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找回密码
登录  注册
搜索
热搜: 移民 留学
查看: 437|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基督城/坎特伯雷] 李海鹏: 去日本见贤思齐(一、二、三、四) [复制链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升级  51.96%

UID
198807
热情
3762
人气
5094
主题
170
帖子
6117
精华
8
积分
7598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9-9-8

家有学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3-22 11:15:4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微信分享
本帖最后由 sportfighter 于 2011-3-23 09:28 编辑

日本地震海啸核电泄露,很多年轻或不年轻的中国人突然‘爱国抗日’情绪高涨,觉得日本遭报应,觉得自己为‘正义的地球’一方实在是大大的胜利!
为此很想问作为人类,无论国籍是否应有同情心?天灾与战乱能等同吗?民族与民生能混淆吗?
愤青们天天用日货,意淫日女优伶时‘抗日’情绪在哪里?
也有幽默的,喜欢这人说‘日本政府日本人民,你们不可以输给地震,不可以输给海啸,只可以输给解放军!’
翻出了李海鹏的[佛祖在一号线],转载他的文章,见仁见智自己看吧。

没耐心看完全文的看下面几点总结就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牢记历史并不是只要记住仇恨,而是要避免历史的黑暗重现。既然是历史就不能割裂开了看,难道中国历史可以因为97回归的香港而忘记了当年英国入侵的吗?难道今天英国会为了拿破仑曾经的占领而回答法国以“战争”吗?如果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为历史上曾有的战争而仇恨,那人类世界将只有战争。最终只有全体毁灭性才可以消除仇恨!
——————————————————————————————————————
1,我总觉得靖国神社与唐朝的凌烟阁有些类似,都建立在牺牲与光荣的美学基础之上,只不过前者依附于神道教,后者则附丽于大国王道。日本人讲生者与死者的灵魂会在靖国神社相逢,古人讲:“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趣味有差异,杀身成仁的野蛮志向却一致。
2.翻篇儿是必须的,纠缠过去没出路,可是这背后还有一个怎么才能翻得好的问题。在欧洲,落花有情流水有意,前协约国想翻篇儿,前轴心国也想翻篇儿,这才一把劲儿把奥斯维新翻过去了。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算常识吧。中日两国公众,至少在个体之间,应该有这个公平心彼此对待。
4.村田忠禧教授说,不需要太在乎那些右翼分子,他们的活动其实是职业性的,无非拿钱干活儿。我得到一个印象:中国和日本都有民粹主义,但是都不是支配性的力量,只是看上去比较刺激罢了。

  《读卖新闻》有篇评论:回归军国主义不可想象。这才是理性之声。日本国民对历史的态度不够“恳切”,但日本国民绝不愿意再打仗,两者并行不悖。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来说是一场噩梦,对日本来说同样如此。
5.幸好每个国家都有一些人,信守现代文明的准则,有理性,有意愿。我觉得,连战对两岸关系的建议也适合于中日之间:累积善意。再说总盯着别国干嘛呢?我觉得中国人最需要的是把自己的事做好。


————————————————————————————————————








去日本见贤思齐(一)  2005年夏天,作为《南方周末》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纪念性报道的采访小组成员,王轶庶、卢嵘和我在日本待了两周。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参加终战纪念?会的日本国民,无论男女长幼均正装出席,烈日之下莫不正襟危坐,大汗淋漓,那人山人海的,像幼儿园小朋友一样排排坐,真叫一个“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据说在强光照射下,黑白两色的浮晃会令人产生眩晕感,现场庶几如此,西装黑压压一望无际,擦汗的白色手帕在其上跳动不止,宛如一片浩瀚而不真实的光点。

  那年夏天,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说了,天儿太热,公务员上班都可以不穿西装。可是日本国民郑重,非捂着不可。在中国,有人说这叫纪律,也有人说叫轴,我觉得就叫克己复礼。

  广岛的“原爆”纪念集会的情形让我略有感动?集会结束之际,国民自卫队的一架直升飞机在人群上空盘旋,用高音喇叭呼喊和平口号,林荫道上的日本民众一边散场,一边向直升飞机挥手并同声应和。这个场景让我觉得,日本人心特齐,底下走着的和上面飞着的心心相印,他们是一家人,还让我意识到,和平观念已经在日本民众心中根深蒂固,他们如今是文明人,不想再打仗了。

