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对等关税,声称是按照对方的对美关税定的。但实际上基本是以贸易逆差来定,逆差越大,关税就越高。连新西兰和澳洲这些美国的小弟也提了10%。
这样的无端关税,明显违反了WTO和各种自由贸易协定。会遭各国报复,并影响美国经济。但特朗普的意图似乎是把这些国家分类处理
1. 给最亲近的盟友的低税率,他们会忍受。例如新西兰和澳洲已经声称不会报复,英国也是这个意思。
2. 部分对美国有依赖的国家,鼓励他们来谈。例如日本24%, 将来可能美日谈了后,做个交易,例如日本放宽美国产品,多进口些,然后这个美对日的税率降半,而日本不报复。类似的国家还有越南,菲律宾,印度等。
3. 其它强硬应对的国家,例如加拿大,墨西哥,中国。欧盟(德法强硬,西意反对),也是潜在的强硬国家组织。
第一类的国家少,立场也稳定。关键是第二类和第三类的国家和地区有多少。选择对抗的越多,美国的经济受冲击越大,反之亦然。不过,总体来说,美国获利的可能性较大。
贸易冲突肯定会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那么美国需要抑制通胀。 特朗普的应对似乎是削减政府支出。主要是给美国政府机构瘦身。如果支出能持续下降,通胀就能保持稳定。但无论如何,日常基本生活物品大多从外国进口,价格还是涨,中下层的美国民众生活成本上升比例最大。需要提到的是,这些人其中就包含苏格兰/爱尔兰裔的工薪阶层(副总统万斯也出身于此),他们是支持川普二期的主力,但在此次贸易冲突中,受累也最大。
关税壁垒确实保护了美国国内工业,也会有更多企业愿意在美国设厂。但贸易逆差增加和制造业滑落,是美国的经济结构性问题:美国制造业成本太高。关税没能改变这点。此外,关税和贸易战也增加了进口原材料和半成品的成本,这也推高了美国产品的最终价格,降低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这次大规模关税,完全不基于任何国际规则(大部分由美国主持制定),也违反了众多贸易条约,相当于美国违背了了自己的承诺,抛弃了很多伙伴,也没有顾及他们的利益。这将让很多国家对美国信任度下降,将来美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将明显下降。
总的来说,这次特朗普关税,战术上似乎是能达到目的:增加政府收入, 减少贸易逆差,提振国内工业(或多或少),通胀也大几率不会暴增。但战略上,没有改变美国经济的根本结构性问题,而且增加了美国出口产品的成本,所以还看不到美国的出口会增加,倒是可能下降,增加的产量,也将大多供应国内。这也影响了国内工业的增长,也推高了物价。而且,这种获益是以损害对美国的信任为代价,将来再也没有一呼百应的能力了。中低层的白人工薪阶层是支持特朗普上台的主力,然而在生活成本增加后,受冲击最大,真是可悲。
|