙学校座落在村庄里,学校只有4间房,3间教室,3位老师和30多名学生,当我们上课时,邻居家的鸡、猫、狗都能蹿进教室,一起“听”课,有时候小狗还会舔我们的脚丫……这是一段难忘的童年回忆,这座如今已埋在黄沙下的学校还有个现在听来很诗意的名字—渔湾小学。
2016年夏季,我带着5岁的女儿前往南岛旅行,特意前往国际友人路易.艾黎RewiAlley(1897-1987)的故乡春田镇Springfield凭吊。我们除了看到艾黎的纪念公园外,还在火车站旁找到了镇上唯一的学校,想来也是他的启蒙学校。这座小学没有围墙,教室也很简陋,我记得操场上还有用树桩截成的板凳和木板做成的秋千,非常古朴,我仿佛穿越回百年前艾黎启蒙的时代,想到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艾黎先生和他同时代的新西兰人有过类似的经历,上过战场扛过枪,经营过农牧场,但他最后却没有像他的大多数同胞那样度过或贫或富的一生,而是选择来到当时贫弱的中国长期帮助中国人革命和建设,历经一个甲子,缔造了自己的传奇,成为了“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我早前在上海参观过艾黎位于长宁区愚园路上的故居,这是个带车库和花园的三层半大洋房,他担任旧租界高官时曾住在这里,他本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安逸的绅士生活,可是他从小受过的教育却让他无法漠视旧中国大地上人们的苦难。他的爸爸是个重视教育的校长,母亲是和凯特.谢伯特KateShepherd一样的女权主义者。正是在这样追求平等博爱,不落窠臼的家庭中成长,在这个释放天性的淳朴校园中启蒙,艾黎先生没有循规蹈矩地过完一生,而是把大爱洒向中华大地,成为了一名矢志不渝的国际主义人士。
10月初疫情刚解封时,我们到奥克兰市区附近四座相邻的公园中去徜徉,看到公园绿地如明珠散落在老式的居民区中,居民们随时可带孩子们到家前屋后的公园中去自由奔跑漫步,玩耍嬉戏。脚踩青草绿地,感受鸟语花香,我脑中突然冒出一个词—田园城市GardenCity,这个盛行于20世纪前后的城市建设理念显然在奥克兰兴起的过程中被充分汲取了,因此我们才能在老城区看到这么多赏心悦目的保留地。新西兰华人戏称这里是“纽村”,殊不知这是一种生活在天与地之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助于后代释放天性,健康成长的城市营建理念。
最近周末在给网上给一些华人孩子们上中文网课,给一个启蒙班教《上学歌》,当我教到“爱学习,爱劳动”时,我让孩子们用“爱”造一个句子,班上来自香港的9岁男生连珠炮似的抢着说“我爱吃樱桃,我爱吃烧烤,我爱打篮球”,另一对来自江西的小姐妹也在镜头前也说开了,9岁的姐姐口齿清晰地说“我爱我的妹妹”,而6岁妹妹紧跟着奶声奶气地说“我喜欢顾老师”。姐妹俩的回答让我惊喜惊奇,因为她们都明白“爱”的含义,甚至还了解“爱”和“喜欢”的差别,而她们背后是一个有爱的家庭。事实也是如此,姐妹俩生活幸福,父母都重视她们的教育,家中只允许说中文……所以爱也是一种能力,是需要用心来浇灌培养,这样才能推己及人,爱自己,爱家人,爱身边的人,长大以后才能像艾黎先生那样博爱无私,兼济天下。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我希望有这样一所学校面朝大海,绿地无垠。教室里五六个孩子一起上课,孩子们不分长幼,大孩子课桌前坐着,小孩子地上躺着趴着,随时提问,耐心解答,下课时孩子们在操场上自由自在地玩耍,面向大海,尽情奔跑……
此篇登载于《华页》11月26日第5612期,作者系新西兰华文作家协会会员,奥克兰大学本科毕业,上海交通大学MPA公共管理研究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