  我们所到之处,日本人总是“和平和平”地念叨个不停,我相信他们都挺真诚的,以逻辑做真伪辨识,也说得通。日本文化中有尚武好战的基因,不过在全世界,现代文明的普世价值都正在超越民族文化价值,尤其在一个发达的民主国家,国民的和平愿望并不是太值得怀疑的事。

  日本山川秀美,又很洁净,每辆汽车都很鲜亮,像刚刚洗过似的,房子大多是米黄或浅灰色的,跟人们的衣着一样,低调又得体,透着那么一股格调和涵养。如果只看这些优点以及国民的和平信念,我会非常喜欢这个国家。不过遇到“历史问题”时,我则不免有些灰心丧气。

  在东京等地,我们问到的每一个日本国民,除了几位学者和少数“左翼”人士之外,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痛痛快快地承认本国曾经侵略过亚洲诸国并犯下罪行。听了他们的回答,你才知道川端康成关于日本的“暧昧”的特性的说法是多么精辟。我并不是说日本国民完全不愿意直面历史,对于日本发动战争给亚洲各国带去灾难,他们中的多数人并无异议。他们只是并非像一般中国人希望的那样态度恳切。我倒不觉得这是个大问题:恳切不恳切,于我们何加焉?

  被访的日本人的最常见的回答是,对于日本侵华往事“不清楚,那是政治家的事”。这跟我们国家1949年之后的正统历史观倒是有些类似:日本侵华是少数战犯主导的战争,日本人民也是受害者。

  真实的历史总是没这么单纯。资料就不引了,单我们在广岛“乡土资料馆”的“战时生活展览”的见闻,就足以说明当年日本举国征战的热情。日军打太原,广岛的妇女昼夜缝制军衣;前方杀到徐州了,后方送过去签名的锦旗;攻占中国首都了,后方庆功大游行,高举无数横幅,“庆祝南京陷落”。打到最后男丁没了,妇女去挖煤窑,太热,上身赤裸,蓬头垢面。

  当年的全体日本国民都为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军功章里有东条英机的一份也有人民的一份。

去日本见贤思齐(二)  在日本,我也曾站在日本国民的立场上自问:历史问题真的那么重要吗,翻过那一篇儿不行吗?最终我觉得,翻篇儿是必须的,纠缠过去没出路,可是这背后还有一个怎么才能翻得好的问题。在欧洲,落花有情流水有意,前协约国想翻篇儿,前轴心国也想翻篇儿,这才一把劲儿把奥斯维新翻过去了。

  往肤浅里说,我始终有一个印象,东亚国家都有点儿受制于感情,还不像西方国家那样有人类之爱的信念。

  日本国民似乎讳疾忌医,面对指责时的心理比较幼稚。小孩子一般有这个心理:我不是已经改了吗,以前的事你就别提了。我倒觉得,一些日本国民的“打仗的是前辈,我们没参与”自辩不靠谱,国家行为如果无涉集体意愿,仅由一代人中的几个首脑负责,世界上还会有负责任的国家吗?

  ?东京,辻康吾教授对我们说:“两国在二战之后走上不同的道路,中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日本则成为民主的‘非正常’国家,各有特殊性,这导致两国国民在思维模式上完全不同,很难理解对方的立场。”

  我觉得他说得对。参与二战的国家那么多,其中一些比如英美法德,制度接近,因此打完了就打完了,顶多国力增减、意识形态摇摆而已。中日两国的命运却如风中芦苇,从此被完全改写,甚至可以说没有二战就没有后来的一切。劫波渡尽而相背而行,各自背负着精神沉疴,自然渐行渐远。

  因此当中国人偶尔表露出心中的愤怒之时,会被日本?认为是无端的狭隘,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让我想起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说到,当他向年轻人讲起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往事时发现:“有多少事对我来说还是不言而喻的现实,而对他们来说却已成为历史或者不可思议。但隐藏在我内心的一种本能使我觉得他们的发问是有道理的,因为在我们的今天和我们的昨天与前天之间的一切桥梁都已拆毁。”

