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98643
- 热情
- 959
- 人气
- 2390
- 主题
- 47
- 帖子
- 953
- 精华
- 2
- 积分
- 2231
- 分享
- 0
- 记录
- 0
- 相册
- 1
- 好友
- 19
- 日志
- 0
- 在线时间
- 5247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10-10
- 阅读权限
- 30
- 最后登录
- 2016-9-30
  
升级   15.4% - UID
- 298643
- 热情
- 959
- 人气
- 2390
- 主题
- 47
- 帖子
- 953
- 精华
- 2
- 积分
- 2231
- 阅读权限
- 30
- 注册时间
- 2011-10-10
|
本帖最后由 elvenith 于 2014-3-9 22:50 编辑
其實我的育兒心得已經寫了80%, 但是這最後的20%對我來說, 是一個很複雜的部分. 所以思考了幾天, 今天才想好應該如何寫下去.
今天, 我要分享關於如何設定孩子行為界限的部分. 我相信也是很多媽媽爸爸很頭疼的部分.
在開始這個部分之前, 先請媽媽爸爸們看一篇文章. 這是本地奧克蘭大學做的一個實驗. 文章中敘述:
http://mr6.cc/?p=10134 (中文)
http://healthland.time.com/2013/12/17/extreme-marriage-experiment-suggests-its-better-to-be-right-than-happy/
(英文)
"紐西蘭的奧克蘭大學拿一對新婚夫妻做研究,要求這位「老公」,必須在實驗期間,對他太太所講的每一句話「言聽計從」!
無論什麼事,逆來順受,完全配合,也就是說,只能說YES,不能說NO,不能有意見,不能抗拒,順勢為上.首先,明明已經每天「言聽計從」的男子,竟然沒有因為如此的順從,而換來他的快樂,反而,他填寫的數字,從7開始,慢慢下降到6,到5,到4……到了「3」,愈來愈不快樂。
太太自述的生活品質,只有從「8」,微微提升到「8.5」。
而且,令科學家非常訝異的是,這實驗還沒結束,男子就「崩潰」了。" 引言自 http://mr6.cc/?p=10134
因為樣品數只有一組, 所以這個結果並不能代表學術上的結論. 但是可以看出一件事: 當我們一直說 Yes, 即使已經超過自己心裡不舒服的感覺, 仍舊不斷說Yes並且配合的時候,其實雙方都不開心. 而這是人類的內建的程式之一, 我們必須要感受到邊界/boundaries, 才會有安全感.
這好像很難理解, 我舉一個例來說明:
媽媽爸爸們都是移民到紐西蘭. 如果剛下飛機到的第一天,看不到馬路, 看不到標誌, 看不到房屋, 建築物, 什麼都沒有, 只有一大片綠油油的原野, 會不會心慌? 會吧~
這時候有2個選擇: 留在原地或是往前邁進. 如果選擇往原野探索, 一直走一直走, 走不到邊界的地方, 風景看起來完全不變, 看不出來哪裡有山哪裡有河哪裡有海, 這樣一直走一直走, 都是綠油油的草地, 心裡會有什麼感覺? 心裡會開始焦慮, 開始擔心會不會迷路, 開始擔心自己怎麼生存下去, 這時候就會開始恐慌.
如果這時候, 看到一條小河, 那麼就可以依據這條小河, 畫一個簡單的地圖, 還有相對位置/座標, 是不是就會感覺安心多了?
如果可以辨認的地理環境越來越多, 例如更多的小河, 更多的小山丘, 更多的小森林, 更多的小平原, 這個地圖內容就會越來越豐富, 對環境的安全感也會上升, 因為知道哪裡可以去, 哪裡很安全, 哪裡有飲水, 哪裡有平地可以建房子, 哪裡有高山可以找到木材蓋房子, 哪裡有懸崖很危險不能去.
這是人類特有的內建程式, 是為了生存一代代演化內建在我們的DNA裡.
不知道行為界限的孩子會有2個表現: 退縮害羞沒有安全感/留在原地; 或是選擇向原野探險, 但是看不到邊界, 情緒恐慌焦慮, 不停地在原野裡橫衝直撞, 也同樣沒有安全感.
