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找回密码
登录  注册
搜索
热搜: 移民 留学
查看: 75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童交流] 孩子闹情绪时, 父母一定不能做的事! [复制链接]

Rank: 10Rank: 10Rank: 10

升级  83.47%

UID
304902
热情
1774
人气
2559
主题
306
帖子
1746
精华
18
积分
3252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11-1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20 22:37:4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微信分享
                                       
                                                                                                孩子闹情绪时, 父母一定不能做的事!                     

  1.以暴制暴:“再闹,就给我试试看!”“不乖就把你赶出门”之类的严惩、恐吓和威胁话语,不但会扼杀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甚至采取自我破坏和被动的攻击行为当成报复。


  3. 男孩别哭:“男子汉不要哭,勇敢一点!”哭泣不是懦弱的象征,男孩也有各种心理需求。一旦哭的权利被剥夺,男孩的情绪表达就容易出现障碍。


  5. 流于说教:“你看!我不是早就跟你说过了……”当孩子伤心、难过、生气的时候,情绪已经主导了全部意识,根本不是灌输规则与训诫说教的好时机。


  7. 阻断话语:”怎么垂头丧气的?振作一点!”对孩子的情绪视而不见或轻描淡写,不但阻断了亲子沟通,也让孩子相信情绪是不受欢迎的,进而筑起一道心墙,变成一个对自己和他人的感受都显得麻木的人。


  爸妈如何当好情绪教练?


  根据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高特曼的追踪调查发现,父母扮演情绪教练的孩子,比较有能力处理自己的情绪,挫折忍受度高,社交能力和学业表现也比较杰出。提高孩子的情绪能力,已成了现代父母的必修课。


  培养情绪能力,愈早开始愈好,且要注重方法和技巧。在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时,父母可采取以下三个步骤:


  步骤1:理解、接纳孩子的情绪

  情绪是自然产生的感觉,是一个人对周遭事物的主观感受,因此没有对错之分。它是一种能量,一旦涌现了,绝不会凭空消失,需要有效抒解的管道。


  如此一来,孩子表面上可能没事,但内心那股“气”依然存在,”情绪垃圾”愈积愈多,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步骤2:协助孩子觉察、表达情绪,并厘清原因


  之后,继续用开放性的提问方式,例如:”今天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协助孩子正确表达情绪,厘清情绪背后的原因。只有找到情绪反应的真正原因,掌握孩子的心理需求,才能对症下药。


  等孩子情绪缓和下来,引导他调整认知,从另一种角度看待引起他困扰的事情,例如:”玩具被同学不小心弄坏了,你觉得很生气。但是你打人没办法让玩具恢复原状。我们一起想想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好不好?”


  孩子的情绪反应,特别容易牵动生理的变化,例如:害羞时容易脸红、紧张时心跳会加速、害怕时会发抖等等。平时多和孩子练习身体放松技巧,例如:深呼吸、肌肉放松、静坐等,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情绪觉察力,稳定情绪波动。


  方法2:爱与肯定,累积快乐存折

  故 事是现实世界的缩影,孩子从故事中辨识不同情绪,了解人们如何处理愤怒、恐惧、快乐及忧伤等不同情绪。藉由读后讨论和角色扮演,父母引导孩子以旁观者的角 度,观察事情的始末,了解书中人物在哪些情境下、做哪些事,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情绪反应,学习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感受。


  方法4:身教重于一切

  教育专家感慨指出,很多父母在处理情绪时经常言行不一,自己的情绪表达方式和孩子一样,但对于孩子的问题却一副道德劝说,而导致孩子对于父母的管教失去信心。


  偶尔和孩子分享自己如何从错误中学习的往事,也有助于拉近亲子之间的距离。


  最后,要提醒家长的是,“EQ教育不是特效药,而是汉方药”,孩子的改变需要时间。培养情绪力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一旦开始,就会渐入佳境。只要父母投入时间和耐心,运用技巧和练习,就能调好孩子的情绪体质,让孩子知道自己可以有所选择,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东区新概念,适合与心爱的人共享;火锅加烧烤,生活更美好定位电话:09-5273896微信号:x022351678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升级  67.67%

UID
94977
热情
218
人气
300
主题
33
帖子
220
精华
7
积分
403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06-10-29
沙发
发表于 2015-5-12 22:41:37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心理学有个原则, Every behaviour has a positive intention. 孩子闹情绪, 我们需要把他这个行为的positive intention,然后用其他方法满足他的positive intention,这样,情绪问题就自然化解了。
快乐心理教练---蒋海明,微信:anewlife13
心理工作室网址:http://happycoaching.co.nz/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 联系论坛客服| 广告服务| 招贤纳士| 新西兰天维网

GMT+12, 2025-9-13 08:35 , Processed in 0.01720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Copyright 2001- Sky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