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eidu8.net/wx/1000149183943739 图可以在链接看,大量实图和数据
对此,瑞典前首相Carl Bildt写了篇文章: 那些瑞典难民的真相。  
在文章里,他给大家讲述了当时他当瑞典首相期间,瑞典接受波斯尼亚难民的故事......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一个圣诞节,当时还是瑞典首相的他来到驻克罗地亚的联合国维和士兵的基地上。巴尔干半岛的波黑战争正在肆虐,他站在国界的一座桥上,看着满载难民们的车一辆辆驶过.... 那一年,因为战争,无数的波斯尼亚人民离开家园,离开战场。 那年,他做决定,瑞典接受10万名波斯尼亚难民,全国对此的争议非常大。
虽然当时大量涌入的10万波斯尼亚难民确实给整个瑞典上下造成了一些麻烦。 在那之后的几年... 各种黑帮开始在瑞典肆虐... 那些在战争中混出来的黑帮分子,开始在瑞典肆虐,走私..... 斯德哥尔摩的街头也发生了数起枪击案....
但是又过了几年,Carl Bildt在瑞典的一个公共会议上遇到了一名叫Anna Ibrisagic的年轻女孩。 
她说她来自波斯尼亚,当她的家人被迫逃离祖国的那一天,正好是Carl Bildt在波斯尼亚的边境上过桥的那一天。他们刚开始不知道去哪里,但在看到首相车上的瑞典国旗后,他们决定,选择来到瑞典.... 在瑞典,她投身商界和政界,之后被瑞典议会选中,后来又到欧洲议会工作。由瑞典人民选出,从瑞典人民选出,她是第一名在欧洲议会工作的波斯尼亚人,在那里干了10年。女孩是波斯尼亚难民融入瑞典社会的一个极好例子。
当年的这批波斯尼亚难民,开始融入瑞典社会... 在瑞典的文化,体育,商业和政界开始展露头角...在全国的方方面面活跃着.....
而最后,他的观点, 这次,新的一波难民来了, 就算瑞典会有一些个体的袭击现象,但这也只是阵痛期,之后总会好起来....
然而... 虽然情真意切... 就在他这篇文章的一个多月后, 一场恐袭, 还是把瑞典人民还残留的一点念想,打破了...
在4月7日,瑞典斯德哥尔摩遭遇了一场恐袭事件。 
当地时间下午三点左右,一辆被劫持的货运卡车高速冲向斯德哥尔摩市中心皇后大街上的人群,造成4人死亡,15人受伤。 瑞典警方当即逮捕了嫌疑人Rakhmat Akilov,一位39岁的乌兹别克斯坦籍难民。 
经过搜查,警方发现肇事卡车是嫌疑人强行从卡车司机手上抢来的,
车上还有一袋未爆炸弹,都是一些土制炸弹。报道称,这袋炸弹并未成功引爆,只有嫌犯本人受到因炸弹造成的某种烧伤.... 在接下来的审讯中,Rakhmat Akilov对自己的行为供认不讳,
并表示“对此很满意,因为这是上天赋予我的使命。” 
在对他的身份背景调查中,警方发现在他的社交账号上, Rakhmat Akilov曾经表达过自己希望来到瑞典后能有一个奢华的生活,然而并没有。 他的生活极其困窘,每天都在为钱忧心忡忡.... 在账号上, 警方还发现他对所谓的‘圣战者’和激进的伊斯兰教徒充满同情,经常分享ISIS的宣传视频,并且支持一名叫Bilal Phillips的加拿大穆斯林传教士。此人宣扬自杀式爆炸,和‘婚姻内无强奸’论..... 他的facebook好友里还有极端穆斯林组织的头目,平时对俄国政治也十分感兴趣.... 
如果说, 之前只是个别难民针对本国个别居民的个体事件的话, 那么这一次, 发展成了活生生的群体恐怖袭击.... 也成了瑞典2010年恐袭后的首次恐怖袭击,
瑞典,
这个本来是欧洲最开放, 对难民最包容慷慨的国家... 怎么就一步步成了这样..
多年来,瑞典一直以无比开放包容的移民政策著称, 他们欢迎各国移民到来,不问出身不问缘由,“来者即是客”,无条件欢迎。 瑞典只有900多万人口,大多都是高端人群。 低端劳动力很匮乏,希望引入难民,给他们提供完善的教育和福利,让他们填充劳动力大军。 也希望能通过接受难民的方式,提升自己在欧盟和国际社会的影响力。 于是,这就早就了瑞典对难民的开放,欢迎与宽容的姿态....
据说,如果在搜索引擎中用阿拉伯语搜索“避难(asylum)”一词,排在最前的结果一定有“瑞典”。 搜到内容,通常是难民如何进入瑞典,瑞典会为难民提供怎样的政策等信息。阿拉伯语的信息,应有尽有。
近年进入欧洲的难民中,每7位就有1位落户在瑞典。瑞典接受的难民数量更是超过了欧盟其他任何一个成员国。 
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仅瑞典斯德哥尔摩周边的一个自治市Sodertalje,接收的伊拉克难民就超过美英两国接收难民数量的总和。 2015年一年,瑞典官方就接收了来自中东战乱国家的163000个难民申请。 而这个数字,只是官方登记在案的那些。 同年,还有约40000名左右逃难者,他们通过各种渠道进入瑞典,混入茫茫人海,没有向官方提出申请,至今无法确切追踪。 
就算是那些登记在册的难民,他们之中大多数没有任何身份证件。 没人知道他们来自哪个国家,之前是做什么的,又究竟是为了什么目的来到瑞典定居……
除了肤色和长相与北欧人略有不同,他们就这样从战争难民变成了福利户: 瑞典政府无条件提供免费住房和生活津贴,提供教育和就业机会, 提供一切无比优越的福利政策,希望确保难民能尽快融入社会,安稳地定居下去。 
但实际情况呢? 来自中东国家的难民往往连英语都说不太流利,瑞典话就更别提了… 阅读障碍,交流不便,成了难民就业和融入社会的最大“绊脚石”。
同一份数据显示,截止去年夏天, 2015年抵达瑞典的163000位难民中只有不到500位在职工作或有其他收入, 其他的不是无记录,就是无业吃福利。
