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592rmb 于 2014-9-6 03:30 编辑
1. 什么是不分区国会议席。我们在选举那天会拿到两张选票,一个党票,你愿意那个党执政,一个你所在选取的国会议员的选票,而选民亲手选出来国会议员只有一半,另外一半由各个政党根据比例,按照党内排名分派。至于毛利议席,这种历史产物就不用说了。
2. 为什么说不分区国会议席是“万恶”的。不分区国会议员,不是选民直接选出来,也就不需要为选民负责,仅仅靠跟党高层的关系,或以团体代表名义,旱涝保收的进入国会。试问这样的议员怎么会为选民负责?他所要做的就是为党服务,为党魁服务,一切行动听指挥了,因为没有党的支持,没有党魁的支持,你就不可能进入国会。 3. 在国会中设立毛利议席是对毛利民族最大的侮辱。这就好比在中国,高考的时候,北京的录取分数线远远低于山东的,我觉得这也是对北京孩子的巨大侮辱,这等于告诉全国人,北京孩子比山东的傻,所以分数线不能太高。设定毛利议席也是一个意思,他们假定了毛利人自己选不进国会,所以才会保留几个毛利议席,其实看似保障毛利人的权利,实质上这就是对毛利人的一种歧视。原住民的问题在哪个国家都有,在美国,100名联邦参议员和435名众议员,以及所有地方议员,都是通过一人一票的选举产生,美国的建国之父们没有设立“分区议员”,也没有指定利益团体或族群代表的制度。即使对土著的印第安人,也没有设国会保障名额,所有人都得经过选票,真正体现主权在民。 4. 这届大选各党的华人议员候选人都不过是各党对华人的统战。纵观新西兰的选举历史,只有一个人,在一届大选中真正的成为了民选的国会议员,这位议员就是2008年的黄徐毓芳女士,她代表国家党在BOTANY选区获胜,这样的国会议员才是货真价实的。而现在无论是国家党的杨建博士,工党的霍建强议员,还是行动党的王小选先生,其实他们都不过是各个党用来拉华人选票的工具而已,各党派利用华人的强烈的民族认同的特性,推出华人代表来为其站台抢票而已。 5. 这些华人议员的候选人的不分区性质决定了他们不会代表华社发声。原因和第二条相似,他们即使进入了国会,也是靠党票,和本党施舍的党内排名而已,他们无法代表民意,又如何能表达民意呢?他们只能面对党内大佬们战战兢兢,唯唯诺诺,有一天华社和他们的党发生冲突时,他们会毫不犹豫的站在党的一边,这是人性!
6. 如果取消不分区国会议员,本届甚至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新西兰将再不会出现华人国会议员这个词。首先这几个华人都没有当年黄徐毓芳女士的那样长时间的国会经历,其次个人魅力也不够,再次理念不清,混乱。像王小选先生还会出现华文的“为您而赢”的竞选牌,好像行动党是华人党一样,与本地KIWI选民进行切割,他怎么可能在任何一个选区获胜呢?
说句题外话,我个人认为杨建博士离开学术界,转战政界是一个错误,我的一些朋友曾经是杨建教授的学生,据他们说杨建教授是奥大政治系里最受欢迎的老师,不仅中国人喜欢选他的课,本土KIWI更喜欢他的课。他讲课旁征博引,幽默风趣,在学术上也颇有建树。按国内的官场看来,一个大学教授一下进入政治局,这是无上光荣,但是在新西兰我认为对杨建教授来说,这是一种退步,因为在新西兰教授远远比政客更受到尊重,因为教授的观点永远是客观的,不受外力影响的,而政客通常是满嘴谎言的。所以也祝福杨建教授早日离开肮脏的政治,回归象牙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