  在靖国神社,我感到重建“我们的今天和我们的昨天与前天之间的一切桥梁”是不容易的。

  关于靖国神社的争议通常聚焦于14名甲级战犯问题上,可是在我看来,就算移出甲级战犯的灵位这个神社也不对劲儿。自明治维新起的为国捐躯者都在这里得到供奉,因此日俄战争、参与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反苏维埃战争中的“西伯利亚出兵”、甲午战争、中日战争等等战争中的死者都位列其中。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无义战。这里供奉的246万“英灵”,除了明治维新期间的少数人之外,一言遮蔽之,全是侵略军。他们改写了整个东亚的历史。下关的春帆楼是《马关条约》的签订之地,我在那儿读到了伊东已代治撰写的碑文,先是“清廷急遽请弥兵”,李鸿章前来谈判等等,结尾说:“呜呼,吾国今日国威之盛,实滥觞于甲午之役。”毕竟是刀兵频仍的年代,话说得坦率。

  我总觉得靖国神社与唐朝的凌烟阁有些类似,都建立在牺牲与光荣的美学基础之上,只不过前者依附于神道教,后者则附丽于大国王道。日本人讲生者与死者的灵魂会在靖国神社相逢,古人讲:“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趣味有差异,杀身成仁的野蛮志向却一致。

  顺着当年遗迹“李鸿章道”,可以找到一个牌子,“痴汉刺李鸿章处”。沿路走上半山腰,眺望下关海峡,风景优美。春帆楼里至今还藏有李鸿章赞美当地风物的手书,四个大字:海岳烟霞。


去日本见贤思齐(三)  从建筑学的角度说,靖国神社不怎么好看,日本的神社越小越漂亮,它太大了,“鸟居”太高,看着愣。

  那年8月15日,日本称之为“终战60周年纪念日”,有20万人前往靖国神社参拜,创下历史记录。次日《读卖新闻》的头条标题是“第61年的出发”,文中说,为什么这次参拜人数这么多呢?因为中韩的批判,尤其是中国人的反日浪潮,造成了日本人的逆反心理。报道中一位来自福冈县的84岁老兵说,中韩的批判是干涉日本内政。

  当天我们也去了靖国神社,身边是摩肩接踵的人流,耳朵里全是高音喇叭里的阵阵高呼,皆是“国家正常化”、“参拜是内政”之类的“右翼”诉求。演讲者中包括台湾的金美龄。我的印象是,日语的语音比较单调,呐喊起来让人烦躁。

  村田忠禧教授说,不需要太在乎那些右翼分子,他们的活动其实是职业性的,无非拿钱干活儿。我得到一个印象:中国和日本都有民粹主义,但是都不是支配性的力量,只是看上去比较刺激罢了。

  《读卖新闻》有篇评论:回归军国主义不可想象。这才是理性之声。日本国民对历史的态度不够“恳切”,但日本国民绝不愿意再打仗,两者并行不悖。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来说是一场噩梦,对日本来说同样如此。


  在广岛和长崎,我们参观了原子弹爆炸纪念馆,发现被原子弹炸一下,确实是地狱般的经历。生还者描述了他们当时的见闻,可以总结如下:他们置身于40公里宽的炉火升腾的烟囱当中。同事卢嵘采访长崎市长,问,有人说原子弹是上天对日本的惩罚,您怎么看?长崎市长很生气。

  我觉得卢嵘的问题很自然,市长生气也很自然。“惩罚”这种词汇确实会激起人们的愤怒。

  当年日本侵略中国,口号之一就是“暴支应惩”,意为暴虐的支那应受惩罚。这话不仅傲慢,而且卑鄙。日本还有首军歌,叫《替天征讨不义之徒》,拿“天”说事儿,也该激起文明人的愤怒。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算常识吧。中日两国公众,至少在个体之间,应该有这个公平心彼此对待。

  离开日本时,我的感慨是,幸好战争已经过去了。普通日本人多愁善感,锦心绣口,被原子弹烤糊了,太可惜了。普通中国人总体上说还是憨厚善良,没招过谁没惹过谁,被刺刀杀掉,绝不应该。想想重庆大轰炸、南京大屠杀,再想想东京大火、塞班岛争夺战,你会进入历史上那些最黑暗的时刻,对人类生活感到绝望。

  幸好每个国家都有一些人,信守现代文明的准则,有理性,有意愿。我觉得,连战对两岸关系的建议也适合于中日之间:累积善意。再说总盯着别国干嘛呢?我觉得中国人最需要的是把自己的事做好。