大多数难民因为没什么生活压力, 索性选择逃避工作,逃避与当地人接触的机会, 逐渐在瑞典国内形成了一个个带有浓厚故乡特色的聚居区。 他们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 而这一切,都为瑞典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零门槛的准入政策,优渥的福利条件,加上难民们不愿入乡随俗的文化坚持,混乱与矛盾就在这样得天独厚的温床中慢慢滋生出来……
其中最扎眼最痛心的,莫过于强奸案的频发。 据统计,去年瑞典境内的强奸案件数量增长了13%, 但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案件最终得以侦破。
是瑞典警方办事不力么? 警方表示他们也很无奈: 一是警察在走访调查过程中遇到的被访者往往不合作,拒绝提供任何线索。他们表示“家乡的警察很不友好,所以对所有警察都没好感”。 二是,不少案件都发生在公共场合,比如音乐节或者游泳池。这种地方人多眼杂,调查本来就很困难。警方费劲千辛万苦只能获知嫌犯是一个或一群“看上去像难民”的年轻人,但他们的具体身份实在很难追踪。 
连执法者都束手无策,作为平民,那就只能在惶惶不安中加强防范。 一些学校开始劝告女学生不要穿短裙、不要独自回家,以免“受到不必要的骚扰”。
但讽刺的是,当某所中学的一位女生真的被两名难民同学强奸之后, 校方却选择了息事宁人——他们劝说女生转校,却并没有开除两名少年犯的学籍, 校方表示“他们才是真正的受害者”。 
这样的奇葩逻辑不止在对待强奸案件上,
抢劫、打架、勒索、袭警、贩毒、谋杀……这些事,时时刻刻都在城市的暗角上演着。 而官方只能一边被动地追查罪犯, 一边对祸根睁一眼闭一眼。
官方这样“不管”的态度,让一位忍无可忍的警官在社交网络上po出了自己日常的无奈与辛酸: “案件:强奸、抢劫、暴力袭击、性骚扰、敲诈、聚众滋事、暴力冲突、袭警、威胁警察、毒品交易、吸毒、企图谋杀、又是贩毒、又是强奸……经常是这些事。 嫌疑人:阿里、默罕默德、马哈默德、默罕默德、又是阿里……经常是这些名字,而且谁知道是真的假的。偶尔混进来一个Christopher我都觉得稀奇。 嫌犯国籍:伊拉克、伊拉克、索马里、土耳其、索马里、阿富汗、未知、瑞典、未知、未知、叙利亚……经常是这些地方……” “这些人大半没有有效证件,除了犯的案子是确定的,名字和国籍都有可能是编的。 这样下去,我们的工作根本没法展开……” 
警方的担忧和人民的恐慌并无法阻止事态的恶化, 大量难民给瑞典带来的各方面冲击也仍在持续。
在瑞典Tensta的城郊,这里聚居着成千上万从伊斯兰国家逃难而来的难民,曾经还被川普嘴炮成“绝对不能进入的区域(no-go zone)。 这里的文化氛围、观念信仰、生活方式,早已与瑞典崇尚自由平等的风气大相径庭…… 
瑞典本土的女性表示自己根本不敢踏足这里,因为“感觉一举一动都会招致危险”。 难民区的街头,有成群结队的穆斯林男性终日在街头游走, 他们看到有女性形象的海报,就上前去撕下来, 看到穿着清凉举止热情的女性,就隔着马路大骂“婊子(whore)”
这里,就是这次恐袭嫌疑人Rakhmat Akilov曾生活居住的“难民大熔炉”, 是警察一出现在这里就会招致打骂的“危险区”, 是瑞典心头一根尖锐无比却难以治愈的长刺…… 
不仅有了自己封闭的社区, 近年,瑞典国内甚至兴起了一个名叫“穆斯林兄弟会(The Muslim Brotherhood)”的组织,
他们宣扬传统保守的穆斯林教义,在瑞典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还在不断接纳新成员。 瑞典人民对此颇有微词,但官方仍然呼吁“要无条件接纳不同的文化和宗教”。 
一家由政府资助的慈善组织最近发表了一则电视公益广告, 声称“瑞典已不是曾经的瑞典,但我们要接受多元,手挽手共同前进。” 他们将近年剧增的外来人口称为“新瑞典人”,并呼吁“新瑞典人为国家带来好的文化和影响,成为一股积极的力量。” 
这样的呼吁真的会有效么?
虽然瑞典政府一直在努力的包容, 然而这次... 感觉瑞典是真的包容不下了........
如果说,九十年代初那次波斯尼亚难民涌入,是瑞典第一次面临难民危机的话, 要知道,那一年,瑞典只接受了不到10万名难民.......
但这一次呢? 2014年,瑞典接受了超过15万份难民申请... 2015年,则收到了16.3万份难民申请... 加起来几乎是上次的三倍。 
终于,瑞典人发现, 收不下了.. 也不想再收了...
去年的民意调查显示,越来越少的瑞典人有意愿去亲自帮助难民;希望政府允许难民进入的瑞典人更是少之又少。 根据调查,说自己一定会帮助难民的受访者人数,从2015年的54%下降到2016年的30%, 而说自己会拒绝难民的援助请求的人数却从2015年的11%上升到2016年的21%。 
当被问及政府是否应该接受更多难民时,2015年还有31%的瑞典人表示肯定(那会儿正好是海滩上的叙利亚小男孩照片到处传播的时候)。
到了2016年,只有13%的瑞典人保持这个回答,却有60%的人说,希望政府减少对难民的接纳…… 
终于,2016年,瑞典收紧了难民申请....
然而这时,感觉已经来不及了.....
更多的难民,开始选择不走官方申请,而直接在瑞典国内玩消失...... 瑞典国内社会,也开始出现各种各样难民导致的袭击案件...
2016年年初,一名“15岁”的“未成年”男性难民残忍杀害了一位22岁的瑞典女志愿者。 事后证实,该男子早已成年,他的“未成年”身份完全是撒谎。 