0-3歲寶寶/孩子的大腦, 就像剛下飛機的媽媽爸爸們一樣, 是個新移民, 手上沒有地圖, 眼睛只看到一片綠油油的原野, 我們必須要幫孩子畫地圖, 讓孩子知道, 哪裡可以去, 哪裡不能去, 哪裡很安全, 哪裡很危險. 這是我們做父母的責任.
我們要如何幫孩子畫好腦中的地圖? 很簡單, 只需要說: "請妳/你"以及"謝謝妳/你".
媽媽爸爸們看到這裡, 大概下巴掉下來了! 什麼?! 這2句? 就這樣? 沒別的?
我要說: 對, 就是這樣簡單.
這2句話, 其實是2個指令, 會喚醒寶寶的行為界限內建程式, 可以當做畫地圖的2隻筆.
"請"這個指令代表: 孩子, 你要這樣做--->引導行為的筆, 想像這是一隻鉛筆.
"謝謝"這個指令代表: 看到孩子的正確/改正行為, 給予確認/承認(acknowledgement)--->把正確行為畫上更粗, 更黑的筆, 想像這是一隻黑色簽字筆.
所以我們要如何做呢?
我用一個情境題來示範:
包子餃子正在吃飯, 餃子把叉子當成畫筆, 在餐桌上一直玩刮刮樂.
這時候, 我叫住餃子, 看著餃子的眼睛, 告訴她: 餃子, 請妳把叉子拿好, 用叉子吃飯. (用鉛筆在餃子的大腦裡畫圖)
餃子看看我, 把叉子拿好, 放回碗裡, 用叉子叉食物吃飯.
這時候, 我會說: 謝謝妳, 餃子, 把叉子拿好吃飯. (用黑色簽字筆把用叉子吃飯的正確行為顏色加深筆畫加粗)
就這樣, 大約一個星期的時間, 我只要看到餃子開始玩叉子的時候, 用這2個指令, 把連結做好, 用"請"這個指令幫餃子的地圖畫出一個界限, 用"謝謝"這個指令把正確的行為用加深加粗, 重複越多次, 畫的越多次, 線條就會越粗越明顯, 餃子就學會如何好好用叉子吃飯.
不需要責罵孩子: 每次都講不聽, 講過多少次妳都聽不懂, 不要玩叉子!
不需要講道裡: 餃子啊, 媽媽告訴妳, 叉子要拿好啊, 不然出去吃飯, 人家看到會說沒家教,以後長大妳交不到男朋友.
不需要批評孩子: 餃子! 為什麼你不像包子一樣把叉子拿好? 媽媽少生給你一隻手嗎?
不需要給孩子貼上不乖/壞小孩的標籤: 餃子! 妳一點也不乖, 不把叉子拿好, 是個壞小孩!媽媽不喜歡妳了!不愛妳了!
不需要賄絡孩子: 餃子啊, 乖乖把叉子拿好, 媽媽等一下拿冰淇淋給妳吃, 好不好?
不需要幫孩子解決: 餃子妳不會拿叉子, 來, 媽媽餵妳吃飯喔! 然後把叉子拿走, 開始餵孩子.
不需要恐嚇孩子: 還不把叉子拿好! 等一下我叫警察把妳抓走!
(Ref: Of course I love you, now go to your room. p. 130)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 上面的每一個句子我都聽過, 我的父母用這幾個句子不停的責罵/恐嚇/賄絡. 他們希望說這些話可以讓我變成一個自律的孩子, 但是我只記得, 這些句子帶給我深怕被遺棄恐慌的感覺, 被責罵的內疚, 對父母的不信任, 被批評的不滿, 被賄絡發現可以掌控父母的權力, 想要獨立的卻被制約/奪走的無力.
這些話, 這些句子, 不會讓我變成一個自律的孩子, 不會讓我們的親子關係更加親密, 長大後, 這種又害怕被遺棄, 又內疚, 又不信任, 又掌控父母的複雜情緒, 一直持續反覆牽扯在我和我父母的親子關係裡, 直到念了保姆課程, 我才真正了解, 為什麼?
我希望, 包子餃子長大後, 對我的感覺, 是一個夠好的母親, 而她們不需要內疚, 不需要感覺被遺棄, 不需要學會控制我, 不需要對我不信任, 可以發自內心的自律, 可以自信勇敢而獨立. 這是我在育兒的路上前進的目標~ ^_^
(我有機會再把用請/謝謝指令的視頻補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