去日本见贤思齐(四)  前文所述并非我对日本最深切的感受,只是该说的话而已。我最深刻的感受是,日本是一个均富的国家,公平公正,实行终生雇佣制,职员们上进而辛苦,但是心里不会慌张。在街道上,日本人的脸孔在我面前晃来晃去,大多有种谦逊和固执的神色。我可以从中读到秩序、整洁、纪律、忠诚、颓废、教养、孤独、自私、幻灭等等,觉得他们也是老百姓,赚钱不少,压力更大,也不容易。

  很少在日本人的脸上看到麻木和狡诈。换句话说,你能看出某人很执拗,不大聪明,比较二,但是你看不到犬儒和阿Q。关于这一点,戴季陶在《日本论》中有句话说得很好。他说日本人的国民性就是迷信:“‘迷’是没有理智的意识,‘信’是醇化感情的真力。”不管日本人执迷于什么,他们常有信念。

  这种信念力?约能解释一个日本之谜:他们有世界上最糟糕的企业文化,却有世界上最牛的企业。

  日本社会等级森严,你却不会在谁脸上看到官气。小泉纯一郎参加集会时行走如风,随从十余人均着黑色西装贴身疾行,看上去气势夺人,可是在味道上就是像名流,不像长官。广岛和长崎的市政府就像是用了有些年头儿的图书馆,办公环境很朴素,公务员们无不恭敬勤勉。

  日本的女孩很好看,比他们的艺术品好看得多。我们参观了一个美术馆,日本的古代雕塑实在寒碜,完全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忽有一尊佛像气度非凡,凑近一看,来自山西奉先寺。

  东京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淡,无非高楼林立,灯光璀璨,电子大屏幕很密集,女孩们人手一只LV皮包。

  中小城市,比如广岛、长崎、下关等,给我留下的记忆更深。这些城市富足、安定、平和,让人觉得住下来会很不错。广岛有个住宅区,里面有个小棒球场,我在那儿站了一会儿,觉得心很静。

  从下关到博多,坐新干线,途中我曾看到过一片美丽的稻田。阳光之下,日本传统样式的农舍重檐双叠,矗立在芊绵的稻田中间,比城市中的房子更多华贵之气,满眼风光,秩序井然,特别洁净。这是浑然天成的东方美景,画片上的荷兰风车瑞士木屋什么的,与之相比就太做作了。我觉得这就是儒教的理想国。如果你希望世界是美好的,人们之间友善相爱,如果你对历史的黑暗感到悲哀,对人类之间难以理解感到忧惧,那么安宁与劳绩会给你安慰。我在这里发现,人类并不总是像西西弗斯一样疲于奔命,土地是美的,生命可以与舒适和诗意联系在一起。

  想到自己去过国内至少20个省份的稻田,那里却只有胼手胝足的辛苦生活,我怅然若失。

后记  用一根针挖井

  这些小文章来自我在《第一财经周刊》、《南方周末》和《智族GQ》上的专栏。专栏这东西,要么讲社会,要么谈生活,要么逗个乐子,我是兼而有?。写了这么多,抱负却谈不上。对于社会,我没有研究,卑之无甚高论,所依凭者无非庄子所言之“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不过我想,就我谈及的这些简单又基本的问题而言,这也够了。我只是凭着天性来判断是非。至于“散文”这种文体,我也从未有过真正的兴趣,老话儿讲,壮夫不为也。

  我想这些小文章的略微特别之处在于,它们有一种声音,发出声音的家伙还算机灵,幼稚又天真,有着执拗的主心骨,察觉了生活的荒诞,养成了滑稽和嘲讽的态度。他是个嘴巴里含了一颗糖,就敢于嘲笑世界的家伙。除了正义、智识、艺术和灵魂之外,简直没有什么值得他去尊重,倘若有人胆敢冒犯这四样,他却要怀恨在心,伺机报复。他绕着圈子说话,吹着口哨骂人。他也并不庄重其事地对待这些文章。有时写得糟糕,他也不在乎。有时写得还行,他就得寸进尺,正谈着严肃的话题,却开始意淫,允许自己孟浪上几百字,然后并不害臊地兜回来。倘若你称之为混账,他又会自得其乐,如获奖章。此人写了这近70篇文章,相信能让你笑上210回,可是说有多么机智,却未必,这幽默感多半来自于“有钱难买我乐意”的态度。