2016年5月,一名未成年女孩拒绝穆斯林难民“儿童”性骚扰后,脸部被其划伤。事后证实该“儿童”早已成年。 

2016年6月,瑞典一名难民企图砍死30岁的女邻居,因为女邻居平对对他态度不好,让他觉得自己被种族歧视了。 

2016年7月,瑞典一名穆斯林男子持刀袭击并试图杀害女警察。 

2016年7月,瑞典一音乐节上,35名女子遭到一伙年轻移民男子集体性侵,最小的受害者只有12岁。 
2016年11月,瑞典一名明星大厨遭受3名穆斯林男子殴打,仅仅因为他长得像川普。


仅2016年一年,瑞典超过70辆汽车遭暴徒烧毁。 


2016年12月,乌普萨拉5名阿富汗人轮奸瑞典男孩;2017年1月,斯德哥尔摩三名男子轮奸一名女孩并在Facebook上现场直播,有两百人目击了犯罪过程。事后,媒体要求网友不要胡乱揣测嫌犯身份。

类似的事件数不胜数.....
直到上周,仅仅针对个体的袭击案,升级演变成了无差别针对平民的恐怖袭击...
这次瑞典... 看来真的很难回去了....
ref: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ews/global-opinions/wp/2017/02/24/the-truth-about-refugees-in-sweden/?utm_term=.56fae148d054 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4396160/Liberal-Sweden-melting-pot-tolerance.html
https://qz.com/774427/the-most-refugee-friendly-country-in-europe-is-growing-weary/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407612/answer/664663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