  这个人并不等于我,他是这些文章的叙述者,只是我心灵的一隅。可是他的态度,我却视之为安身立命之本。我是个自然主义者和个人主义者,这两个主义都不复杂,在这些小文之中尤其浅白。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便是我的起点。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便是我的终点。

  古人写文章讲究药石之论,与之相比,这些文字恐怕轻薄无行。可是我觉得它们也蛮严肃。打个比方说,这些文章就是一条爱嘘嘘的狗的旅途。这条狗就是我,每当见到一块不喜欢的石碑,它就抬起后腿冲它撒尿。这一路上它尿了好多块巍峨岸然的石碑,为首的有四块,第一块是“威胁自由的一切”,第二块是“投机主义”,第三块是“工具理性”,第四块是“没?养”。讨厌的石碑多如牛毛,只是由于秉性,它最厌憎这四块罢了。有趣的是,倘若向历史的深处探一探头,你便会闻到,整个的人类文明史都散发出此类狗尿的逶迤不绝的气味。

  这里的多数文章的主题其实就是胡适先生的一句话:“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

  公允而言,这句话也“无甚高论”,无非常识罢了。可是在这个国家,自其发表八十年来,论清醒、友善、要紧,我看没有第二句可比。我想要美好的个人生活,也想要一个美好的社会,如何实现呢?我不了解别的方法,只懂得写些小文章,令其蕴含类似的真理,那么我就么做了。它们有用吗?我不知道。我也不喜欢计较有用没用。这本来就是用一根针挖井的工作。

  在《智族GQ》上发表的几篇不在此列。我在那几篇里写到了自己的生活体验,就像描述某种树木,我想牵绕其上的花叶还算好看。遇到了小小的见识的花火,无足轻重的灵魂的闪亮,我也以本真和不做作的态度写出。我觉得坦率也是一种级别,找到好句子也是一种自由。
茶是君子,酒是浊人。清风明月,结庐林间,清茶一杯,好书一卷,耳不闻尘世喧嚣,眼不见逐利小人,那是多么美好的人生!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升级  51.96%

UID
198807
热情
3762
人气
5094
主题
170
帖子
6117
精华
8
积分
7598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9-9-8

家有学童

沙发
发表于 2011-3-22 11:37:42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日本地震海啸核电泄露,很多年轻或不年轻的中国人突然‘爱国抗日’情绪高涨,觉得日本遭报应,觉得自己为‘正义的地球’一方实在是大大的胜利!
为此很想问作为人类,无论国籍是否应有同情心?天灾与战乱能等同吗?民族与民生能混淆吗?
愤青们天天用日货,意淫日女优伶时‘抗日’情绪在哪里?
也有幽默的,喜欢这人说‘日本政府日本人民,你们不可以输给地震,不可以输给海啸,只可以输给解放军!’
翻出了李海鹏的[佛祖在一号线],转载他的文章,见仁见智自己看吧。

我只为我的日本朋友一家祈福,你们一定要挺过来!
茶是君子,酒是浊人。清风明月,结庐林间,清茶一杯,好书一卷,耳不闻尘世喧嚣,眼不见逐利小人,那是多么美好的人生!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0Rank: 10Rank: 10

升级  56.2%

UID
279515
热情
2259
人气
2558
主题
42
帖子
806
精华
1
积分
2843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11-3-14

永恒钻石 尊贵铂金 新时政 畅游勋章

板凳
发表于 2011-3-22 11:50:26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鄙人僅抱學習和求同存異的態度讀完了LZ辛苦找來的文章,這些文章確實是見仁見智的,即便我讚賞文章裡的大部份觀點,樓下還是會有冒出某些“ 情操高尚者” 抱著僅有的那點見識高喊著“你忘記歷史了嗎?”世界觀價值觀不同,不可強求。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升级  0%

UID
40438
热情
12616
人气
11244
主题
50
帖子
107576
精华
6
积分
65943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5-6-14

网络通缉令

地板
发表于 2011-3-22 13:13:23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太长了,有总结么
基督城总领事馆可办理
A.中国护照到期更换,护照补办;留学归国证明
B.新西兰护照所需签证:宝宝/儿童回国签证,旅游签证

办理时间:周一至周五(节假日除外)9:00-12:00
咨询热线:03-3433650(9:00-12:00)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106 Hansons Lane,Riccarton,Christchurch
官网地址:http://christchurch.chineseconsulate.org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升级  51.96%

UID
198807
热情
3762
人气
5094
主题
170
帖子
6117
精华
8
积分
7598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9-9-8

家有学童

5#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11-3-22 13:13:24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篇儿是必须的,纠缠过去没出路,可是这背后还有一个怎么才能翻得好的问题。在欧洲,落花有情流水有意,前协约国想翻篇儿,前轴心国也想翻篇儿,这才一把劲儿把奥斯维新翻过去了。
茶是君子,酒是浊人。清风明月,结庐林间,清茶一杯,好书一卷,耳不闻尘世喧嚣,眼不见逐利小人,那是多么美好的人生!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2Rank: 12Rank: 12

升级  58.73%

UID
145382
热情
1331
人气
2513
主题
62
帖子
4694
精华
8
积分
4381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8-6-12
6#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11-3-22 13:22:50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李海鹏: 去日本见贤思齐(一、二、三、四)

很赞同文章,现在的社会已经不可能和二战那时候比了。谁也没有谁侵略谁的念头顶多是局部争端。



- 發送自我的 iPhone 大板凳應用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升级  51.96%

UID
198807
热情
3762
人气
5094
主题
170
帖子
6117
精华
8
积分
7598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9-9-8

家有学童

7#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11-3-22 13:37:17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总结:牢记历史并不是只要记住仇恨,而是要避免历史的黑暗重现。既然是历史就不能割裂开了看,难道中国历史可以因为97回归的香港而忘记了当年英国入侵的吗?难道今天英国会为了拿破仑曾经的占领而回答法国以“战争”吗?如果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为历史上曾有的战争而仇恨,那人类世界将只有战争。
——————————————————————————————————————————
1,我总觉得靖国神社与唐朝的凌烟阁有些类似,都建立在牺牲与光荣的美学基础之上,只不过前者依附于神道教,后者则附丽于大国王道。日本人讲生者与死者的灵魂会在靖国神社相逢,古人讲:“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趣味有差异,杀身成仁的野蛮志向却一致。
2.翻篇儿是必须的,纠缠过去没出路,可是这背后还有一个怎么才能翻得好的问题。在欧洲,落花有情流水有意,前协约国想翻篇儿,前轴心国也想翻篇儿,这才一把劲儿把奥斯维新翻过去了。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算常识吧。中日两国公众,至少在个体之间,应该有这个公平心彼此对待。
4.村田忠禧教授说,不需要太在乎那些右翼分子,他们的活动其实是职业性的,无非拿钱干活儿。我得到一个印象:中国和日本都有民粹主义,但是都不是支配性的力量,只是看上去比较刺激罢了。

  《读卖新闻》有篇评论:回归军国主义不可想象。这才是理性之声。日本国民对历史的态度不够“恳切”,但日本国民绝不愿意再打仗,两者并行不悖。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来说是一场噩梦,对日本来说同样如此。
5.幸好每个国家都有一些人,信守现代文明的准则,有理性,有意愿。我觉得,连战对两岸关系的建议也适合于中日之间:累积善意。再说总盯着别国干嘛呢?我觉得中国人最需要的是把自己的事做好。
茶是君子,酒是浊人。清风明月,结庐林间,清茶一杯,好书一卷,耳不闻尘世喧嚣,眼不见逐利小人,那是多么美好的人生!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升级  51.96%

UID
198807
热情
3762
人气
5094
主题
170
帖子
6117
精华
8
积分
7598
阅读权限
30
注册时间
2009-9-8

家有学童

8#分享本帖地址
发表于 2011-3-23 09:33:00 |只看该作者 微信分享
老公的舅舅是蒋介石嫡系部队中的军长,既狠狠的打过日本,也恶恶的打过共产党。最后去台湾,现在我们该如何对待他的亲人子女?‘是爱是恨’?
反正我们很正常地走亲戚。
茶是君子,酒是浊人。清风明月,结庐林间,清茶一杯,好书一卷,耳不闻尘世喧嚣,眼不见逐利小人,那是多么美好的人生!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 联系论坛客服| 广告服务| 招贤纳士| 新西兰天维网

GMT+13, 2025-10-5 11:35 , Processed in 0.01851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

Copyright 2001- Sky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